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被抽查的三家中国生产商分别应承担的关税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集团37.6%。其它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则需缴纳20.8%的加权平均关税。至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则需缴纳37.6%的关税。
注:关税针对的不仅是中国企业,还包括中国制造的车型。比如,包括宝马的iX3SUV、雷诺的DaciaSpring和特斯拉的Model3。
欧盟于2023年10月4日对中国补贴电动汽车展开调查。除比亚迪、吉利和上汽之外,其它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还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蔚来、特斯拉和小鹏。
不过此次相比6月12日欧盟公布的预先披露关税税率有所下降。此前,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反补贴税,其它没被抽样但配合了欧盟调查的中国电动车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关税,没有配合调查的电动车为38.1%的剩余关税。
据悉,这一临时关税将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随着事态发酵,多家车企就此事作出表态。
蔚来汽车:持续跟进,目前保持当前定价
据悉,蔚来于2021年5月官宣出海欧洲,“第一站”为挪威。当年9月30日,蔚来ES8在挪威上市并开启用户交付。到2022年8月,蔚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了NIOBerlin蔚来欧洲发布会,宣布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开始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小鹏汽车:评估在欧洲本地建厂
7月4日,小鹏汽车就欧盟电动汽车关税举措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在欧洲建立本地制造能力的可行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满足市场需求,所有等待交货的当前消费者和在新关税生效前下订单的未来客户将不受任何价格上涨的影响。
小鹏汽车于今年3月正式进军欧洲市场,第一站德国,并于5月开始在德国销售其旗舰车型小鹏G9和小鹏P7的国际版车型。5月16日,小鹏汽车在巴黎举行小鹏G9上市发布活动,正式进入法国市场。根据小鹏的计划未来还将进入包括意大利和英国在内的其他欧洲市场。小鹏汽车称,公司目标于今年底在德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在车型区间实现3%的市场份额。
上汽集团:要求欧盟对反补贴税举行听证会
根据欧洲权威第三方统计机构JATODynamics的数据,2023年,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上牌数为32.3万辆,同比增长79%,市占率2.6%。其中,上汽集团旗下以电动车产品为主的MG(名爵)销量超23万辆,增幅超过50%,在中国品牌的销量中占比超过71%。
根据上汽集团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以来,尽管受欧盟反补贴税等因素影响,但是1-6月份上汽MG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量仍超过12万辆,“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欧洲汽车市场上,目前上汽MG已成功超越特斯拉,进入品牌销量TOP20。
吉利集团:欧盟加征关税是错误决策
据悉,早在2010年,吉利控股斥资18亿美元全资收购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轿车,迈出其成为跨国汽车集团的第一步;2018年2月,吉利控股斥资90亿美元收购德国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9.69%股份,一度成为其最大股东(后为另一家中国车企北汽集团超越);2020年7月,吉利控股又与奔驰成立合资公司,用以生产smart品牌电动车;2022年9月,吉利控股收购英国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7.6%股份,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到2022年11月,吉利汽车集团与匈牙利格兰德汽车中欧公司在布达佩斯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吉利汽车将首次进入欧盟市场。随后吉利继续在欧洲扩张。
2023年,吉利控股进一步增持阿斯顿·马丁股份至17%,晋升为后者第三大股东。2023年7月,吉利控股、吉利汽车与法国雷诺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将整合吉利汽车、吉利控股及雷诺的内燃机、混合及插电式混合发动机及变速器业务。除此之外,吉利汽车集团旗下领克、极氪等高端品牌,也都将欧洲市场视为除中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
不仅是中国企业,针对欧盟委员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政商界人士日前持续表达不满,认为此举有损欧洲消费者利益,将拖缓欧洲汽车业转型升级,不利于欧洲提升竞争力,也无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此前6月12日欧盟宣布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后,已经有多方表达了不同的声音,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在内的德国车企也都表示反对。此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作为一个出口国,德国不需要增加贸易壁垒,而是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精神,努力消除贸易壁垒。
大众汽车集团表示,长远来看,施加反补贴税不利于欧洲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欧盟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的时机并不恰当。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欧洲所需要的是促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气候中和转型的监管环境。
7月4日,宝马集团也再次表明态度。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OliverZipse)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认为关税将损害全球企业的利益,通过限制对欧洲的电动汽车供应来减缓脱碳进程,而且无助于增强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力。
对加征关税,特斯拉疑似也有行动。上个月在其欧洲订单页面中就添加了一些文字,建议潜在购车者在7月份预计价格上涨之前提货Model3轿车。值得注意的是,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最多的企业就是特斯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19年年底投产,从2020年10月开始向欧洲和亚太等市场出口汽车,目前已成为特斯拉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要求比其他制造商享受更低的关税,但目前还未有确切信息披露。在此之前,特斯拉中国出口欧洲汽车也将加增20.8%的关税。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出口中国的电动车数量为11499辆,价值不到9亿欧元,而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车数量为43.8万辆,价值近100亿欧元。
随着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持续增强,这也给欧美国家和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或许也就是欧委会选择采取反补贴的原因。
至于此次加征关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出海。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暂时性影响出口。对于车企来说要想减少损失或许会采用提高价格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市场普遍认为可能会有更多中国车企未来在欧洲本地建厂,一方面有助于树立自有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能节省运输成本和潜在上升的关税。
除此之外,相较于成本高昂的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也是很多车企寻求拓展的方向,比如包括哪吒、比亚迪、长安汽车等都即将在泰国等地建设工厂。就在7月4日,比亚迪泰国工厂刚刚正式竣工投产,并下线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一方面可以开拓更多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东南亚等其它地区生产汽车出口欧洲市场,借此避开关税。
上汽为例,早在6月28日上汽集团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就提到关于欧盟加征关税未来的应对方向,其表示,上汽会去欧洲建厂,但具体宣布要等合同签订以后进行合规披露。另外,在欧洲建厂考虑因素多,周期相对国内也会比较长。上汽集团将通过中东、东南亚在内的全球产销布局来平衡欧盟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另外,MG在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销售情况也很不错,值得继续培育。
因此可以看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汽车产业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并非“惩罚性”关税就能影响的。并且施加反补贴税可能适得其反,短期内可能造成欧洲汽车价格上涨,将增加的关税加注到了欧洲消费者自身上。据汽车咨询公司JatoDynamics的数据显示,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五分之二是中国制造的,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欧洲企业。
无论你的车贵不贵,只要车上有这4个配置,就说明你的眼光不错
在全球市场,特斯拉真正害怕的是这些车!
换了4辆车才明白,家用车千万不要买这种车,都是吃亏换来的经验
房车里生活了两年,吐槽一下车里最不实用的东西,看着就来气
气场超大G,五菱硬派SUV谍照曝光,网友:坐等量产!
你的汽车电瓶只能用3年,老司机却能用8年,修车工告诉你如何做!
使用了20年的车,跑了30万公里如此完美车况!车主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日产车的销量好,质量好?却称为“移动的棺材”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