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大的“挤兑风波”,除了早年共享单车界的ofo被用户排队退押金,恐怕就是近日被媒体集中报道的大众书局卡,暂停使用被消费者“挤兑”并维权了。
据媒体报道,自今年2月以来,在南京很多人都持有以大众书局名义发行的预付卡,其中就包括大众书局苏果超市联名卡,频繁被爆出现大面积兑付问题,多个合作商家已暂停使用。而且书果卡(书局卡)在多个商家平台也暂停使用,网上兑换平台亦出现缺货情况。
实际上,大众书局卡“暴雷”,或许早有征兆。据了解,年前就有传言称,大众书局苏果超市联名卡快不能使用了。彼时,也引发了一大波消费者前往苏果超市刷卡止损。
对此,网友非常疑惑:“大众书局苏果联名卡是不是不能用了?”“卡里面的钱怎么办?这么大的公司,不可能吧?”最终,让网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此也不得不令人唏嘘,过去人人信任的大众书局卡,为何沦落至如此地步,更有业内人士表示,该事件或许正在引发一场预付卡的信任危机。
大众书局卡“暴雷”,苏果超市率先拉响了警报
据了解,大众书局预付卡始发于2012年。“企查查”App显示,江苏大众书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专门注册从事线下预付费卡发行业务的专业公司,也是国内首家以文化消费为特色,借助大众书局文化产业平台,贯穿互联网金融为主线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3010万元。
大众书局是长复集团投资的子品牌、主营线下图书业务;长复集团亦投资了江苏大众书局商务,主营企业福利、第三方科技服务。企查查资料显示,大众书局文化、大众书局商务、江苏大众书局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众书局商贸”)均是江苏大众书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而大众书局商贸则控股了长复集团旗下长复锦礼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长复书局商务有限公司等公司。
就是这样一家大有来头,甚至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预付卡运营平台,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在其暴雷之前的2023年底,是与其合作的商家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旗下的苏果超市率先拉响了警报,成为了“吹哨人”。
图源:网络,图为华润万家苏果超市公告不分截图
挤兑风波背后的罗生门:谁担责?
据观察,无数商家都无法使用大众书局卡,也给消费者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一方面是大众书局卡大面积停用,消费者手中的大众书局储值卡,该如何处理?另一方面则是那些可以继续兑换使用大众书局卡的商家,却在通过商品溢价,抬高大众书局卡的“价码”。
例如,有消费者向媒体爆料称,在长复集团发布的公告中的可以使用大众书局卡的“秦淮区中山南路888号实物大厅”,现场所有可购买的商品均溢价1.5倍以上。
图源:小红书用户吐槽大众书局预付卡不能用
十分离谱的是,一些消费者表示:“1g的黄金价格卖到1000元以上,而周大福的黄金价格最贵也仅是620元/g。兑换4L的食用油需消耗120积分,250ml*12盒的特仑苏牛奶、金典牛奶需要消耗100积分,而积分与现金实行1:1兑换,在场的商品均存在溢价行为”。
除此以外,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网友吐槽,中山南路888号实物大厅、锦礼商城都出现了如此夸张的溢价,或是大众书局及背后的长复集团等公司试图乘机套现、涉嫌割消费者韭菜。
种种乱象背后,这场挤兑风波到底谁担责似乎也成了难以言说的罗生门。就大众书局对市场存量储值卡的使用等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难看出,其中或许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一是大众书局此前承诺可在众多合作商家兑换使用的大众书局卡,突然宣布大面积商家都不能使用,有违契约精神。虽然还有少数商家可以提供兑换服务,但是极大的限制了用户的正常消费,这原本就并不合理。
二是当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似乎有些“有理说不清”。因为大众书局卡并非没有提供预付卡未来如何使用的问题,只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
于是,这样一桩突如其来的“暴雷”事件,似乎成了罗生门,消费者维权也变得异常艰难。例如,按照大众书局提供的预付卡处理办法,消费者只能在过期卡延期和退卡两种方式上二选一,这对一些消费者因为大众书局卡使用受限而“被迫过期”的消费者而言,显然并不公平,因此也被指霸王条款。
预付费模式的终点,是暴雷跑路?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大众书局卡的注册用户数,其涉案金额并非是一个小数字。据官网披露,自2003年开业以来,“大众书局”品牌已为广大市民所认知。
调研显示,每16个南京市民中就有1个人知道大众书局品牌,每8个经过新街口地区的市民都知道大众书局新老旗舰店的位置,大众书局各门店在市民心目中都是当地的文化地标之一。
图源:锦礼商城关于预付卡无法使用的解决办法说明
而且,目前大众书局预付卡产品特约商户已涉及10余行业,门店数达5000余家。2017年底,大众书局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大众书局商务持卡人数已经超过400万,2017年预计的发行规模10亿元。这也意味着,或将无数持卡人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也正是因为其影响之大,所以大众书局卡也被视为南京人的“硬通货”。只是,作为一家采用预付费模式的企业而言,暴雷的风险似乎随时存在,甚至并不缺少前车之鉴。例如,此前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蛋壳公寓、华尔街英语、学霸君等,无一不是栽倒在了预付费这种模式上。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大众书局卡的这次挤兑危机,也是预付卡模式的危机以及给消费者敲响的警钟。实际上,近年以来,商家、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寻求能够有效解决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模式。
只是,即使采用银行卡代扣、按月付费、基于基于Web3.0的智能合约预付款管理等模式,也只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却无人能够确保,这类企业不会资金链断裂,无法按照承诺“兑现”,最后只能让无辜的消费者做了“炮灰”。因此,消费者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或许是在购买此类预付卡前,认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品牌信任度,以及合理评估因此带来的风险。
结语
作为背靠长复集团,由大众书局文化产业平台率先在文化消费领域尝试预付卡模式,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由此也给预付卡模式下经营的企业,以及使用预付卡的消费者提了一个醒。预付费模式或许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无论是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还是对于消费者持卡消费来说,都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前者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无法将承诺兑现,而后者则可能因为预付费无法享受应有的权益,而吃了哑巴亏。
但愿大众书局卡事件能尽快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处理方案,能够平息消费者的情绪,也能为背后长复集团乃至整个采用预付费模式的企业挽回一些声誉,甚至为行业因此留下的“污点”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