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接下来的“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关键期,我国实现碳达峰明确了主要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也就是说,我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作为我国脱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产业的绿色低碳也被纳入到此次《行动方案》提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中。
随着运输工具装备、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绿色低碳,以及各项能源转型和减碳任务的有序推进,我们未来的交通出行生活也将在悄然间迎来新面貌。
那么,在碳达峰的背景下,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会有哪些不同?我们的出行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出行生活和出行理念会如何演进?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向《环球时报》记者深度解读了此次《行动方案》对交通运输产业带来的影响。
“
记者: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有怎样的意义?
何毅:汽车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十分之一,占交通领域碳排放超过80%,对我国实现全面达峰意义重大。
何毅:
1、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达峰。由于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的主力是汽车,这意味着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2、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考虑到飞机、船舶低碳发展的难度,意味着汽车新车新能源、清洁能源比例在2030年要至少达到40%。
3、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考虑到私家车巨大的燃油车保有量,意味着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要以电动车为主。
4、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直接推动了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为燃料。明确了汽车产品转型方向,这意味着汽车用能由目前的汽油、柴油为主,逐步转向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这是汽车脱碳的根本出路。
记者:如何实现汽车产业脱碳减排?
记者:汽车产业碳达峰会对我们出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何毅:汽车运输领域的碳达峰对全面达峰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碳排放量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意义更大。产品转型,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转型,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领域的减碳脱碳,更需要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只有大家支持认同绿色低碳交通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虽然这会减少汽车采购量,包括“公转铁”“公转水”,但降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