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份传出国家计委放开轿车价格的消息,各界人士对此纷纷发表看法。专家支持,但厂商反映并不强烈,也没有引起过大的价格波动,因为降价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此的反映。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盛洪博士针对这一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直到媒体传出国家计委放开国产骄车价格的消息时,我才知道这个价格原来是被管制的。据说最初管制价格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后起的生产厂家,但这理由似乎早就过时了。在市场中出现多家竞争局面时,政府就不该管制价格。而我国在90年代初就基本完成了竞争性产品的价格市场化。因此在我们肯定国家计委此举时,我们应该责备它动作太慢。实际上,在存在关税保护的前提下,政府不管制价格能使国内企业获得更好的保护。
显然,以往的价格管制对汽车工业发展缓慢负有责任,更养成了企业对竞争的不健康的心态,以至据传,2000年生产厂家向计委上报的承受降价的空间只有5000元。实际上,一个理性的企业会对绝对值大于1的价格弹性作出正确的降价反应;而据说这两年几个主要厂家的设备开动率只有40%,因而如果降价带来的需求增长能使设备开动率提高到80%,就会使单位固定费用降低一半。在取消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哪个企业率先采取面对市场的价格战略,它就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入世带来的降价预期,只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汽车,从而减少现在的需求。只有将价格降至考虑到几年后预期的低关税的水平,才会消除这些延迟消费。我相信,取消价格管制,将使我国汽车的价格水平比保护期更早地降到国际水平,从而使我国的制造企业从容面对WTO,同时带来我国汽车工业的新的繁荣。更进一步,这样的政策调整不应限于某一产业,如果它能对汽车工业带来好处,当它推广到其它产业时,将会同样收到增强竞争力和引致繁荣的回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