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产业产销现状及发展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十五”以来,湖南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加快培育汽车产业、促进汽车消费提供了政策保障,汽车工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一、湖南汽车产业产销现状

(一)生产增长快速,产业区域布局向“长株潭”集聚

2000—2008年,全省汽车产量由1.76万辆增加至14.50万辆,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30.2%;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39.4%,2006—2008年年均增长16.1%。2009年1—11月,全省汽车产量19.35万辆,同比增长47.2%。2008年,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7.69亿元,增长17.2%,增加值总量占规模工业的2.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14亿元,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8.5%;拥有资产总量73.55亿元,年均增长3.1%。

在行业构成上,形成了以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配件制造为主,覆盖各个小类行业的产业体系。2008年全省231家汽车制造规模企业中,汽车整车制造业15家、改装汽车制造业9家、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业35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154家和汽车修理业14家,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2亿元、8.14亿元、35.69亿元、103.96亿元和5.31亿元,其中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37.4%和40.4%。

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阳、邵阳、常德、永州相呼应的格局。2008年,全省231家汽车制造规模工业企业中,长沙100家、株洲16家、湘潭6家,3市企业数占全省的52.8%,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3.7%;其他4市企业数占全省的36.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31.3%。

(二)消费市场旺盛,汽车保有量增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环境的改善,近几年湖南汽车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7年,湖南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汽车13.25万辆,增长31.6%;2008年销售汽车14.67万辆,增长10.7%;2009年前11个月销售汽车20.08万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08年底达到了142.67万辆,2001—2008年年均增加12.07万辆,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加7.33万辆,2006—2008年年均增加19.97万辆。2008年底,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0.8辆,是2005年的1.7倍。

(三)产业发展出现新气象,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入湘步伐加快

随着吉利汽车2005年落户湖南湘潭,在我国汽车工业战略布局进程中,湖南越来越受到国内骨干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特别是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湖南汽车产业“大动作”不断。2009年5月,广汽集团兼并重组了长丰股份,不仅使长丰摆脱了生产单一越野车的窘境,快速获得轿车生产资质,还在广汽集团战略布局调整下引入了菲亚特轿车项目。7月,比亚迪股份集团收购长沙美的三湘客车的全部股权,规划在长沙新建一个年产4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的基地。近几年来,湖南还成功引进了北汽福田、陕汽集团、众泰汽车等一大批国内汽车整车生产骨干企业。随着引进项目的建设投产,湖南汽车产业区域集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按照进驻湖南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预计,2010全省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70万辆,其中长沙40万辆;2015年将达到160万辆,其中长沙120万辆,集中全省75%的产能。

(四)影响力系数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明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小于1时,表明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据最新的湖南投入产出表测算,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26,高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在81个工业制造业部门中,位列第12位;汽车制造业每增加1亿元的最终产品,将直接和间接带动全社会产出增加3.03亿元。

二、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及启示

(一)产能产量双双登上千万台阶

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旺盛的需求拉动功不可没。2001—2008年的8年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21.3%,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3.5%,2006—2008年年均增长17.7%。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民用汽车保有量由2000年的1608.91万辆增加至2008年的5099.61万辆,年均增加436.34万辆,年均增长15.5%。200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38.4辆,是2000年的3.02倍。

(二)汽车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初显端倪,地区竞争仍然激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生产企业高度重视提高规模经济水平,加速了产业布局调整,汽车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态势明显。从企业规模看,2007年,全国285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平均年产量为3.12万辆,是2005年的1.41倍、2000年的3.22倍,企业规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中航汽车、比亚迪、华晨、哈飞、吉利、江淮等一批产销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汽车集团企业,这些企业的总量规模和竞争实力构成了我国汽车市场的绝对主力。2009年前三季度,销量排前十名的上汽、一汽等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821.3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

从区域集群看,目前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广汽为核心的珠三角板块、以上海上汽为核心的长三角板块、以一汽为核心的东北板块、以东风雪铁龙为核心的华中板块以及京津板块等五大板块;另一种看法认为,除以上五大板块外,还有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板块,即六大板块。

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群化,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使然,但区域集群发展的大局尚未完全落定,地区之间的竞争仍在激烈进行,发展愿望仍然十分强烈。从2000—2008年,以及2009年前11个月汽车产量地区构成情况看,汽车产量居前8名、前10名、前15名的省份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06年前大致呈下降态势,即汽车生产在省区间呈发散的走势,2006年后大致出现了上升的态势,但不明显,说明全国汽车工业还没有完全由少数几个省份独占,各地竞争仍然十分激烈。这预示着:湖南要建立汽车工业发展的地区竞争优势地位,要紧紧抓住产业区域布局调整未定的难得机会,充分挖掘和放大自身比较优势,加快赶超发展。

自主品牌发展加快,竞争实力增强,预示着:加快湖南汽车工业发展,应以优先引进自主品牌企业进入湖南发展为主,将自主品牌企业作为重点对象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四)资源环境制约日趋显现,新能源汽车研发受到重视

随着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的显现,我国骨干汽车生产企业一方面大力提升传统汽车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环保水平;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主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这些变化预示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正在孕育加强,积极为今后产业升级做准备。

(五)宏观政策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但准入门槛更高

2009年上半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保持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要求可以得出,国家政策在未来三年或更长时期内,将继续大力支持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大力支持发展的前提下,同时明确了新建企业的政策要求。这预示着:汽车产业的市场准入壁垒更高,拥有全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资源越多的地区,具有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湖南汽车产业发展差距和比较优势

(一)发展差距

1.汽车产量少,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偏低。2008年,湖南汽车产量仅占全国的1.55%,列全国第18位,与2000年持平;汽车产量仅相当于湖北省的19.2%、安徽省的26.8%。从单个企业看,200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平均产量不足1万辆,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万多辆,产量最大的企业生产汽车不足7万辆,产量最小的企业产量不足200辆。由于规模经济水平低,制约了企业效益水平的提升。2000—2008年,湖南汽车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大部分年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0年、2001年,全省为3.81%和5.40%,分别比全国低1.71和1.63个百分点;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全省为3.33%、2.53%、2.97%和6.22%,分别比全国低3.52、2.35、2.5和0.72个百分点。

2.产能利用率偏低,企业开工不足比较突出。一般认为,汽车生产企业的产能预留空间处在25%左右比较理想,也就是说汽车产能利用率在正常情况下应达到70%以上的水平。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湖南省汽车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2008年,湖南省汽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8%、38.9%和32.8%,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1、24.6和29.5个百分点。2008年,湖南省生产能力达5万辆以上的整车生产企业中,产能利用率最高的为68.1%,最低的仅有15.9%,平均利用率为33.5%。

(二)比较优势

1.产业配套基础较好,无形资产丰富。目前,湖南汽车产业规模虽然在全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在以“长株潭”为核心的中心区域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汽车工业产业链,具有汽车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产业配套基础。在整车生产领域,有长丰集团、长沙北汽福田、湘潭吉利、众泰江南汽车以及长沙陕汽重型汽车等一批在行业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生产企业;在产业配套领域,拥有一批实力较强、技术先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涉及发动机、变速器、内饰件、车身、电子电器等多个大类。同心实业的载货车驾驶室、湘火炬的火花塞、长沙博世的起动机和汽车电子系统设备、江麓容大车辆的变速器等,在行业中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无形资产方面,全省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的有38家,产品涵盖了轿车、越野车、客车、专用车、载货车、三轮车及低速货车等6大类。

2.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最近几年,随着湖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增长快速。2007和2008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量分别增长31.6%和10.7%,分别比全国增幅高9.8和4个百分点。由于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加快,民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千人汽车保有量显著提升,2008年达到了20.8辆,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6辆。汽车保有量水平与全国有差距,是经济发展差距的体现,也正是发展潜力所在。若在今后4年内,湖南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目前全国平均水平,则全省汽车消费量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意味着全省以后4年的汽车市场容量达到120万辆左右,年均30万辆,消费需求潜力很大。

3.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湖南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既能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又能以此为支点进驻我国西部、中部。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品字”区域内,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在此汇集,交能运输十分便捷,工业经济基础扎实,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够获得降低运输成本、关链配套产业支持有力的居多优势。

四、促进湖南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和放大汽车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比较优势,把湖南培育成为国内汽车骨干生产企业的重要战略布局基地

要从政策、关链产业、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促成近几年来引进的国内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在全省战略布局目标的实现,按期完成达产、如期扩能的规划目标。综合预计,以上目标若能实现,则至“十二五”时期末,全省的汽车产能将占到全国6%左右,从而成为全国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一极。

1.以“长株潭”为核心,修订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清理不利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条件。

2.围绕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加大对零配件制造企业的支持,促进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配件制造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完善产业链。

3.促进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全省的技术优势,加大技术支持。

4.产能是为市场消费需求服务的,销售增长带动产能扩张。要按照市场原则,研究制订有助于扩大对省内制造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措施,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产能扩张速度更加快速。使企业进得来,发展得快,长得大。

(二)支持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汽车产业在全省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产业,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随着资源、环境因素制约的加强,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对此,引导全省汽车产业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方面,要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二方面,要支持加强汽车节能系列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夯实和积累产业发展的基础。

THE END
1.汽车名人对汽车发展史的影响1500字左右急在工人多次 *** 后,斯隆不得不承认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地位。他的这一决定,改变了美国汽车行业之前的旧有劳动体制,并对日后美国汽车企业劳资关系的确立产生影响。斯隆进一步完善了杜兰特“为不同消费者生产不同类型车”的理念。他还提出“路面电车计划”,执行该计划期间,通用汽车公司与石油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6383442770749500.html
2.汽车产业影响的分析,汽车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自主品牌汽车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https://www.csadec.com/static/1_zh-cn/qichezixun/qichezixun/1607.htm
3.赛车运动对于汽车品牌的意义和帮助是什么?我问中谷为什么很多日系品牌对赛事有可以称得上执着的努力,本田的F1啊丰田的WRC啊马自达的勒芒啊三菱的达喀尔啊,中谷说在70年代到80年代,当时日本不大的国土上有9家主机厂,各家之间相互竞争,督促进步。受美国影响,当时各家都会参加比赛,谁赢了,就真的谁家的车子在市场上卖的好,立竿见影。https://www.yoojia.com/ask/17-11740518363179957426.html
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品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7500摘要:新能源汽车是时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汽车,是汽车行业绿色环保的领头羊,随着环保型经济的深入发展,环保理念已经走向各行各业。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之一,十分重视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开展绿色营销活动,其营销策略被广泛关注。本文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然后分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833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