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充电桩:充电模块及枪线价值量较大,运营环节集中度较高
充电桩按照充电类型以及额定功率分为慢充、快充及超充。充电桩一般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其中交流充电桩一般为慢充桩,充电功率小于22kW,适合应用在居民小区、工作场所等场景。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超过22kW,其中60kW-240kW为快充桩,适合应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场,250kW以上的一般为超充桩,主要应用在充电站、商场停车场、车队和高速公路等场景中。
直流充电桩结构较交流充电桩更为复杂因而使得其单机价值量更大。直流充电桩基本构成包括充电模块、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备、电池维护设备及其他物料成本等,其中充电模块约占充电系统成本的50%,是充电桩的核心,功率器件是充电模块的关键组成部分,起着电力转换与传输作用。直流充电桩的输出是高压、大电流,涉及到电网安全、人身安全和电池安全等,需要断路器、熔断器等。交流充电桩主要由控制主板、电能输入输出回路、充电连接器、人机交互单元等部件组成。
直流充电桩可以解决快充需求具备较好的毛利率水平。根据星星充电官网显示,公司180KW直流充电桩官网报价为7.88万元。我们根据目前主要物料成本及制造费用进行测算,预计该产品毛利率在34%左右。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提升,充电模块等物料成本持续下滑,制造费用也由于规模效应持续下降,预计充电桩行业盈利维持较好水平。
1.2新技术:超充可满足公共领域快速补能需求,充电堆+液冷枪有望成趋势
1.3新模式:光储充放一体化有望成趋势,虚拟电厂大有可为
2.1中国: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领域
2.1.1政策: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领域
地方各省市也相继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划。其中,北京市争取到2025年,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建成70万个,建成与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的充换电设施体系;上海市规划到2025年,2025年将建成充电桩76万个,换电站300座,车桩比不高于2:1;浙江省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230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90万个,实现公共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公共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多个省份相继规划了2025年公共充电桩建设数量目标。
2.1.2市场:预计2026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近800亿元
2.2.1政策:充电桩建设规划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22年以来欧洲各国加大对充电桩补贴力度。德国对于公共充电桩按照功率、电压进行不同级别补贴,要求比较细致,高于100kW直流充电点最高可补贴3万欧元,对于私人充电桩,房屋所有人、房屋承租人、住宅区开发商均可申请最高900欧元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英国充电桩补贴分为居家、工作场所、住宅区等进行场景补贴,居家、工作场所的最高补贴为350英镑,住宅区临街补贴标准为6500英镑;荷兰公共桩可申请免税和折旧补贴,私人可申请在居住或工作地安装免费充电桩;瑞典公共桩补贴1.5万克朗,私人桩补贴1万克朗。
2.2.2市场:预计2026年欧洲充电桩市场规模超280亿元
2.3.1政策:IRA补贴力度较大,充电桩建设有望提速
美国充电桩政策持续加码,有望驱动充电桩建设加速。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拜登提出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包含约75亿美元关于建设美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投资,该项投资目标为在全美建设约50万个公共充电桩。2023年美国IRA税收抵免法案正式实施,将原来的充电设备税收抵免延长至2032年,同时对于个人住宅用途的税收抵免政策上限不变,仍为1000美金,针对商业用途的充电桩抵免上限从3万美金提升至10万美金。
2.3.2市场:预计2026年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超300亿元
美国充电桩市场以公桩为主,直流桩/DC占比稳步提升。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美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6.8万台,其中公桩/私桩保有量分别为14.8/2.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8%/12%;其中AC/DC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13.6/3.2万台,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1%/19%。2019年12月至2023年6月,美国DC充电桩从1.2万台提升至3.2万台,市场份额占比从14%提升至19%,直流桩占比稳步提升。美国公桩以L2型交流桩为主,公桩DC占比稳步提升。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公桩L1/L2/DC保有量分别为842/114507/32365台,市占率分别为1%/78%/22%。虽然公桩主要类型还是L2交流桩,但公桩DC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私桩L1/L2/DC保有量分别为2194/17797/335台,市占率分别为11%/88%/2%,私桩仍以交流桩为主,DC占比较小。
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充电桩政策支持力度,公桩市场占比或持续提升。考虑美国IRA法案面向全美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共充电桩网络进行补贴,5年补贴近50亿美金,我们预计新增公共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3.1上游:充电枪集中度高,充电模块价值量较大
充电模块价值量较高,主要玩家包括优优绿能、英飞源、通合科技等。根据快马快充发布的2022年充电模块市场份额分布,2022年包含内需型和供应型的全部充电模块市场,市占率前五的企业是英飞源、优优绿能、永联、特来电、通合科技;以供应型为主的充电模块竞争市场,市占率前五的企业是英飞源、永联、通合科技、优优绿能、英可瑞,市占率前五的企业已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产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日趋明朗。
3.1.1沃尔核材:三大传统业务持续发力,拓展新方向提高毛利业务占比
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热缩材料起家,公司电子+电力+电线三大传统业务持续发力,并通过拓展新方向提高毛利业务占比,同时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式发展,横向切入新能源领域。目前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电力+电子+电线+系能源四大赛道。充电枪+高压连接器双轮驱动,锂电隔热材料构建第二增长极。主营直流充电枪,高客户认可且高毛利优势明显。高压连接器受益于高压平台拥有大量优质客户,锂电隔热材料以上海科特为主体,“安全焦虑”带动隔热材料需求高增。直流充电枪构建基础,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前景广阔。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产品主要包括交流充电枪、直流充电枪以及大功率液冷充电枪等。其中直流充电枪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和占有率较高。公司掌握大功率液冷充电枪核心技术,产品技术路线涵盖水冷(物理隔离式)、油冷(浸没式),电流范围涵盖250A-800A,满足大功率充电需求,已进行小批量销售。
3.1.2永贵电器:国内轨道交通连接器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
3.1.3通合科技:充电模块细分市占率较高,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充电桩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头部厂商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2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216亿元,其中比较大的玩家包括特锐德、星星充电、绿能慧充、盛弘股份等玩家。根据部分已上市公司公告,2022年特锐德充电网业务收入45亿元,其中包括充电运营以及充电设备销售及场站建设收入;2022年盛弘股份充电桩销售收入4.26亿元;2022年绿能慧充新能源行业收入2.36亿元,主要为充电桩销售收入;2022年道通科技充电桩销售收入0.96亿元。2023年,已上市充电桩企业业务拓展迅速,如绿能慧充、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等,随着下游客户对充电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头部企业优势越发明显,充电桩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3.2.1绿能慧充:直流快/超充产品为主,自主掌握充电桩核心技术
绿能慧充原名江泉实业,于2021年12月通过收购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转变,目前主营充电产品及储能产品,充电设备实现应用场景全覆盖。绿能慧充是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并横向拓展储能、微电网、充电场站、能源管理平台,发展光储充一体化业务。公司自主研发充电设备,基本涵盖了全系列产品。充电产品包括7kW交流充电桩、30kW-320kW直流充电桩、120欧标直流充电桩以及360/720/960kW直流充电堆,产品满足商业地产、公共快充、公交、物流园区、卡车环卫等多场景需求。公司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自主掌握高压快/超充产品核心技术,自行研发制造的充电堆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公司以新能源汽车充电为基础,提出综合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储能产品主要为64kWh和215kWh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同时开发箱式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积极开发大型储能产品。公司为客户提供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
3.2.2盛弘股份:主打直流快充整桩产品,发力欧洲充电桩市场
盛弘股份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业务主要包括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四大板块。2022年公司营收规模15.03亿元,2023H1收入11.02亿,同比+101%,其中充电桩业务收入达3.84亿元,占总收入的34.84%,充电桩毛利达39.5%。
公司充电桩产品包含分体式/一体式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模块、充电站建设及运营等,其中充电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全系列功率。公司目前以直流快充、整桩产品为主,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盛弘股份是全国首家在大功率直流充电系统中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功能的厂家。公司最新第六代充电桩系统采用TCU+CCU系统架构,充电桩内部功能划分更清晰,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稳定性。充电系统具备,起火、水浸、倾倒等事故预警功能,能够360度全方位保护车辆与设备安全。2022年以来,公司进一步拓宽欧美充电桩市场,凭借强产品力,公司Interstellar交流桩通过欧标认证,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集团的中国桩企供应商,海外市场有望带来新增量。
3.2.3道通科技:具有技术渠道优势,拓宽海外充电桩业务
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和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为主要市场,2023H1公司北美市场营业收入达7.7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4%。
3.2.4炬华科技:扎根电网智慧计量,有望依靠客户优势推广海外
智慧计量为主要业务,发力海外市场。智慧计量业务客户主要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属电网公司和海外各电网公司,公司2006年进入海外市场,并通过收购捷克LOGAREX公司强化自身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2023H1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8%。积极开拓充电桩业务,有望向海外市场推广。国内各种规格交流、直流充电桩已经进入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开拓欧洲市场,公司有智慧计量业务建立的海外客户基础,随着客户验证以及资格认证推进,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实现突破。
3.2.5香山股份:充配电业务+智能座舱表现突出,助力业绩高速增长
3.3下游:充电运营商格局集中,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充电桩下游主要为充电桩运营商,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其盈利拐点有望到来。充电运营商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主要玩家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11月,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分别达49.5/43.8/42.7万台,占比18.84%/16.69%/16.28%,CR3达51.81%。我们预计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公共充电桩利用率有望逐步提升,充电运营商盈利性有望逐步体现。
3.3.1特锐德:全国充电网运营龙头,充电网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深耕户外箱变业务,是中国最大户外箱变企业。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户外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企业,是中国电力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公司主营以户外箱式电力设备为主、户内开关柜为辅的成套变配电产品,致力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220kV及以下的变配电一二次产品。公司充电网业务快速发展,充电桩保有量位居行业头部。公司旗下特来电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网业务,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主要从事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充电网的建设与运营,改变传统充电桩理念,致力于研发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大数据生态充电网,以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为基础,基于先进技术、精致产品、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充电整体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2018-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及充电业务收入从14.36亿元增加至45.35亿元,CAGR=33.3%,持续高速增长。2018-2022年,公司运营充电桩保有量从12.12万台提升至36.29万台,CAGR=31.5%;截至2023年11月,保有量进一步提升至49.8万台,占全国公共充电桩份额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