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1)》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联合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
《报告》发布会现场
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皮书分社副社长陈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主持会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解读《报告》
出席现场会的主要嘉宾和主编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的发布和揭牌仪式。
《报告》发布和揭幕仪式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1)》解读
《报告》亮点:
亮点1:综合介绍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翔实论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态势
亮点2:中国汽车产业将整体复苏,迎来变革升级与格局重塑的最佳时机
亮点3:我国汽车产销正逐步趋于好转,商用车迎来罕见高增长,新能源市场快速拉升
2020年,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正由大变强。这一年,乘用车走势明显弱于商用车,行业占比连续5年下降,但总体上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商用车在稳增长和产业政策双轮支撑下,迎来了近几年来罕见的高增长,首次超过500万辆级规模;新能源下半年受高低两端带动、部分地区政策导向及同期低基数影响,市场快速拉升。
亮点4:中国品牌的向上战略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J.D.Power2020年调查发现,同意及非常同意中国品牌创新、可靠、环保和声誉好的车主比例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质量或性能好为最主要购车原因的中国品牌车主比例从2015年的16%提高至2020年的25%,而以价格便宜为最主要购车原因的中国品牌车主比例从12%降至6%。中国品牌形象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质量和性能选择中国品牌,表明中国品牌的向上战略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亮点5:碳达峰、碳中和给汽车行业带来新挑战
亮点6:新能源汽车产业跨入发展新阶段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20%,到2030年占比达到40%,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超过总销售量的50%。按照汽车3000万辆的年销量预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分别达到600万辆、1200万辆和1500万辆。在经过数十年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品性能、整车续航、技术水平等都已经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在补贴大幅度退坡的情况下,2020年新能源汽车仍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已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
亮点7: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呈现四大趋势。第一、搭载L3级功能自动驾驶汽车有望上路;第二、测试示范纵深发展进入应用新阶段;第三、新基建加速智能网联配套设施改善;第四、贸易争端下的强链补链成为必然。
二、《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解读
亮点1:全书系统梳理了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商用车销量由2005年的179万辆逐步增长至2020年的513万辆,自2017年以来始终保持在400万辆以上。2020年中国商用车销量占世界商用车总销量的21.05%。我国商用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政府在环保端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在“蓝天保卫战”背景下,推出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对传统商用车在路权方面的限制、对新能源商用车的补贴、禁止新企业进入传统燃油车市场等。同时伴随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的发布,未来传统商用车将进一步受到限制,新能源商用车必然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亮点2:系统预测中国商用车市场规模,“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持高位,呈现出市场集中度提升、产品升级、竞争国际化等趋势。
“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稳定,为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预判“十四五”末期(2025年),我国商用车销量规模为465万辆,其中中重型载货车120万辆,轻型载货车170万辆,皮卡车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乐观预测达到80万辆,客车市场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为45万辆。
1.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传统车领域,我国商用车市场将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伴随股比放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商用车各细分领域企业淘汰赛由此展开。新能源领域,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城市物流车的新能源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先期部分制造能力不足、技术储备不充分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将会被淘汰。
2.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
伴随排放标准升级,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增加,助推产品价格提升,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为应对2022年进口车国产化的冲击,国内头部企业加速新商品的投放,重点提升商品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打造与进口车全生命周期用户价值相当的高端商品。
3.专业化、多元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增多
未来的商用车市场随着客户需求的升级,专业化、多元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更为专业化的商用车产品。城市配送、快递物流、绿通运输、冷链货运、危险品运输等城市内货物运输模式将愈发专业化,对专属载货车的需求持续增加。
4.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
国内市场竞争态势方面,在股比放开政策实施后,国内市场面临着国外企业的冲击。股比放开政策给国外领先商用车企业(如沃尔沃、戴姆勒、斯堪尼亚、曼恩等)提供了深度参与我国商用车市场的契机,我国品牌商用车正式进入后合资时代。
亮点3:深度剖析了互联网时代,商用车客户群体和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指出我国商用车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国内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对标国际一流仍有差距。与国外五十铃、康明斯等企业相比,国内商用车企业在品质、效率、成本等方面的管控能力还有较大差距。设计端的部件通用化、模块化、平台化不够,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运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亮点4:系统研究了商用车智能网联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商用车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对商用车自动驾驶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我国商用车高级别自动驾驶已从封闭测试逐渐走向公众视野,在出行服务、干线物流、末端物流等方面场景先行,以实现商业化落地模式。
1.商用车智慧物流应用
干线物流应用,如在高速公路干线物流运输,如快递、快运、零担货物运输,常采用L3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末端物流应用(固定区域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2.商用车智慧园区应用
智慧矿山,自动驾驶矿用卡车多通过对后装改造实现自动驾驶模式,中国矿用无人驾驶商业化规模逐步实现落地。智慧港口,应用形式包括自动驾驶集卡和自动驾驶跨运车。智慧机场,自动驾驶行李搬运车和自动驾驶扫雪车等。智慧厂区工业物流,实现仓库与仓库的自动对接。
3.商用车智慧城市应用
无人环卫,满足广场、公园、街区、产业园区等户外作业,满足商场、机场、各类场馆和展馆的室内地面清洁。城建运输,封闭区域基本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但仍处在进一步测试阶段,城市开放区域离商业化的道路还比较遥远。城市客运,目前仍在进一步尝试和探索过程中。
亮点5:系统研究“十四五”时期商用车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形势、新产品趋势等,提出“十四五”商用车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及路径措施
商用车市场将由以政策法规拉动阶段进入以消费为主导阶段。客户对产品技术、品质及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商用车消费出现年轻化趋势明显,客户群体由小、散向平台型聚集,物流组织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组织用户对车辆分工更加专业化,导致定制化需求增长。商用车企业从传统制造商向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转变。
1.发展目标
通过5-10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我国商用车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商用车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和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商用车低碳化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商用车新型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我国迈入世界商用车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