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是一家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做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业级高精度产品,主要有便携式3D扫描仪、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等。以便携式3D扫描仪为例,可以用于产品设计与逆向工程,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于快速获取现有产品的三维模型,以便进行改进或逆向工程。
另一种是专业级高性价比产品,主要有彩色3D扫描仪、专业级3D视觉数字化产品等。以彩色3D扫描仪为例,同样可以用于产品设计,在需要保持真实材料外观的情况下,设计师可以利用彩色3D扫描来快速创建产品的原型。
理解起来有点复杂,可以大致简单理解为3D成像工具。
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公司在招股说明书里也强调了,多年来,国内高精度工业三维数字化扫描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在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易受到国外企业的限制,公司的产品对中国的装备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司做的绝对是高技术含量的活儿。
但高科技含量有多高,最简单的还是看毛利率和研发投入。
从毛利率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过去几年平均毛利率都超过75%,而且比行业平均水平都高。
再来看研发投入情况,研发费率平均在15%左右,也算不错了,有那么一点高科技企业的样子,但是看研发费用绝对值,一年就一两千万的投入。
接着看研发人员,截至报告期末,一共有研发人员数量89名,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32.60%,看似比例不低,只是学历构成同样一般般。
就这样的研发投入和人员构成,如果国内其他巨头要进入这个领域,分分钟就能攻克下来,思看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市占率领先,只能说明这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国内的巨头们根本不屑于进入。
尤其是公司的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相比,无论是营收占比还是绝对值都大得多!
这就是国内很多标榜高科技的企业的现状,基本都是靠销售费用驱动,而非靠技术驱动。
最典型的是早年的仿制药时代,很多医药企业销售费用营收占比都超过50%,甚至有接近90%的,然后集采一来就都完蛋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思看科技所谓的高技术含量究竟有多水了。
以后请大家对于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的技术含量保持敬畏之心,至少人家在研发投入上是吊打绝大多数领域的,很多小众市场的这龙头、那龙头的研发投入,跟这些大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相比,那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所以,实在不宜被企业的各种吹嘘所迷惑,这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公司在行业里的竞争力也绝对没有说的那么强。
如果说公司的研发投入体现不出公司的科技属性,多多少少还可以说是行业的共性,公司的另一个骚操作就让人完全无法理解,而且非常让人怀疑有何居心了。
02
大客户丢失秒变竞争对手,转身还成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披露,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6亿、2亿、2.7亿,对应净利润分别为0.67亿、0.77亿、1.14亿。同期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0.23亿、0.35亿、0.29亿,营收占比分别为14.38%、17.02%和10.78%。
可以看出来客户集中度比较低,这跟行业有关系。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持续降低,则是因为原来的主要客户蔡司高慕ODM合作协议到期,导致2023年销售金额下降,然后骚操作就来了!
蔡司高慕在2021年和2022年均为思看科技第一大客户,分别贡献了1,301.28万元、1,542.33万元的营收,贡献的营收占比为8.08%、7.49%。但2022年下半年双方原有的ODM合作协议到期后没有进行续约,所以2023年来自蔡司高慕的收入仅有55.99万元。
然后,2023年上半年,蔡司高慕就推出了自研的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产品T-SCANhawk2。
换句话说就是,思看科技原来的第一大客户瞬间变成了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这还不是最绝的的,毕竟客户变成竞争对手的事情也不算少见。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思看科技跟蔡司高慕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骚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现在公司要IPO,要成为公众公司,一切都应该更透明,期待公司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出让人信服的回复。
03
思看科技实控人王江峰的配偶为郭冬蕾。招股书显示,郭冬蕾曾任杭州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余杭城投旗下全资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其在思看科技递表前53天闪电辞职,此外,她还曾任未来科技城创新经济促进局科技发展科科长等职务。
而未来科技城正是思看科技的办公所在地,自2015年入驻未来科技城后,公司就享受了多项政府优惠政策和补贴。据公开资料,公司累计获得政府补助5,386万元,其中,光2020至2022年间就累计获得3,463万元人民币。
这里面是否与实控子的影响有关不得而知,但只要是合法合规,也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很多事情大家也懂的,很多指标也是有操作空间的。
这不,思看科技获得的补助中多次出现未来科技城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资金补助收入。
思看科技在2021至2022年间获得的总计369.15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助全部属于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补助。
但根据《未来科技城2021年度第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公告》,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是申报人需要在海外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或者取得博士学位,并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2年以上。此外,申报人在其所任职的企业的出资比例要达到15%及以上,或者申报人领衔的海归团队的研发人员报酬占研发人员总报酬支出的15%及以上。
2021年前后,思看科技只有王江峰、陈尚俭、郑俊三位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达到了15%及以上。招股书还指出,陈尚俭和郑俊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这意味着思看科技仅有的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是这三位实际控制人。
然而,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这三位实际控制人均是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浙江大学,并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也没有超过两年的海外工作经验记录。
也就是按照规定,思看科技是无法拿这个补助的,但思看科技就是拿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实控子郭冬蕾任职未来科技城人才服务中心期间,曾负责海创园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申报工作是确定的,至于是不是从中“发力”了,咱同样不得而知,懂的都懂。
除了这些看不清道不明乱七八糟的杂事之外,很多公司账上有充足现金流,IPO前突击大额分红,却又募巨资补充流动性的问题,思看科技同样存在。
但就是这样,企业依然过会了,未来登陆A股的可能性很大,如果A股都是一些有瑕疵、长期成长确定性比较低的企业,也就不用期待能长期走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