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研究。通过系统性地对我国上市汽车企业(沪深港)MSCIESG评级分布及表征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汽车企业ESG评级整体表现亮眼,优于全球头部汽车企业,也远超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其中,MSCIA及以上评级占比过半,BB及以上评级占比83.33%。
此外,本文结合我国上市汽车企业MSCIESG评级表现等,进一步从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情况、ESG治理架构设置及治理实践情况、ESG实质性议题排序情况、企业MSCIESG风险与争议项等几方面对我国上市车企ESG披露及实践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汽车行业的ESG信息披露建议,以期为我国汽车企业提供参考。
表1中国主要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按市值排序)
(点击此处查询企业MSCIESG评级)
表2中国主要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按评级排序)
表3全球主流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按市值排序)
表4全球主流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按评级排序)
1.我国汽车企业ESG评级整体表现亮眼,优于全球头部汽车企业
在我国有MSCIESG评级的12家上市汽车企业中,有2家获AAA评级(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占比16.67%;A评级为行业中位数,A级及以上占比高达58.33%;CCC评级仅一家企业(上汽集团)。
本文进一步梳理了以特斯拉、梅赛德斯-奔驰为代表的17家全球头部上市汽车企业的ESG评级表现(见表3、表4及图1)。总体而言,全球头部车企平均市值较高,但其ESG整体表现弱于我国汽车企业。其中,无车企获AAA评级,较我国车企稍逊色;宝马集团、本田集团2家企业获AA评级,占比11.76%;A级及以上评级占比35.29%,行业中位数分布于BBB评级;CCC评级方面,同样仅有一家企业(现代汽车)。
图1中国及全球代表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分布情况对比
2.我国汽车企业ESG评级远高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图2中国上市汽车企业与中国上市公司(沪港深)整体ESG评级分布对比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A级及以上ESG评级仅占19%,而在我国上市车企中,A级及以上ESG评级占比高达58.33%(见图2),较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优秀。
在最高等级AAA评级方面,我国有理想汽车、港铁公司、药明生物、联想集团、太古股份公司、小鹏汽车、雅迪控股、丽珠集团共8家上市公司获MSCIAAA评级,其中,有2家都为新能源车企业,1家为电动摩托车企业。
3.新能源造车企业ESG评级普遍优秀,在我国汽车行业中表现突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了由比亚迪1家龙头车企,蔚来、理想、小鹏3家新势力车企,华为、小米2家“新生态”车企,上汽、长安、长城、吉利、广汽埃安等5家转型车企组成的产业生态。
在上文有MSCI评级的12家上市车企中,5家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ESG表现尤为亮眼。获AAA评级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2家车企均为纯新能源车企业;4家A评级车企中,有比亚迪、蔚来汽车、北汽蓝谷3家均为纯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企既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在ESG披露及实践方面同样较为领先。因其多在香港上市,故多已遵循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GRI标准、TCFD建议、MSCI评级标准等多套ESG披露与评价原则编制ESG报告,对ESG信息进行了较全面的披露,具有较多亮点。
1.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碳核算开展情况在各行业中较为领先,但各车企进一步减碳目标的设定与明确行动仍有待提升。我国已成为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出口国,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及地区碳边境税预计将逐步落地,汽车出口面临潜在的碳贸易壁垒,车企对于碳排放管理议题需给予重视与提前布局。
表5中国及全球代表整车上市公司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情况
表6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各品牌减碳目标与路线图
2.ESG治理架构设置及治理实践情况
表7代表性整车上市公司ESG管理实践情况
3.ESG实质性议题排序情况
表8代表性整车上市公司前五大实质性ESG议题
表9代表性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主要ESG绩效指标
4.行业特殊议题动力电池与整车循环回收体系建设情况
废弃物处理本身为E维度之下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新能源整车制造转型趋势下,动力电池与整车循环回收体系建立是汽车行业具有行业特殊性的重要议题与业务布局方向。对车企而言,动力电池及整车有较强可回收价值,本身为潜力巨大的循环经济市场。另一方面,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寿命周期约5-8年计,我国将迎来动力电池集中报废潮,动力电池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带来重大的污染隐患。据Mysteel数据,2022年我国锂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退役量57.9万吨;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到2025年,将迎来集中退役高峰,退役的电池量预计达116GWh,即78万吨。
基于循环经济及污染治理考量,目前我国车企特别是主要新能源车企已基本建立了动力电池循环回收体系(见表10),但完整的动力电池循环回收链条与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打通与优化。而在整车“报废整车–拆解–分类回收–新车”循环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汽车企业总体布局不足。
表10代表性整车上市公司废弃物处理与回收体系建设情况
5.MSCIESG评级核心ESG风险与争议项
ESG争议性行为是MSCIESG评级重要的分数扣减项。据本文对汽车企业MSCIESG争议性行为的系统性梳理(见表11),汽车企业突出的ESG风险普遍集中于产品安全与质量、隐私和数据安全及各类员工权利问题。其中,产品安全与质量消费争议发生频率最高,特斯拉、丰田、宝马、本田、蔚来等代表企业目前均卷入一个或多个中度或严重级别的纠纷。如起火、自动驾驶安全性问题。
汽车企业需将产品安全问题摆到核心突出位置,包括在智能驾驶趋势下的行驶安全性问题、电池安全性问题等等。目前主流车企均向新能源业务转型,电池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命线,电池热安全、碰撞安全问题均为此前新能源汽车屡次起火事件的主要诱因。
表11代表性整车上市公司MSCIESG评级ESG核心风险争议项
综上,我国上市车企特别是新能源车企MSCIESG评级整体表现较好,头部企业的ESG披露基础相对完善。但行业内就ESG披露也存在部分共性问题,可成为以后提升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