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2021年全市受理消费者投诉量,共232259件,同比上升39.3%。其中,商品类投诉98661件,占投诉总量的42.5%;服务类投诉133598件,占投诉总量的57.5%。网络游戏、文娱消费、医美保健等成为投诉热点。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网络游戏投诉4670件,同比基本持平。
文娱消费持续升温新型娱乐项目兴起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文化娱乐投诉5207件,同比增长1.2倍。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代表的新型休闲娱乐迅速风行,各种破解谜题的玩法,剧情式、沉浸式的体验,吸引了一批寻求新鲜、刺激的年轻玩家。
密室体验店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规则告知不清,如部分商家在游戏主题下注有适宜年龄段,但遇到玩家年龄与游戏设定不符时,却不作出提醒与劝阻;又如,对于一些恐怖、惊悚的主题游戏,事前风险提示告知较为简单、随意。
部分密室场所环境较狭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在昏暗、紧张的情境效果下易出现摔跤、磕碰等体验感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的情况。
售后服务,如退费纠纷处理不及时等。
美容美发需求旺盛医美保健成热点
消费者投诉主要反映:
部分商家以“产品+服务”套餐的名义向消费者推销,层层诱导消费者,预付金额高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还有的以“帮忙冲业绩”为由反复忽悠消费者充值付费。
众多所谓“护肤抗衰微整”的医美服务,价格不对外公示,报价不一、收费混乱、坐地起价等情况多见。
因服务引发烫伤、过敏、红肿等问题要求退赔时,售后服务不到位,往往以“正常现象”为由推诿、拖延处理。
大众健身动能强劲服务规范待加强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健身投诉8436件,同比上升48.3%。
主要问题:
健身机构随意更换教练、课程难以预约等引发退款纠纷。
个别健身机构未开业即预售会员卡、口头承诺“按期开业”“免费开放游泳池”等,事后无法兑现。
消费者提出退款申请,经营者设置较长的退款周期拖延退款。健身营销又出新套路,对老会员“杀熟”,以“会员权益被侵占”等为由诱导消费者到门店叠加购卡。
汽车投诉略有上升新能源车有新争议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汽车等交通工具投诉9440件,同比上升29.9%。随着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布、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推广、绿色双碳环保理念的传播,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需求量带动投诉量攀升。
投诉重点从电池质量、续航里程转向智能化配套服务。
销售承诺的兑现,如商家在销售时宣称的智能化车载功能与实际不符。
充电桩、上牌等配套服务存在瑕疵,主要是未告知充电桩安装流程、上牌条件等导致消费者购车后无法正常使用等。
家电投诉较为集中健康智能成新趋势
家电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紧密。随着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健康智能家电成为消费的新趋势。带有除菌、抗菌功能的洗衣机、洗碗机、空气净化器,还有带有感应控制芯片的炒菜料理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备受消费者青睐。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家用电器投诉10754件,同比上升31.3%。
教培专项治理显成效后续“消化”有待时日
2021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受理教育培训投诉15893件,同比上升15.5%。
网络直播迅速发展低价促销纠纷多
一部手机和一个账号即可开启一场直播,美妆、服装、食品是消费频次较高的商品,汽车、珠宝首饰等贵重商品甚至诸多服务项目也都成为直播销售对象。迎合消费者追求品质和低价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不断,网络直播所引发的消费纠纷日益增多。
因变质、破损、开裂等质量问题导致商品无法正常使用;
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如爆款变劣质、代购品变山寨高仿、以“全网最低价”“抢光了”等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