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别被马斯克“骗”了

全球首富,正在慢慢变成“中国吹”。

没过多久,马斯克又在一档节目中表示,中国将会成为相当于美国两倍的经济体,也可能是三倍,又称大家觉得特斯拉很好,恰恰是因为特斯拉有一群强大的中国团队。

而在近日,马斯克又把”夸夸“的风向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马斯克称赞中国电动汽车

5月30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中发文表示,“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马斯克一直都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突发奇想地发表一些观点并不让人意外,不过马斯克“夸夸文学”的背后,还是有一些可以深究的原因。

马斯克忽然夸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或是因为一份刚刚发布的“全球风电装机量前15名榜单”,其中,中国以328973兆瓦高居榜首。

众所周知,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风力发电不仅非常环保,而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此外,2022年1-3月中,中国广义新能源车销量299万台,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的59%。按乘用车销量来计算,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9万台,相较于欧洲的54万销量和北美的23万销量,中国优势明显。

有长处,也有短板

那么,在马斯克口中领先全球的中国电动汽车,到底是什么水平?

在国际燃油车市场,国产汽车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相对落后,但在起步不久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汽车却强势占领了相对大的市场,拥有了和外国车企一较高下的实力。

以特斯拉和比亚迪做对比,或许更能看出外国品牌与国产电车之间的势力变化。

从销售规模来看,特斯拉以93.6万辆交付规模遥遥领先第二名比亚迪73万辆的交付规模,不过,去年下半年比亚迪的销量为44.3万辆,距离特斯拉55万辆的销量并不遥远。

结合以上数据来看,虽然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中,特斯拉依然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销售规模优势,但跟传统燃油车市场不同的是,国产品牌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已经能占上不少席位了。

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车型》销量前十的车型中,国产车型就占了6款,已经可以跟国外汽车品牌平分天下了。

一家车企,一款车型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品牌推广、形象包装、民族情怀之外,最为核心的还是汽车的技术和品质。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在这三方面,造车历史更悠久的国外车企品牌占据着绝对优势;而新能源汽车时代,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则变为电池、电机和电控,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相当于“重开一局”,也给了国内车企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先看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此外,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中资企业则位列榜单的第4,以及第7-10位,从以上几家企业加总的份额来看,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话语权。

而在电机和电控领域,目前国内各个主机厂都有开发自己的电机,在电控领域也已经出现了顶尖国际品牌的国内替代,也算是国际上的一线水平。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仍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66.79%,其次才是日韩和欧美等国。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在极为关键的汽车芯片领域,目前依然摆脱不了“卡脖子”的境地。

在汽车智能化之下,一辆新能源汽车便可能要用到几百甚至上千颗芯片,但目前国内汽车芯片的自给率甚至还不够10%,国内芯片与国际领先水平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疫情之后,由于芯片的生产节奏、物流节奏都被打乱,芯片供不应求,才会导致国内新能源迟迟没法交付,缺少了国外芯片的支持,国内新能源车也确实难以做到“自给自足”。

此外,在整车制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上游原材料的支持,特别是动力电池方面,虽然国内已经拥有领先的技术水平,但镍、钴、锂等资源,以及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料还需进口支持,近期新能源车纷纷提价,正是受到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仍需发力核心科技

回顾整个汽车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迭代,都是基于汽车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比如福特的“流水线制造”工艺、丰田的“精益制造”工艺等。

一方面,国家政策对国内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早在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便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重大科技课题。

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新能源产业提早“转身”,率先实现了技术领先和规模成本降低,当然,政策引导下的国内消费市场也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大片的土壤,没有当中足够的养分,国内新能源产业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发展。

目前来看,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企已在中国市场打下了一大片江山,各大车企已开始谋求“出海”。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101.1%,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同比大增304.6%。

目前,比亚迪、蔚来等多家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陆续进入欧洲市场。据海关数据显示,除了欧洲多国之外,孟加拉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和大洋洲国家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靠前的国家。

总的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迎来了较好的窗口期,跟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技术、智能化等领先优势有关;也跟全球“节能减碳”的环保政策有关,比如欧洲多国政府近年均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

目前来看,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之路”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国产品牌要在海外市场建立持久的品牌美誉度,仍旧任重而道远。

虽然,国外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动作相对缓慢,但它们凭借原有的品牌壁垒,仍能与国产新能源车企相抗衡,国产新能源车企需要走一条“长周期,持续爬坡”的发展之路,就必须如何小鹏所言般的“继续努力”。

在技术研发上持续保持领先的投入和优势,进一步维护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唯有将技术揽在手上,才能真正缔造“领先全世界”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

THE END
1.新势力中大型纯电轿车,零跑C01对比哪吒S,谁更值得入手?通过对比分析零跑C01 2024款625尊享版与哪吒S 2024款纯电 520 Lite版的多个方面,零跑C01在动力系统、续航表现、智能化配置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均展现了较强的优势。零跑C01更适合那些追求高性能、长续航和智能化技术的消费者,而哪吒S则更适合对空间和舒适性有较高需求的家庭用户。两款车各有千秋,消费者的选择将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7456992774177316
2.国产新能源车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在哪?对比3项核心技术立见分晓国产新能源车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在哪?对比3项核心技术立见分晓 随着传统车企逐步向电动化转型,“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再难“唱独角戏”,转而代之的是比亚迪、吉利、广汽等传统车企一路高歌,不知不觉中,这几家老牌传统车企正强势崛起,无论是在三电技术还是在销量上都逐渐赶超造车新势力。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44735622793498826.html
3.插混技术对比解析!吉利长城比亚迪谁更出色?新能源车这两年,国产插混技术百花齐放,基本上数得着的自主品牌,都推出了自家的插混系统,但是这些插混系统到底谁更强?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怎么选呢?今天我们着重选了三家,吉利长城和比亚迪,来进行一个对比。 说是三家,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亚迪的单档ECVT的插混系统,另一类是多档DHT的插混系统,虽然它们都是双电https://post.m.smzdm.com/p/a7pqv78o/
4.2024年十大新能源汽车排行榜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AITO、蔚来、极氪、小鹏、宝马汽车、埃安、零跑。十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1517.html
5.顺势观察新能源汽车布道中东①细述中国新能源车在中东的规划与布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中东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以期同所有扬帆中东的企业一道,共同探索和开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2023年,全球新能源出海最热门的目的地是哪里? 答案一定是中东。 在石油经济的时代,中东地区无疑为全球汽车乃至全球经济驱动着引擎。但随着新技术和https://www.iyiou.com/news/202312201057952
6.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2024年,能否持续“高光”?这恰恰也让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全球市场的“宠儿”。洪吉超用“强大的技术实力、多样性覆盖面、性价比竞争力”三大特点予以概括:国产新能源汽车在电动车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且国内新能源企业仍在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因此,能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https://news.ustb.edu.cn/info/1241/61426.htm
7.万字长文:拆解新能源车销售与车后服务市场的变化与机遇未来5-10年 ,新能源车的销售以及车后服务的 市场格局 会如何变化? 新能源服务链条变化背后,有哪些新的 创业投资机会 ?之前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条,哪些部分有机会独立发展? 家电和手机维修市场 的演变历史,给我们思考新能源车后市场带来哪些启发? 01 从传统4S店到直营销售中心,新能源整车销售与物流体系有哪些新变化https://36kr.com/p/2511105719599113
8.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CNEV新能源汽车网是一家聚焦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领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整车生产厂商、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和广大用户提供实时网络资讯和整合资源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http://www.chinanev.net/
9.国产新能源“比贵战”:对标传统豪华车,网友:买不起,只能买BBA了“贵”似乎成为了年底汽车圈的关键词,有网友调侃称“以后买不起高端国产新能源车的,只能买bba了。” 国产新能源,开始比“贵”? 虽然“降价”一度是2023年汽车市场的一大主题,但另一面车企也并未停止在价格的另一面“狂卷”,50万左右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屡见不鲜,并且在定位上直接叫板BBA(宝马、奔驰和奥迪)。https://i.ifeng.com/c/8VrkR182JHB
10.常州汽车市场回稳向好消费潜力需进一步释放调研显示,49.37%的居民购车时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汽车,而倾向于购买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分别占26.6%和24%。对比购车的动力系统倾向和品牌选择后发现,在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居民中,62%的居民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可以看出居民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更高。https://gdd.changzhou.gov.cn/html/tjjdcd/2023/JECOENJO_0330/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