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主题就是降价。价格战此起彼伏,不少车企都进入了拼刺刀的阶段。但有分析指出,这种全行业打价格战的趋势可能无法维持下去。
花旗在6月24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预计从下半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将趋于缓和,价格战也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厂商之间,而不是所有厂商。
花旗给出的价格战趋于缓和的七大原因:
1、鉴于材料成本已经大幅下降,未来的降价空间有限。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花旗发现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企业还能够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主要是电池成本下降)来消化价格战的影响,如今由于电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花旗预计利用压缩成本的优势来降价卖车的协同作用可能会结束。因此,只有那些拥有大规模量产实力的车企,才能继续在未来打价格战。
2、不少合资品牌(燃油车企业)目前利率微薄甚至为负,无法进一步降价。
(3)合资车企并没有采取大幅度降价来加入今年的价格战,减缓了新能源车行业价格战的恶化程度。
(4)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主要来自插混电车(PHEV)和增程式电车(EREV),只有少数收益企业才有底蕴在未来继续打价格战。
(5)新能源车出口增长的红利,仅惠及少数大型车企。
(6)车企毛利率变负,导致新入场者停产。
(7)中国乘用车协会还预计,随着降价车型数量的减少,价格战的趋势将有所缓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