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易车(纽交所股票代码:BITA)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Q2业绩财报。有三个指标非常抢眼:
第一个是营业收入,上升至2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
第二个是毛利,达到了1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
第三个是运营利润,1.07亿元,这个数字在去年同期仅为人民币1280万元。事实上,如果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易车在Q2的运营利润已经达到了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8%。
是的,手机行业由于创新乏力和人口红利殆尽,销量都在下滑,而现在汽车行业的形势更加严峻——简单地说,就是供大于求!
没错,现在是什么时候
中国经济低迷的时候——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销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在全球层面上也显现出汽车消费加速由欧美日向亚非拉普及的迹象,而中国也由于人口红利稀释、限行限购城市增多等诸多因素导致未来国内市场销量极有可能出现滑坡。
与此同时,目前线上获取流量成本也越来越贵,众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抛出各种手段去敛流量。
一场流量大战正发生在各个垂直领域,例如拼多多和淘宝抢夺农村用户群体流量,而客单价仅次于房地产的汽车领域,流量入口之战,就显得尤为关键。
矩阵战法
这无疑是一种“打群架”的做法。最早快消领域里最爱采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市场份额。
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是一个宝洁集团旗下的么
好吧,就算你知道它们是一个集团的,那你知道SK-II、蜜丝佛陀、封面女郎、安娜苏、Hugoboss也是宝洁的么你又知道Always、Zest、BossSkin、LACOSTE、艾斯卡达(Escada)、登喜路(Dunhill)、Valentino、朗万(Lanvin)、保罗史密斯(PaulSmith)都是宝洁的么
但是宝洁这一招非常奏效。多品牌和不同档次的矩阵效应让宝洁在市场上的份额一直保持40%上,一度达到50%。
当然了,作为汽车媒体中的“大帮派”,易车这种做法也算是师出有名,通过把自己的核心内容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复制和分发,是最聪明的做法。
争夺大入口
是的,其实易车还干了一件事,非常有意思。
小程序日益替代APP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那么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厂商的应用商店恐怕会受到威胁。艾玛,本来也没占到移动互联网啥便宜好处的手机厂商心想,就剩下一个应用商店了,还要被小程序取代的话,那真是太不爽了。所以才搞了这个联盟……这些联盟中的手机厂商加起来,大概能覆盖到10亿用户。
“汽车报价大全”快应用覆盖了11000个车款,超2万家合作经销商,日更新超10万条报价,支持品牌选车、条件选车、报价查询、询问底价等APP主体功能和服务,后续还增加了APP中更多的功能。
说白了,在入口策略上,易车的态度是有没有“肉”我都必须占着。
综上所述,要想抢占移动入口,这些大平台是不能放弃的——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如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等等流量集中的地方,都是内容生产者或者运营者要必须占领的。当然,易车自己也是个媒体,也是平台。
平台战法
随着流量入口去中心化进程的加剧,媒体的需求却恰恰与之相反——需要流量聚焦。
易车自己筑巢引凤,玩起了开放平台战略,他们开发和完善移动端产品,积极占领移动入口,将内容和服务推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除易车M站、两款主打移动产品及新发布的快应用外,易车还开发了经销商智能营销服务移动应用易车伙伴,以及车价天天报、小艾懂车及汽车报价大全、易车等四款小程序,形成了覆盖汽车资讯、报价、经销商服务、后市场服务等综合汽车生活服务的移动应用矩阵。
互联网上一切商业模式的基础,都是流量。免费也好,收费也好,都是在一个概率的基础上进行转化,所以,流量其实就是一种生存法则。
当年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是为了流量;雷军做手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取流量入口——别的APP要获取一个用户还要付高昂的获客成本,而小米手机不仅能够占领一个用户的所有需求,还能赚取5%的利润。
易车变着花样地玩内容——又是投资、孵化泛汽车领域IP,又是推出汽车+相声、汽车+情景剧、汽车+脱口秀等等多种画风各异的玩法,无疑都是为了将流量和用户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