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以点滴成就点滴喜悦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成果,创业包括领导者创业,企业家创业,技术人员创业。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12年前,18岁的尚贞涛兜里揣着42块钱,从老家湖北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杭州的一所大学报到。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能通过打工把大学念完。12年后,三十而立的他通过自主创业,已是身家千万的老板,他从250元办网站起步,到现在拥有5个项目公司,他的企业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而他也成为杭州市优秀的创业导师,成为很多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指路人。人生因为梦想而改变,命运因为坚持和努力而扭转,创业改变人生,创业同样成就梦想。一起来看看这位80后创业者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3年,尚贞涛出生在湖北广水一个偏远的山村。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就查出患了直肠癌。经济条件捉襟见肘的家境,让尚贞涛励志要好好念书,要走出小山村,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从懂事开始到上大学之前,尚贞涛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全身上下都是打满补丁的旧衣服,无奈的母亲连20元钱一件的新外套也舍不得买给他,因为家里的钱要留给他读书。
上天从不辜负真正付出了努力和勤奋的人,尚贞涛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他的大学梦,20xx年,尚贞涛考上了浙江理工大学。
金秋十月,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母亲东拼西凑,给尚贞涛攒了42块钱,揣着这42元,尚贞涛走上了他的求学路。尽管学校为他的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他还是被入驻宿舍需要缴100元才能拿到的饭卡和钥匙挡在了门外。无奈之下,他跟班主任借了100元。
尴尬的事情不止一次。第一次上电脑课,老师让大家开机,从没摸过电脑的尚贞涛连开机按钮都没找到。
“开始的时候难免自卑,但正是这种差距让我更有奋进的动力。”尚贞涛说,他推销过辅导书,卖过锁,当过办公室助理,最忙的时候还得给五六个孩子当家教。“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为生活而奔波。”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困难和挫折没有磨掉一个年轻人上进的心。靠打工解决生活费后,不服输的尚贞涛又琢磨着做点“稍大的事情”。
尚贞涛就读的学校在下沙,当时属于杭州刚刚开发的新城,集中了很多高校和居民。已经学会电脑的他就和几个朋友讨论,建一个网站介绍下沙的吃喝玩乐,方便本地新居民的生活。
说干就干,几个同学凑了280元钱,注册了一个域名,建成一个简单的网站。这个网站起名“下沙网”,如今已成为国内区县级门户网站的成功样本。
尚贞涛团队选择了坚持。在接下去的两三年里,他们靠没日没夜给别人建网站打工支撑“下沙网”的发展。到了20xx年,终于出现转机。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自己的网站能逆势而上?尚贞涛总结说:“我们以免费服务本地用户为宗旨,用户得到好处,自然受欢迎。”创业成功的机会是位有准备头脑的人准备的。
梦想可以很大,但支点必须很实。利他主义,成为尚贞涛创业的重要理念。他将公司的宗旨定为“做一份事业,福一方百姓”。“创业首先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其次才是赚钱。这样的创业者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才能走得更远。”尚贞涛说。
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尚贞涛在公司刚刚盈利的时候就开始做公益:他的公司与当地政府先后投了100多万元在下沙建设了“大学生创意集市”,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摊位;成立了“下沙义工联盟”等一批义工联盟,组织爱心人士为别人提供帮助;尚贞涛个人也坚持资助贫困学生,他常用自己的故事鼓励贫困学生“起点不决定终点,决定终点的还有加速度和方向”。
“中国梦,需要我们年轻人的努力。不论创业还是就业,责任与爱心都是我们年轻人不能丢掉的两个品质。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走在温暖和希望的路上。”尚贞涛说。
我们80后一代,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正在为建设富强中国注入新的正能量。
展厅的主人是个27岁的年轻人——麻汇源。大学毕业后的3年里,麻汇源实现了从学生到设计师、再到展厅所有者的转变。白手起家常被用来形容实业家,如果这四个字用在艺术家的身上,80后的创业男孩又会有怎样的诠释
我是麻汇源。我在景德镇创业。我觉得,学生的创业应该抛开好高骛远,围绕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专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个子、短头发、T恤衫配牛仔裤,这是初见麻汇源留给我的印象。麻汇源今年27岁,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历尽沧桑的年纪,但那张温和的脸庞上早已没有了20xx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时候的稚嫩。对于和我这样的陌生朋友交流,他驾轻就熟:如果说钱这方面的话07年开始我就已经有了。那时候摆地摊的时候我记得最高的时候一个上午卖了六七千,可能算是我来景德镇第一桶真正的金。
在我07年用这种泥巴做创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泥巴在哪里买,而且还要自己调配。在09年之后,这种泥巴有专业的人生产,直接可以卖给你。就是说整个市场已经很多很多了。
麻汇源选择潇洒的舍弃“从众”后,很快就陷入了现实的生存难题。20xx年,是麻汇源最难的一年。休学一年,为别人打工,照顾重病在家的父亲……“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很符合当时的麻汇源。
于是,一种新的独特的“瓷板画”便在那样一个沉重而又纠结的时期,开始了创作。这种在陶瓷材质的画板上作的画,和传统陶瓷罐子上的花鸟鱼虫迥然不同,再加上麻汇源用了类似于国画、水墨那样的写意手法,搭配在一起,绝对称的上“独特”中的独特。现如今,他的源于三国演义的瓷板画“影·战”系列已经卖得很好,面积大一点的作品每幅都在三万上下,买他作品的藏家也遍布大江南北。
“哈韩”、“哈日”一族的成长,为“奇装异服”店带来了商机,但是必须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方能成功。另外,选择铺租便宜的商业城作为铺面能够节约成本。
年仅20岁的雷小姐一年前仅仅投资了2万元,就在中旅商城的地下二层开起了广州市内为数不多的“奇装异服”店铺。由于坚持标新立异地销售作风,每件货品只进一件,绝无翻版,吸引了很多都市少男少女的眼球,平均每月收益可在2300元以上。
亲自去香港提货
后来在去香港亲戚家拜访的时候,她发现香港街头的少男少女最近都愿意到“哈韩”、“哈日”店铺去购买另类时装。这些服装在家长、老师眼里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奇装异服,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是牛仔面的毛线衣,虽然怪诞不已,但价格便宜,个性化十足,非常受香港年轻人的喜爱,也很适合郊游、运动场合。雷小姐想到广州市还没有类似的店铺,就决定走“稀缺化”、“低成本”投资战略,开这样一家“奇装异服”店铺。
进货注意“个性化”
实际操作却是困难重重,这些奇装异服都还是在香港本地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并不像多数的香港时装,生产基地都已经搬到了东莞、深圳,送货极其方便。由于生产数量有限,公司规模比较小,吝啬的香港生产厂家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广州小女孩特地派一辆车来送货。
小商铺月租只有1200元
联系好了货源,寻找铺面也成了当务之急。广州市内能够承载“奇装异服”这种“先驱文化”的场所,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流行前线。但雷小姐去询问铺租的时候,首先是被每月上万元的价位吓了一跳,接着管理处还告诉她,在年前已经再没有空缺铺位了,请登记后回家等待。
雷小姐悻悻而去之前还没有忘记在流行前线的服装铺面前做了一小时的市场调研,惊奇地发现在临近的5家小服装店内,1个小时内居然有11名顾客光顾过,而没有一人购买商品。于是她想:挑选铺面不能光看表面热闹与否,还应当看看是否真的有实在的顾客。
不久后,她在中旅商业城的二楼巷子里找到了这个铺面,只有7个平方米,铺租每月1200元。
红火月份可收入4000元
只花了1000元简单装修后,雷小姐的“真我工作坊”就在去年20xx年12月正式开张了。由于开店后的主打产品都是从香港的“哈日”店铺里认真“淘”来的,很快就受到了都市青年的的追捧,每日就可以售出七八件,在夏天红火的月份,每月收入甚至可以达到4000~5000元。
雷小姐现在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很开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宝贝店铺,偶尔也去白马服装城转转,上几件看得过去的货物,但每个款式还是老规矩———只此一件。
市场潜力
随着内地大城市“哈韩”、“哈日”一族的增多,更多的都市少男少女会喜欢上标新立异的“奇装异服”;这些服装全部属于休闲类型,适合运动,也适合广东的炎热天气。
风险提示
进货是难题,内地服装能适应顾客个性化需要的不多,必须到香港进货。
该行适合年轻的投资者,并且必须有5年以上中大型城市生活经历,才能跟上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