这辆车看起来与海尔无关,但事实上,海尔早就出手了。
近年来,家电巨头正在跨境寻找新的增长,海尔也是如此。最近,海尔突然登上热搜。原因是有消息透露,海尔将收购汽车之家,海尔将以一定的资金收购汽车之家的部分股份,以实现其控股,而不是仅仅收购某个业务领域。
海尔早就盯上了汽车市场。
简单来说,工业互联网的意义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生态来重塑和改造每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从而产生新的互联网生态。汽车市场前景巨大,自然成为企业打算布局工业互联网的目标,BAT的规划逻辑也是如此。
具体到海尔,他在互联网经济方向上选择了两个发力点,一个是智能家居,海尔智能家居是这方面的载体,另一个是汽车市场。准确地说,海尔的规划方向是二手车市场。据知情人士透露,海尔可能会收购汽车之家的二手车业务。
汽车之家的二手车业务叫二手车之家。主营业务媒介有两种,一种是位于汽车之家主站的二手车之家,另一种是每天拍车(购买)。基于这两种媒介,二手车之家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供需两端的渠道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二手车提供线下服务。汽车之家希望更多地介入二手车交易,扩大自身价值,防止再次成为一种简单的方式。二手车市场汽车之家的布局正好符合海尔的需求。
就充电而言,海尔的计划也非常广泛,涵盖了家庭、公共充电和储能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卡泰驰开发了自己的快充桩,可以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官方没有说明基于什么车型的测试),具有稳定性高、寿命长、电损低的特点。与此同时,卡泰驰还通过自动驾驶推出了移动充电方案。机器人,做到让桩找人。海尔在家车互联领域的打法是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情景优势,与汽车公司合作。就市场结构而言,卡泰驰并非行业第一梯队成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海尔确实收购了汽车之家的二手车业务,卡泰驰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当前,卡泰驰主要在供给侧推广自营商城,具体渠道包括线上商城、线下非常店、服务系统。此前,中国二手车交易存在地域限制,不支持异地转让,限制了供需双方的需求。自2021年以来,政策开放,成为许多二手车平台的重点。比如瓜子和心有都把“全国购买”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卡泰驰也是如此。他在宣传的时候强调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购买,全国销售。
卡泰驰和海尔对是否会造车持否定态度。可见海尔的汽车战略是围绕二手车交易做服务。总的来说,卡泰驰讲的故事和瓜子一样,都是互联网经济,价格很高。值得肯定,值得肯定。
拥抱二手车,海尔能如愿吗?
虽然汽车之家是三大汽车门户网站之一,但情况并不好。
2019年,汽车之家收入84.2亿元,2023年收入84.2亿元。进入下降到71.8亿,净利润也从32亿下降到21.6亿。今年第三季度,汽车之家的收入仍在下降,同比下降7.9%至17.7亿,净利润从5.7亿减少到4.4亿。到2023年,每天拍车的交易水平和收入同比增长,并继续保持盈利。可见,二手车业务是汽车之家业绩的一大亮点。
获得优质资产的海尔能如愿获得新的增长曲线吗?我们现在能得到的答案是,方向没有问题,但是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中国二手车市场“水太深”。
一方面,中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巨大,即使参与者只分一杯羹,也能赚很多钱,这也是海尔二手车市场布局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二手车总成交额达到1841.33万辆,同比增长14.88%,累计成交额达到11795.32亿元。2024年1-6月,我国二手车累计成交量达到938.29万辆,同比增长7.01%,累计成交额达到6252.12亿元。
而二手车市场则存在一些顽症,这使得包括海尔在内的参与者有机会参与其中。
瓜子等渠道的牌也是针对这些顽症的。例如,汽车之家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库和在线渠道,帮助用户减少信息差异,同时为商家提供在线渠道,从两个方面改善新车和二手车的交易。
所以海尔的大方向没有问题。问题是二手车市场“水很深”。卡泰驰需要克服行业的顽症,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在选择新业务时,通常会根据现有业务进行延伸。比如小米的业务顺序是IOT和汽车都有很强的ICT特性,这与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积累的经验是一致的。相比之下,二手车业务与海尔家电业务的关联性并不强,这为二手车业务埋下了隐患。他能否与海尔的主营业务联系起来,需要一个问号,海尔的大健康布局也是如此。
自然,即使不能与主业联系起来,只要发展得好,海尔仍然可以获得财务收益。更何况海尔手里有很多牌。在卡泰驰所属的工业互联网板块,海尔至少有三张牌,分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数字城市业务海纳云、物流业务日常供应链。只要其中一张牌起作用,海尔就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