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解铝第一轮产能迁移(2010-2016年):从资源聚集地向能源聚集地转移。2010年前国内电解铝分布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山东、广西、贵州等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区域。2010年国家出于限制高能耗企业取消优惠电价,电解铝往新疆、山东迁移,能源集聚地的电解铝自备电时代崛起。
国内电解铝第二轮产能迁移(2017-至今):2017年打响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革,合规产能“白名单”出炉,并规定未来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必须在既定的指标内通过等量置换形式完成,电解铝产能天花板诞生。这使得新疆、山东两大电解铝产能聚集地关闭部分不合规产能。同时,如山东、河南等地方政策出台控能耗计划,迫使当地电解铝产能外迁,水电、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富裕的区域——云南、内蒙古、广西成为承接电解铝第二轮产能转移的区域。
2005年至今国内电解铝价格走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11年,金融危机为对称的V型反转,从消费爆发增长到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经历危机后的美国量化宽松与国内“四万亿”刺激,价格实现反转,但止步18000元吨。2011-2015年,国内电解铝产能释放叠加经济增速换挡,电解铝价格震荡下行,价格最低跌破08年10000元/吨低点。2015-至今,煤钢铝等产业供给侧改革过后,价格重心逐渐上移,特别是进入2020年后能源问题造成供应端减产,推动铝价重新挑战25000元/吨历史价格高位。
我国电解铝产能布局趋势:向清洁能源区域靠拢
电解铝耗能组成:火电占比76%,水电占比18%、风电占比4%、核光电占比2%
电解铝产能要达峰,剩余的产能该去向何方?
截止2022年7月我国电解铝运行产能4154万吨,建成合规待投产能270万吨,主要集中在广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加总后共计4424万吨,再加上有指标未建成的51.6万吨产能共4476万吨,几近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但是,这并非国内电解铝产能分布的终局,山东魏桥仍有306万吨产能计划转移至云南,其中砚山203万吨产能已投产90万吨,剩余113万吨产能在建和待投,此外,计划往云南红河转移193万吨。届时,云南省将有839万吨电解铝产能,年耗电量1133亿千瓦时。这对云南省电力容量无疑是个考验。另外,待投产能所在省份中,广西的83万吨产能由于电力紧张及网电上浮价格高等因素制约,投产进度缓慢。
电解铝产能聚集地的能源挑战:容量冗余度差,稳定性堪忧
云南省的电力状况分析:枯水期减产或常态化
再生铝:补缺口+低碳排+高蓄积+政策扶持,再生铝行业大有可为
原铝消费扩展性强,有望弱化地产消费占比
光伏板块用铝需求:2022年突破400万吨
光伏是国内新基建投资的很重要组成部分,风光大基地、整县光伏等政策的推进,使得今年我国的光伏装机量较去年有显著提升,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预测看,到202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110GW。海外方面,俄乌战争打响后,欧洲加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诉求更为强烈,对清洁能源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投资超预期增加,同时,其他经济体也在做新旧能源的更迭。以国内每GW光伏用铝1.9万吨,海外组件市占率87%计算光伏板块对国内铝消费的拉动,2022年用铝413万吨,2025年用铝预期580万吨。
汽车轻量化用铝需求:2021-2025年每年约提供30万吨增量
铝电池箔消费: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40%
电池箔主要在锂电池的正极、钠离子的正负极用作集流体。锂电极正极用10~16μm的铝箔,根据实际调研数据,每GWh三元电池需要铝电池箔300-450吨,每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电池铝箔400-600吨,每GWh钠电池需要铝箔700-1000吨。2021-2025年铝电池箔需求复合增长率40%,年度用铝需求增量10-20万吨。
由于煤炭调控能力突出国内能源有价格优势,助力国内电解铝在全球的电解铝累计成本曲线中处于25%-80%的区间处,海外高成本区域为国内电解铝构筑了第一重盈利屏障。国内上市的几家铝标的在国内电解铝行业的成本优势明显,位于新疆产地成本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云南水电区域、再者就是山东自备电厂家,国内的高成本区域为国内上市电解铝标的构筑第二重盈利屏障。海外特别是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困扰,高耗能工业已经开始减产,电解铝首当其冲,减产改善海外供给,拉动我国铝材出口需求。国内电解铝重要生产聚集地——云南,由于来水不足出现电力缺口,要求电解铝进行减产,先压减10%,后再试情况压减。仅做10%压减至年底无法回归的最保守预估,今年国内电解铝市场已经出现轻微缺口;若减产扩大至20%且明年汛期之前无法回归,则缺口进一步放大,供需失衡会推动铝价重心上移,行业盈利触底回升。
此外,再生铝的生产能耗不足电解铝的5%,碳排放仅占电解铝的2%;预计短期电力供应对再生铝的生产影响较小,中期全球电解铝供给下降或导致铝价再度回升,长期再生铝行业受益碳中和政策、有望迎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