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先说结论,会、甚至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营销重心。
最近广州车展,我也在现场到处走走看看。以往我都是围着自己感兴趣的车型和品牌看,这次看到场外的平台展区,突然感觉好像自己从来都没关心过他们来车展是做什么的,不如这次就去看看吧。
正好看到门口在表演舞龙舞狮,得了,就是他了。正好研究研究这些线上平台,到底是如何运营汽车业务的。
拿了一杯凉茶美式,就慢慢悠悠的在展台里听到处听访谈、和工作人员聊东聊西。别说,一个多小时下来还真有点理解他们在做的事了。而且更加坚定的认同这个问题中的观点,即:汽车线上门店会成为新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盘下来,汽车这类消费品,产品力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核心因素就是用户触达。用户触达简单说,就是厂家的汽车产品能让多少用户知道,如果传播度不够,再好的产品也不行。所以,线上平台这种跨地域存在的渠道就有了特殊的价值。
好了,明确了这一点,就是如何利用平台优势进行用户拓展了。对车企而言,用户拓展简单说就是两点:一方面是要找到以往没触达到的用户,另一方面就是思考如何有效拓展用户。
那么下面就围绕这两点,结合的运营逻辑,来看看线上平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对车企来说,看着这么大的基本盘不用,估计他们自己心里那关都过不去。那么有了如此庞大的总量打底,下面就该看结构了。
现在对于车企来说,最想挖掘的其实就是自身渗透率低的地区的用户。换句话说,就把买得起、但不知道我们产品的人找出来。在这方面,的用户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新线城市(三四五线),这块市场实际上有点沉默的大多数的意思。其实他们无论是总人口、还是城市数量,都要远超过一二线城市。但或是由于生活方式问题、或是信息渠道问题,新线城市人群对于汽车产品信息的跟进,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滞后。
就比如新能源车的推广,新线城市的渗透率整体相对一二线城市滞后1-2年。所以,对于很多车企而言,如果谁能把这1-2年的信息差填平,谁就能先开拓新线城市。
恰好的用户构成里,新线城市占比69%。而且新能源渗透率开始超过50%,行业进入加速迭代阶段。这个时候,通过把握好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机会将会是海量的。
除了城市线级,还有个南北方差异的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北方省份的新能源渗透率普遍且明显低于南方省份。但汽车能源结构新能源化,其实已经是不可逆的了。
所以,如何抢先占领这块市场,也很重要。这种时候,就会发现这种南北均衡的用户结构,会很有利于车企开拓北方的新能源市场了。
好了,到这里对车企而言,潜在用户群已经足够庞大了,新线市场、增量市场都有了。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把真正会买车的人挖掘出来。
今天在的展台也看到了他们的创作者墙,其中不乏陈震、闫闯这样的顶级创作者,更是有众多风格各异、方向多样的其他优秀创作者。
这些优秀的创作者,其实是这种线上平台对车企最有价值的资源。正是因为有他们在,各家车企才能在定向制作出各种各样风格的优质内容。而这些优质内容,就是沉淀上亿兴趣用户的核心资产。
有了丰富的创作者群,那么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内容方向呢?这里就需要平台协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了。
这里呢,给出的方案是“三步走”,即:流量升级、基建升级和经营升级。这三个词放在这可能又单薄又不容易理解,那么下面就是展开聊聊这三步是什么?
然后是基建升级,简单说就是把第一换流量部分的服务工具化,与车企的矩阵管理账号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平台。从而更方便车企对于渠道和流量的采买和监控,也能提升对旗下账号的管理能力。
简单说就是给车企做了一个全维度的管理工具,在上面什么都能看到、什么都能选择,自由度非常高。
最后就是经营升级了,这块简单说就是会出团队、出人,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双方通过对各自环节的梳理和整合,共同去摸索以及定制更加高效的推广方式。甚至必要的时候,创作者也会参与其中,三方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最优效果的达成。
至于效果嘛,运营的一年后,无论是汽车品牌还是经销商,对于的偏好程度都显著增加,这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大家应该也有感受,这几年汽车营销的整体思路已经变了很多。以往卖车的地方往往都在郊区,最开始品牌门店开的位置越来越中心,甚至各大商场的核心门店都被各种汽车品牌占据。
这个现象背后反应出来的,其实就是车企在寻求更高的曝光。那么随着线上经济和平台在大家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未来车企和经销商寻求曝光继续提升的路径其实也就是线上了。
到时候得模式大致就是通过线上门店完成吸粉、引流、沉淀,然后门店完成交易。如果搞得好的门店,一定程度的跨区域成单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先把线上门店运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