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Abstract:Intheperiodof"EleventhFive-yearPla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velopedvigorously.Startingfrom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Yunnantrafficandtherequirementforhigh-techtalents,thispapermakesanfeasibilityanalysisondevelopingundergraduateeducationoftrafficsafetyandintelligentcontrol,and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developmentstrategy.
Keywords: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trafficsafetyandintelligentcontrol;highervocationalundergraduateeducation
0引言
随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结束,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振兴国家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的需求,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2007―2009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顺利完成,随后各省根据各自省情实施了由国家示范院校带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职教改革,促使各省的高职院校经历了高速平稳的发展。在高职院校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寻求发展机遇时“高职本科”成了高职院校继续向前发展的新方向。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专科向本科发展
从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早已有之。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我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高职本科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2.1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我国智能交通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普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恶化,因此,我国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巨大。
2.3云南高速公路机电维护人员需求分析随着我省已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和新建高速公路的陆续通车,对交通信息和交通智能控制类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对维护和施工一线的技能人才需求将占三分之二左右,智能交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极其缺乏的紧缺型人才。
但是云南地处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交通智能行业人才普遍不足,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云南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整个云南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高层次人才。
2.4学生专升本及在职人员技能提升需求分析现在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很多学生(未毕业和已经毕业)以及在职人员对再继续教育有着高度热情和追求,强烈要求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向上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整个云南省从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和智能交通行业的从业人员有85%毕业于我校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因此,发展该专业的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各种层次技术人员日益增长的接受本科教育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3我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职本科发展策略
因此,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继续立足于“校园、基地一体,工学情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发挥专科教育的针对性优势,融入本科教育需求,实现高职本科“保本科本色,创高职特色”的教育目标。
3.2正确解决专业升本所带来的主要问题
3.2.1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高职教师不能仅仅只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技能技巧,而是在此之上具备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对专业深层次发展的思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岗位人才实时需求的了解),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效团结、专兼结合、教研双赢的高质量的双师队伍是专业能否成功升本的关键因素。
3.2.2教学及实训实习条件的改善与扩建示范性院校建设期间,学院在闻通楼成立了智能交通监控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智能交通实训室(包含21个各类实训室及大量交通监控实训设备及相应的仪器仪表等),同时也建立了11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是,随着专业的跟进一步的发展,招生规模增大、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不断的提高等都直接制约教学质量与就业,因此在不断健全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如何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成了专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8号.
关键词: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我院交控专业通过5次调研,3年的实践,创出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2007年4月,专业建设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初步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2008年1月,进行了第二次调研,调整和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2008年6月,进行了第三次调研并召开专家论证会,清晰地提出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9月,经第四次调研并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制定出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式形成“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5月,开展了第一次调研,进一步完善了“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智能小区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主要面向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知识,拥有监控、通信、收费、照明、隧道通风等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能力,具备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职业能力,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各种监控系统的集成与维护等岗位,从事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个“3”及“大循环”的涵义在“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个“3”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3个子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第二个“3”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作人员的3大类工作(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大循环”的涵义是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三个系统方面循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能力、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及技术管理能力。
“3+3大循环”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院在三年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实施,都集中落实了“3+3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在智能交通行业大显身手,成为行业企业争抢的对象。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分别围绕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三个系统,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能力、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课程体系及《车辆通行费收费实务》、《收费系统集成与维护》、《高速公路监控设备操作工实务》、《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等课程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师资队伍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个系统方向上比例各占30%,师资团队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交通智能控制实训室、交通安全实训室及高速公路收费实训室,都是按照一个建制班的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理实一体”的实训室布置,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与5家单位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新开发了15家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包括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能完成学生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三种工作的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能够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按照“3+3大循环”实施;实训教学以“5个1工学交替”支撑“3+3大循环”;校外顶岗实习按照“3+3大循环”实习组织模式运行。其中,校外顶岗实习每个基地只安排本专业的1~2名学生,全部学生在3个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对应的实习基地开展大循环轮换,每名学生都能进行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施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管理三种工作的顶岗实习。
“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三年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按照“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成效。年招生数从第一年的1个建制班,第二年的2个建制班,到第三年达到了3个建制班;生源地从第一年只有湖南省,第二年有8个省、自治区,到第三年达到了10个省、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三届毕业生,第一届毕业生全部在高速公路管理处的机电部门就业,第二届、第三届毕业生除在高速公路管理处的机电部门就业外,扩大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施工单位和安防监控单位。三年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已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企业争抢的对象。
经验体会与应用建议
问题与改进措施基于专业继续发展,结合经验体会,对“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提出四点进一步完善的设想:(1)本专业主要面向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安全系统等三个系统开展人才培养,专业面向偏窄。应进一步完善面向城市道路和智能小区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的专业建设,使专业面向进一步扩大。(2)对隧道交通监控的重视不够。随着高速公路在西部地区建设的深入,高速公路中隧道增多,隧道交通监控与交通安全管理变得相当重要。应建立隧道交通监控实训室并开发相应的课程,加强隧道交通监控与交通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3)校企合作需深度融合。应进一步扩大联合办学单位的数量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应在确保课程中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双师”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实训条件的充足性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4)教学团队中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面向同类专业的应用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针对同类专业参考本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可提出五点建议:(1)为保证实训组织到位并保障实训质量,建议同类专业与当地的高速公路管理局及其下属的高速公路管理处实行联合办学,并在联合办学单位所属的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收费站、隧道所开发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个系统方向上,比例应与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相适应,以确保师资团队能够支撑“3+3大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校内实训中心要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应围绕职业岗位对应的安全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等3个系统建设校内实训室。(4)校外实训基地要适应3个系统的3种技能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应涵盖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而且要比例合适,能完成学生3个系统的系统集成与维护、设备操作、技术管理3种工作的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5)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创新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2007-10-1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Z].2010-06-01.
[3]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2.
[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07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Z].2007-09-28.
[5]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Z].2010-05-06.
[6]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度入围项目的通知[Z].2009-08-03.
[7]田杰.车辆通行费收费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8]陈瑜.收费系统集成与维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9]赵竹.高速公路监控设备操作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0]曾瑶辉.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关键词:智能交通控制;物联网;RFID;嵌入式;模糊控制
ThingsRelatedTechnologyBasedonIntelligentTrafficControlSystem
ZHANGwei
(Facul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TeachersCollege,Baotou014030,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scurrentlytheleadingedgeoftransportationresearch,butthingsareamajorinforma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andopportunitiesforchange,therewillbeareasofThingsRFID,embeddedandotherrelatedtechnologiesusedinIntelligentTrafficControlSystem,fuzzycontrolmethodismoreefficientandstabletrafficcontrol.
Keywords:intelligenttrafficcontrol;things;RFID;embedded;fuzzycontrol
1物联网及其应用
2智能交通系统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空间关系上可以把城市交通系统分划为“点、线、面”三个层面,即单交叉口、交通干线和区域网络三种控制;由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又把城市交通控制分为定时控制、感应控制、智能控制等。
多智能体系统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目标是将复杂的大系统构造成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为便于管理,能够相互通信、相互协调。通过子系统的自治和相互协调可以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由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实时性,比较适合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结构进行智能控制。本文按照该结构设计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利用RFID技术进行车流量信息检测,利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开发交通信号控制机,智能算法采用模糊控制。
在该交通系统结构图中,路段智能体能够实时更新单个路段的流量数据,并将交通流数据提供给相连接的路口用于信号配时;区域智能体通过分析区域交通流信息来协调路段之间交通流的动态平衡;位于交通控制中心的管理智能体统一协调各区域交通运行。
3基于RFID的流量检测技术
RFID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实现信息识别和传递的技术。RFID系统作为一种无线系统,仅有两个基本器件,再结合EPC编码技术,使得每个射频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编码,非常适用于海量物品的检测、跟踪和控制。该技术易于操控,简单实用,并且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以及可识别高速运动的情况。现在,RFID技术已经在交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应用RFID技术的车流量检测系统是在交叉路通信号灯上游安装阅读器,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装有RFID标签的车辆进入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送出自身信息。接收天线接收到标签发送来的信息,由阅读器读取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出车辆通行的频率,再将数据传给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如何调整交通信号灯转换周期的决策。
4基于嵌入式技术的信号控制器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技术应运而生,各种针对性的芯片不断出现,其中ARM公司的ARM系列芯片应用较为广泛。ARM是AdvancedRISCMachines的缩写,它在工作温度、抗干扰、可靠性等方面都做了各种增强,并且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有关的功能。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小型智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强,嵌入式技术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现场环境对智能开发平台的软硬件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嵌入式技术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已经成为一种最优选择。嵌入硬件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控制、处理等功能,并具能够进一步扩展。嵌入式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嵌入操作系统、系统初始化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4个模块。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模块进行信号控制,采用拥有200MHZ的ARM920T内核的EP9315处理器,是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处理器,能够满通控制实时运算需求。该模块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与流量数据检测设备及信号控制机的通信可以通过串口或者CAN口实现,由以太网接口完成与控制中心的通信。人机交互部分是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现场调试的重要组成,输入部分包括8×8键盘阵列,PS/2接口和触摸屏,输出部分包括LCD,VGA显示器,IDE和CF卡槽以及USB接口。JTAG及串口调试部分提供了系统开发调试时的接口,以实现程序下载、运行调试等功能。
5交通信号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包括: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即根据具体的系统确定其输入、输出变量;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即把输入、输出的精确量转化为对应语言变量的模糊集合;模糊推理决策算法的设计,即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并决策出输出模糊量;对输出模糊量进行解模糊判决,即通过各种解模糊方法完成由模糊量到精确量的转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6结束语
[1]孙其博,刘杰,黎,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10.
[3]卫小伟.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17):189-192.
[4]崔莉,鞠海玲,苗勇,等.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42(1):163-174.
[5]蔡教武,蔡延光.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灯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2010,(9):32-36.
[6]张欢欢,金琳,黄平平,等.基于RFID检测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水运,2010,10(11):83-84.
[7]时柏营,杨晓光,朱彤.信号交叉口本地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36(19):5-7.
[8]杨东凯,吴今培,张其善.智能交通系统及其信息化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70-273.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生活;影响
1物联网应用概述
互联网的纵深发展,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传感网技术、通信新技术等,便出现了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之后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能把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通讯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从而形成无所不有的庞大网络,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全球定位、调度指挥、安全防范、联动报警、远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标。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与物、地球、建筑等联系到一起。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建筑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相互影响及控制,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物联网技术将带来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卫生、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我
国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2智慧城市
利用城市安全系统可在街头和道路上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以进行人脸识别和车辆识别等,也可以向警察发出报警信息,预防和阻止犯罪。利用城市火灾监控网络,可以提高火灾监测自动化水平,提高防火、救火效率。
3智能楼宇管理
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所出现的智能建筑(包括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智能建筑提升了建筑物的功能,改善了环境,能适应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安全防范、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高效管理等方面。智能楼字能够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提供安全、舒适、信息通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楼宇的安全性主要由安全防范等系统来实现。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人居的舒适性主要由楼宇设备自动化等系统来保证。包括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电梯、空调与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多媒体音像控制系统等。
智能楼宇的信息通畅主要由智能化信息系统来实现:综合布线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用于向用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建立智能化大厦,可对大楼内的机电设备者统一管理和协调控制,使楼宇中各类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使物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并能实现能源的科学和合理消费,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最终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楼宇内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办公环境。
4智能化小区
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智能化小区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智能化小区主要由综合通信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组成。当然,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度表、水表、煤气表三表计量抄表系统,小区信息系统和车位引导停放系统等。目前的智能化小区主要应具有的功能包括住宅小区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措施和安保、防灾措施,并应具有高度的信息通信能力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能力,能够为小区住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相比传统小区,其功能应更加强大和细致,生活更加舒适便利。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小区方面的应用已经卓有成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智能化的小区居住环境,而且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5智能家居
物联网是从信息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或者说是具有智能化的自动化。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其中智能家居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能家居产品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于一体,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各种家庭设备组合成智能家庭网络,以实现自动化,同时可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并可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提高了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并能为家居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所谓智能家庭,其实就是家庭自动化。安全防范是智能家庭的第一要求,它主要由防盗、防劫、防火、防燃气泄漏、紧急求救等项目组成;其次,还要求家庭环境更加环保、节能、舒适,家庭设备运行更加智能化;再次,家庭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所有家电都实现智能化,并可与人进行信息交互,包括节目点播、节目互动、游戏、娱乐等信息服务。智能家庭系统的主要子系统有:智能家庭控制管理系统、电力及照明控制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安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背景音乐及多媒体娱乐系统等。例如可以实现智能门禁控制、安防报警、网络视频监控、智能照明控制、家电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温湿度空调智能控制、智能厨卫环境控制、水电气自动抄表、网上购物、网络办公、远程教育和医疗、智能家庭用品管理等。
6结语
每一项突破性的学技术革命都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人与物的互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人类改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可将智能化的传感网络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及家庭中的应用,能够使城市更加智能;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环保、节能;使社会更加进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地球“必将惠及每个地球人。
参考文献
[1]胡铮.物联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王云汉.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77-78.
[5]蒋中,孔令成.城市互联消防安全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09):131-133,136.
关键词:车流量交通灯微控制器
1硬件电路设计
1.1系统结构图
1.2车流量检测电路
目前,实现车流量检测的传感器有感应线圈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磁力检测器、声学检测器等[1]。目前的交通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单一的车流量检测传感器来采集交通流信息,这样会导致一系列问题:(1)采用单一车流量检测器,若该检测器出现问题,则可能造成整个交通瘫痪;(2)不同的车流量检测器有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如超出其测试条件时该检测器将无法采集到准确的数据;(3)车流量检测传感器不断地采集数据,这些数据需要汇总到交通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经计算后发出相应指令。车流量检测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多传感器联合检测,在前端对联合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这样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信息才会真正成为交通诱导、交通控制以及交通规划的有力依据。
1.3微控制器
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MSP430系列超低功耗的微控制器,车流量检测电路将检测的车流量信息传递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采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处理,并将需要发送的十字路通信号信息发送至显示电路,人们通过显示电路就很容易通过十字路口了。
2系统软件设计
3结语
系统采用车流量检测传感器和MSP430微控制器构成的十字路通灯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检测的车流量信息调整红绿交通灯的配时比,达到交通灯智能化控制的目的,提高十字路通的通行能力。
[1]彭春华,刘建业,刘岳峰,等.车辆检测传感器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6):4-7.
[2]崔宝侠,杨继平,徐春锋.城市交通灯信号配时控制器优化的一种新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5):554-559.
[3]于卫.新型多功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02(5):8-9.
关键词:太阳能智能控制系统发明创新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现状分析
(1)电源的稳定性和供电的及时性:太阳能供电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供电能力稳定性。
(2)追光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电池能最大程度接收太阳能。
(3)单片机控制的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并及时对当前工作环境做出正确反映。
(4)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
结合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各类模块,设计了基于低功耗msp430单片机的智能节能自控路灯。
2系统简介
2.1系统总体框架
该智能路灯由msp430单片机控制模块、光敏传感器模块、声控开关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
2.2功能简介
该智能路灯配有光敏模块,能够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照明;单片机控制模块能够对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判断当前的环境,然后发出控制信号,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和LED灯驱动电路调整路灯的亮度。
2.3实现原理
2.3.1传感器模块
由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声控开关和光敏传感器组成。光敏传感器感应白天、黑夜及太阳的方位;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声控开关感应是否有人通过路灯。
光敏传感器是利用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敏感波长在可见光波长附近,包括红外线波长和紫外线波长。光敏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类型如下: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等。该系统采用的是光敏电阻,其具有较高的精度、稳定可靠的工作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该系统共有4个光敏传感器,相互配合,形成“追光”能力,获得最佳的照射角度。同时能够根据光强判断当前的工作环境是否需要照明,进而节省电能。
2.3.2msp430单片机控制模块
msp430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接收传感器的返回信号并进行处理;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声控开关模块的输出形式均为数字开关量输出(高低电平),可定义msp430的I/O端口来接收信号。而光敏传感器则是模拟量输出形式,需要进行AD转换才可以使用。msp430单片机内部集成有12位高精度AD转换模块,能够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通过对人体红外和声控模块的高低电平检测,能够判断是否有人经过路灯。而通过AD转换,可以精确地了解光强的情况,判断所处环境。
获取各传感器的数据后,对其进行滤波,综合分析,输出PWM信号高低电平,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和LED灯驱动电路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2.3.3驱动模块
该系统的驱动模块分为两部分:电机驱动模块和LED灯驱动模块。考虑到电机的转速极低,直接使用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开关,进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而LED的亮度要求连续可调,选用了MOS驱动电路模块,该电路的电流承受能力和耐受电压能力均较强,输入电压的范围较宽,工作稳定可靠,完全能够满足该系统的要求。
2.4软件设计
PWM初始化程序代码:
#include"MSP430F5529.h"
voidTimer_A0_1_init()
//TA0.1输出PWM由P1.2P1.6输出
{
TA0CTL|=TASSEL_1+MC_1;
//ACLK,增计数
TA0CCTL1=OUTMOD_7;
//输出模式7
TA0CCR0=655;
//时钟频率为32768HZ,100HZ
TA0CCR1=49;
//占空比CCR1/CCR0=1/3
}
voidTimer_A1_1_init()
//TA1.1输出PWM由P2.1P2.2输出
TA1CTL|=TASSEL_1+MC_1;
TA1CCTL1=OUTMOD_7;
TA1CCR0164;
//r钟频率为32768HZ,波形199HZ
TA1CCR1=123;//占空比3/4
voidTimer_A1_2_init()
//TA1.2输出PWM由P2.4P2.5输出
TA1CCTL2=OUTMOD_7;
TA1CCR2=41;//占空比1/4
voidIO_init()
P1SEL|=BIT2+BIT6;
P1DIR|=BIT2+BIT6;
//P1.2P1.6输出TA0.1OUT1
P2SEL|=BIT4+BIT5;
P2DIR|=BIT4+BIT5;
//P2.4P2.5输出TA1.2OUT2
P2SEL|=BIT1+BIT2;
P2DIR|=BIT1+BIT2;
//P2.1P2.2输出TA1.1OUT1
voidmain(void)
WDTCTL=WDTPW+WDTHOLD;
IO_init();
Timer_A0_1_init();
Timer_A1_2_init();
Timer_A1_1_init();
while(1);
_BIS_SR(CPUOFF);
//EnterLPM0进入低功耗模式0}
3特色说明
(1)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其使用没有地域的限制,绿色环保。
(2)采用LED照明:节能效果好,具有单向辐射特性,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理论上与白炽灯比较能达到90%的节能,寿命超长,性能稳定。
(3)采用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白天单片机进入储电状态,夜间进入智能照明工作状态。工作稳定,节能环保。
(4)智能追光系统: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使其一直正对太阳,能最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能。
(5)智能控制系统:人体红外传感器,声控开关和光敏传感器联合作用,工作稳定,可靠,智能。
4结语
针对智能型节能路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并有效结合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能够对光照、行人进行检测,各个模块相互协作,以实现对路灯的自动控制。硬件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所用器件的选择均以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为原则,工作可靠,价格低廉。
关键词:公交电子运输系统应用
智能电子运输系统的内容:北美、北欧和韩国在智能电子公交运输系统研究方面各有侧重,美国虽然起步晚于北欧和韩国,但从电子智能公交运输研究领域和内容看,美国的its研究领域较宽,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在1995年10月份以前,美国iwhs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业车辆运营系统等方面。目前美国的its研究集中在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8年美国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项目为311项。下边主要介绍its的7个领域研究内容,这些内容如过应用于我国的公交领域,将会对公交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及安全便捷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出行和运输管理系统
2出行需求管理系统
2.2合伙乘车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合伙乘车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小客车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对工作出行的人有利,而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3需求管理和营运。该项研究通过制定运输需求管理和控制政策,减少个人单独开车工作出行的数量,促使人们更多利用高乘载率车辆和公共交通运输,并为欲提高出行效率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备选出行方式。
3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3.1公共交通管理。为了改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它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及设施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公交系统营运、规划及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3.2途中换乘信息。该项研究可为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中转和换乘信息,帮助出行人员在途中根据需要作出及时的换乘决定并调整出行计划。
3.3个体的公交运输。这种公共交通运输可以满足个人非定线或准定线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为乘客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
3.4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它为公共交通的乘车人员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输环境。
4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是为用户支付通行费、车票费、存车费等提供一种通用的电子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只是应用ic卡支付车票,未来将逐步实现一卡通,通过本卡实现公交、出租、城铁等公共交通的一卡支付。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实现收费和支付的自动化,从而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5商业车辆的运行系统
1)商业车辆的电子通关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货车和公共汽车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确定主要行驶路线的车辆行驶速度和装载质量,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2)路边安全检查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为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实时的安全检查途径,它可确定哪台车辆应该停车受检。3)车载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监控商业车辆、货物和驾驶员的安全状况。4)商业车辆的行政管理系统。该系
统以电子手段办理注册手续,自动记录里程、燃料消耗报告和检查账目。5)商业车队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驾驶员、调度员和多式联运管理人员建立通信联系,利用实时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并便车辆在非拥挤道路上行驶。6)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危险品种类信息,使其能在紧急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从而控制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6紧急情况管理系统
1)紧急情况通报和个人安全。这个部分包括两个功能:其一是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其二是自动通报系统在危险事故发生后,会便车辆自动制动并通知救援机构。2)紧急情况车辆管理。这种车辆管理首先必须具有公共安全机构,由该机构与车队管理部门建立直接通讯联系。
7先进的交通控制和安全系统
1)避免纵向碰撞。这个服务系统主要目的是减少车辆间的首尾相撞、车辆与人和物相撞。2)避免侧向碰撞。为防止车辆离开道路产生的车与车、车与物的碰撞,该系统设置的监控器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看不到的地点,同时警告驾驶员避免即将发生的碰撞。3)避免交叉路口的碰撞。这个系统可以警昔驾驶员防止在逼近和穿过交叉路口时发生的碰撞,在交叉路口通行权不清楚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4)拓展视野防止碰撞。改善驾驶员的视野,使其避免潜在怕的碰撞。该系统还可以帮助驾驶员遵守交通标志和信号。5)碰撞前的预防措施。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在不可避免棚撞的情况下,应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人员伤亡。6)安全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状浙的预报,例如:装在车内的监测器,在驾驶员瞌睡时,警告他(她)注意行车安全。7)自动化的公路系统。该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实际上是创造一个电子智能的运输系统。
电子智能运输系统是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是实时交通信息理论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内容项目逐渐应用,相信我们会达到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一小时经济公交运输的目标。
[1]李建国,《电子新产品开发》,《经济》,2008年,3期.
[2]林正,《电子视窗应用程序》,《才智》,2010年,2期.
[3]倪彬华,《信息新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2006年,3期.
关键词自动化;应用;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动化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自动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自动化。
那么何为自动化,它到底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所应用,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科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所谓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其目标是“稳,准,快”。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促进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例如:变频节能、软起动系统、PL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等。其中PLC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样也在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下何为
PLC呢?
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实PLC在自动化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PLC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
了解PLC污水处理系统后,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平日的日常饮水是如何被净化,我们也知道了如何才能选择到更好的饮用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好处,当然了解到这些后,我们还可以进行经济投资,争取利益最大化,可见自动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那么自动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那些应用呢。
我们知道交通红绿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交通秩序以及人身交通安全在有了交通红绿灯之后,不但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更是方便了人们出行,交通管理,以及保证了人们的交通安全。那么让我们来详细介绍并了解下,到底红绿灯时如何工作,如何管理交通,方便人们生活的。
阶段一: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中央处理器,送寄存器暂存(该数据在一个红灯周期内有效)。
阶段四: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你这一前一后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
阶段五:黄灯亮时,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
阶段七:中心收到图片,会将车牌号信息与车管所信息相比对,从而调出车辆的综合信息,如车主、车型、颜色等,然后由信息处理人员录入市公安交通管理网站,以使违章车主能够进行查询。
阶段八:违章的车辆都能够被拍下来,只有车牌图片清晰的情况下,信息录入人员才能将违章车辆输入数据库进行处理。
以上的一些简单简介就是介绍了红绿灯的工作原理,便于我们更加的深层了解红绿灯,以便丰富我们的知识,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是自动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可见自动化对于我们是很重要,很普及的,那么对于国家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贡献如此之大的自动化它的前景如何呢,如何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70年代以后,自动化开始向复杂的系统控制和高级的智能控制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到国防、科学研究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化的应用正从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医疗自动化、人口控制、经济管理自动化等。自动化将在更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等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在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
以上就是自动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和未来的的可能发展路线与发展前景,只是浅谈,供大家参考。
[1]张琳,井.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CompoBus/D网络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2004,12.
[2]岳大为,李奎.罗克韦尔E3Plus智能固态过载继电器[J].低压电器,2005,05.
[3]吴宝江,耿恒山,李志红,张华.基于PC的工业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08.
[4]陈培植.基于CAN总线的监控系统[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S1.
[5]张楠,袁志明.天津滨海轻轨ATS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05,03.
摘要:本文从路灯照明工程的实际出发,分别从路灯设计、降压、绿色照明等节能途径和方式,就如何以科学的实现道路照明的节能,阐述几点体会。
关键词:路灯系统设计绿色照明
城市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亮化城市、美化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还为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在提升城市档次、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照明也给财政的经费带来很大的负担。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照明发展迅速,1999年全国安装300万盏路灯,目前已经达到约一亿盏,安装功率达到二点五千万千瓦,一年的耗电量约为590亿度,这个数字是比较庞大的,有相当大的节能潜力。以鹤壁新区现有路灯为例,2009年路灯系统电费就达到400万元。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抓好城市照明用电的节约,成了节能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从路灯照明的实际出发如何科学的节能成为路灯行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笔者以我们在实际道路照明节能工作方面的一些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节能。
1合理的灯具选择及布置
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路灯的布置模式、路灯的间距、高度等,同时要求合理选择照度标准和功率密度值,确定合适的光源,以实现合理的照度,避免或减少路灯设计的盲目性,从而达到路灯的节能。
2稳压降压调光节能
在道路照明工程中,照度受电网电压影响,而电网电压受负荷影响,在负荷高峰时电压偏低,在负荷低谷时电压偏高。而傍晚为道路交通量高峰,此时电网电压低,光源光通量低,路面照度低;接近午夜时为道路交通量低谷,此时电网负荷是低谷,而电网电压偏高,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高,路面照度高。这种不合理现象,造成既影响交通安全,又严重浪费能源和资金的现象,将智能光源稳压降压调光装置安装在路灯的控制端,在电压波动较大时,人流较小的后半夜,采用该装置在合适的照度情况下,降低较高的电压,达到节能。
3半夜灯方式
4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
4.1光源:①用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与小功率的高压汞灯,一支18W的节能灯的光通量相当于一支100W的白炽灯,节能效果显著;②用高光效高压钠灯和金卤灯取代高压汞灯和普通高压钠灯,例:功率为400W的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高光效高压钠灯(飞利浦系列)它们的光通量分别为22000LM、48000LM、54000LM,分别提高118%、13%,节能效果显而易见;③采用LED灯取代传统的霓虹灯,其特点是:亮度高;可通过控制器达到多种色彩和图案的变化;功耗小,寿命长,同等面积LED灯功率仅为霓虹灯的10%-20%,寿命却是霓虹灯的5—10倍;维修方便、简单。
4.2灯具:选用IP防护等级高,反射效率高的照明灯具。
4.4电子镇流器取代电感镇流器。
5路灯控制柜节能
6优化配电线路节能
7无功补偿节能
无功功率增加了变压器及导线的容量,由于装置及导线饿电阻,无功电流变成热而直接损失,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成了节能很必要的手段,通常采用安装合适的电容,提高功率因数达到节能。
8推广绿色照明光源
目前,照明消耗约占整个电力消耗的20%左右,降低照明用电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业界已研究开发出多种节能照明器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绿色照明”的要求还较远,开发和应用更高效、可靠、安全、耐用的新型光源势在必行。
根据城市路灯照明的实际情况,采用节能高效的节能灯、LED路灯、太阳能灯等,在合适的道路,选用较好的产品,代替原有的低效有害光源,可以很好地达到路灯的节能。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究
前言:
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便捷、安全、可靠的运输环境,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控制,很大限度的实现了道路信息的多元化传递,提高了道路的畅通和高科技的发展,探究和发展的最高标准也是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多元化性能,增加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阐述
2、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根据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来发展,全面建设综合化系统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确定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法,在各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路面交通、地域影响,明确研究评价的目标是完善社会经济效益体系。通过国际权威的技术检测来评价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选择性都对评价方法做出了实际研究,多方面的技术应用发展也是建立的一个良好评价方法,系统经营者创造的一系列综合效益成果的技术检测,旨在揭示全社会以追求盈利的前提下,放眼于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所带来的评价以及最终的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成本和收入的最终效益来实现,例如,整个交通运输的维护费和通行费都属于企业的成本。大众出行便利,车况信息完善,促进交通的畅通,都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影响评价的有利特点,把社会产业之间的联系又递进了一步,从经济的长远考虑,提出合理的研究评价成果,能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3、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综合阐述,主要分析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因素、原则内容和方法,遵循着市场的经济变化模式,构建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发展和有秩序的进行,是建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李忠伟.中国高速公路用地社会经济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张云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