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似乎不再把除了超跑意外的所有燃油车的加速能力放在眼里。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一脚电门到底,无声无息的说超就超,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加速度G值超过1.2G,普通人很难受!
然而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我脑中慢慢成型:动辄300万以上价位的超跑,又是碳纤维车身,又是碳陶瓷刹车。而30万价位的电动汽车,在百公里加速性能做到和超跑相当的前提下,却拥有沉重的车身(锂电池)和普通铸铁刹车……这真的合理么?
0.25G——对应百公里加速11.33秒
0.33G——对应百公里加速8.53秒
0.4G——对应百公里加速7.08秒——开始感觉到刺激、快感
0.5G——对应百公里加速5.67秒——感觉到强烈加速感、意识到危险
0.6G——对应百公里加速4.72秒——普通人感到紧张心慌、手心出汗
0.66G——对应百公里加速4.26秒
0.75G——对应百公里加速3.78秒
1G——对应百公里加速2.83秒——地球自然重力加速度
1.2G——对应百公里加速2.36秒——引起身体强烈不适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加速度达到1.2G以上时,普通人已经感到明显的不适感,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反应速度明显变慢。因此在普通家用汽车设计领域,设计师一般会把车辆急刹车的极限严格控制在1.2G以内。
因为这些车针对的用户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接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生理反应无法和专业车手、职业玩家相比。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确保普通驾驶员(非专业人士)在急刹车时依然能保证操纵动作不变形,车辆维持基本受控。
刹车的功率容量≧发动机3倍
我们来看一下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常规家用汽车的刹车情况:假设汽车在全力刹车的时候,减速度(也就是“负”的加速度)更好在1个G,那么根据9.80665米/平方秒的加速度公式可以算出,汽车从100Km/H到停稳,大约需要38.4米左右的制动距离。
而观察各类汽车实测参数,不难发现普通家用汽车的“百公里刹停”的刹车距离大多在37~42米范围最为多见,平均下来基本就是大约40米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普通家用车的刹车减速度都在0.8~1.2G之间,平均都非常接近1个G。
家用车一般急刹车G值约为1G
对应百公里加速在10秒左右
F1赛车之所以如此强调刹车能力,这并不难理解:上山容易下山难。假设一台轿车百公里加速需要10秒,如果刹车功率=发动机功率的话,从100Km/时速急刹车到停稳也需要10秒——这显然是完全不合理,而且是瞎胡闹!记住一个铁律:任何车的刹车余量都要成倍大于发动机功率!
而如今电动汽车加速迅猛,动力表现原超越燃油车,但考虑到普通人的生理承受因素,将急刹车时峰值减速度G值限制在1.2G(这个数据在民用车领域里已经算是非常漂亮了,对应的百公里刹车距离在35米级别)。
电动汽车刹车G值
如=1.2合理的百公里加速应在8秒
视线转移到超跑:大把的300万价位车型都可以把百公里加速做到3秒级别,但有多少人留意过超跑的顶级刹车系统???要知道这些“轻量化怪兽”是可以分分钟做出惊人的2个G的“重刹”的!(当然赛道上玩超跑的人也不是普通人,一般人身子骨还真扛不住!)
加速够凶悍,是有前提的!
您的刹车跟得上不?
反观大多数电动汽车,搭载的刹车系统依然是和传统家用车差不多的铸铁刹车盘+单浮动活塞卡钳(高端一些的会用到“大小双活塞”),刹车性能和超跑真没什么可比性……“超跑的加速能力+买菜车的刹车性能”很好的概括了当前不少电动汽车的尴尬现况。
过度单方面追求急加速性能一来存在安全隐患,二来“严重过剩”的急加速导致耗电过快,反而对续航不利。我一贯认为设计汽车不是搞“军备竞赛”更不是“不动脑筋瞎跟风”。对于日常家用的车而言8秒的百公里加速难道不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