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图门”事件,业内人士相互支持,媒体多聚焦报道事件原委和进程,部分媒体观点明确,呼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专业人士明确指出恶意P图违法。从公众角度看,谴责恶意抹黑和质疑造型、价格是主要话题点。
1.业内人士
(1)华为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
“始终选择光明,是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价值观搞坏了,不会有美好的未来。愿我们与产业界一起,用实际行动,坚持始终选择光明,用光明反击黑暗。”
(2)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去年年底我们也经历了巨大教训,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商场如战场,第一次知道了‘国防能力’的意义。”
(3)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
(4)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
“‘黑’外观、‘黑’配置、‘黑’技术、‘黑’品牌……这些,我们都曾遭遇过,感同身受!支持采取法律手段反击。我们都应该用光明反击黑暗,而不是去吹灭别人的灯。”
2.媒体观点
(1)中国经济网:以良好舆论环境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车企产品持续迭代,其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认可。国产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仅国内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国际市场销量也大幅增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格局重塑,我国汽车工业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车企更应当抢抓机遇,携手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而不是互相“使绊子”。只有这样,中国汽车行业才能驶上发展的快车道,汽车强国建设的步伐才能越迈越坚实。
(2)中国新闻周刊:理想反击的底气:有钱!
在此事件之前,理想在过去一年里一路高歌,成为最会赚钱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1.06%,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
(3)中工网:“恶意P图”泛滥无人可独善其身
带毒的流量要不得。这个行业不怕监督,监督是对消费者负责,是向质量致敬。可如果为了流量等利益而歪曲事实,制造话题,这就构成对整个产业的伤害。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对方肆无忌惮。良好的环境需要网络自律,也需要车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用事实说话,用实力证明自己。
3.专业人士
(1)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规谷子智库创始人朱杰
此次事件中,恶意将新车P图的行为存在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甚至涉嫌刑事犯罪等问题。首先,P图者未经理想汽车许可,擅自修改其产品的图片并发布到网络上,涉嫌侵犯理想汽车的著作权。其次,P图者使用“奠”和“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以及“像棺材”的吐槽,对理想汽车的产品故意进行虚构,降低社会评价,涉嫌侵犯了理想汽车的名誉权。
(2)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
就本事件而言,行为人对品牌产品宣传图进行恶搞P图,并通过带有侮辱性或者引导性的图片,使得公众误以为理想MEGA是殡仪专用车,降低了理想汽车品牌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等,行为人此举是侵犯了理想汽车的名誉权。
(3)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
恶搞P图,尤其是针对商业品牌产品的宣传图,往往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侵犯。即便用户是以搞笑、诙谐的方式,也是一种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严厉打击网黑网暴(20.7%)
(2)这车设计的确实让人有想象空间(18.4%)
(3)核心还是价格高(9.2%)
03
舆情诱因
1.较高的市场期待与实际表现的差异性
理想汽车为MEGA车型设定了较高的市场定位和期待,包括其宣称的“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销量第一”的目标。这种高调的市场定位和宣传策略无疑提升了公众和潜在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设计以及创新特性的期待。然而,当公众体察到实际产品未能完全满足这些预设的高期待时,质疑随之产生,成为舆情发酵的关键诱因。
2.营销策略与公众接受度的脱节
3.社会媒体的放大效应
4.公众对高价位产品的严格审视
MEGA车型的高定价也是触发舆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成熟的今天,高价位产品自然会受到更加严格地审视。公众对于MEGA的造型设计、配置等方面的期望与其高昂的售价形成了直接关联,任何被认为不符合价值预期的地方都可能成为被批评和讨论的焦点。
5.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的压力
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复杂环境也为舆情的发酵提供了背景。在一个竞争对手众多、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一个新产品的发布都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外部压力加之于内部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表现问题,共同推动了舆情危机的爆发。
04
舆情风险研判
1.品牌形象受损
持续的负面舆论和恶意抹黑可能会对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短期内的显著影响,减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好感,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2.销售业绩下滑
品牌形象受损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目前已经直接影响MEGA车型的销量,此款车型短期内业绩下滑几乎不可避免,理想汽车能否针对性做出调整和执行将变得非常重要。
3.股价波动
此次负面舆情已经影响到理想汽车的股价并造成波动,对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信心是非常重要且需要维护的。
4.法律风险
5.负面舆情的扩散和持续性
05
启示与建议
理想汽车MEGA车型遭遇的舆情波动,深层次地反映了当前社会媒体环境、消费者心理、以及企业品牌策略之间复杂的互动和影响。以下是几个观察角度:
1.体察消费心理的重要性
理想MEGA的营销策略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暴露了企业在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不足。在宣布其为所有乘用车销量第一的目标时,企业可能高估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接受度和消费者对品牌承诺的容忍度。当产品实际表现未能完全符合营销宣传时,消费者的质疑有可能转化为负面言论,这一点对所有寻求通过高端定位和激进营销策略来突破市场的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警示。
2.企业战略对舆论影响的反思
理想汽车在面对舆情危机时采取的措施,如法律手段、公开信等,反映了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方式方法。然而,这一事件也将促使企业反思应如何预防类似危机的发生,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健康的品牌信任和消费者忠诚度。这不仅涉及到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更关键的是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至整个企业文化中根植一种对消费者反馈和市场变化敏感的态度。
3.行业内外的团结与竞争文化
此事件中华为问界、小鹏汽车、比亚迪等行业大佬的支持,不仅表达了对理想汽车的支持,也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部对于公平竞争和共同抵抗恶意攻击的态度。这种跨企业的支持和团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健康、更有利于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同时,这也提示了企业在面临外部攻击和内部挑战时,可以通过行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形成更强大的应对能力。
4.公众舆论的双刃剑作用
公众舆论在这一事件中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恶意抹黑和负面舆论对理想MEGA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另一方面,广泛的公众讨论也增加了理想汽车品牌的知名度,激发了行业和消费者对于企业价值观、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深入思考。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透明的行动转化舆论压力为品牌建设的正能量。
理想汽车MEGA车型遭遇的舆情风波,不仅是一次品牌危机,更是对当前汽车行业在当前时代下的品牌管理、消费者心理、企业战略及行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