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型及参数介绍:2021款Pro极智长续航版,指导价23.59万,后驱单电机(204马力),官称续航555km(83度电),实测零百加速8.5秒左右,刹停距离36m(网络测评);车身尺寸为5座紧凑级SUV,长4612,宽1852,轴距2765,整车车重2.12吨。
2.驾驶主观感受:我算是一个开车比较激进的人,对车辆的驾驶感受和机械素质层面要求比较高,所以也是我一直不喜欢suv的原因(车身大,笨重,重心高,所有和驾驶感有关的方面suv都不行),但这辆ID.4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
首先,底盘整体质感比较优秀,悬挂的过滤质感和支撑性,车身跟随性都在二十万价位做到了比较优秀的水平,同时得益于电池置底的结构,底盘厚重感也很强,重心不像一般的燃油suv那么高(当然急变道还是会有多余的晃动)。转向手感也要给好评,舒适模式下轻快,运动模式下紧致虚位小。
其次是动力,我要先表明观点,传统车企做新能源车绝对没有新势力那么激进(其实就是不厚道),ID4的动力在20-30万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里绝对算垫底的存在,202马力推动2吨多的车身,零百8s开外,即便是高配的双电机版,在一众动辄4,5秒左右的竞品里也格外拉胯。新能源车领域电机和动力数据越来越透明,不像燃油车时代有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壁垒,传统车企用动力来区分车辆价值的那一套显得尤为尴尬。当然这并不是说这辆车动力不够不好开,反而得益于电机0延迟响应的特性,一脚下去推背感还是很足的,这种绝对线性的跟脚动力输出,会让你在市区这种低速路况中,来回变道行云流水,超车非常轻松,这也是所有喜欢驾驶的人最喜欢的动力输出方式。有时候想想真的很不甘心,很多燃油车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技术,来提升变速箱,发动机制造调教功力,以换取快速平顺的动力响应,来去接近90分,而电机却天生就是100分的学生。
最后就是刹车及含动能回收。刹车脚感我个人给差评,前段非常软,我开习惯了03+这种运动型车的刹车之后,开ID4总觉得轻踩的时候刹车力度不够,好几次都快和前车贴上了再用力踩才刹住,这并不是说它的急刹成绩不好(反而很不错),而是一种刹车脚感的调教问题,有人喜欢这种软的,有人喜欢灵敏的,但这辆车明显是属于极度偏软的那种。ID4的动能回收调节放在档位上,前进挡有D/B两个选项。D档模式下几乎感受不到动能回收,就和我们开油车一样,“收油”以后滑行距离很长;B档就是强动能回收模式,但是这种动能回收也不会像特斯拉那么难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区跟车路段我饱受刹车软的折磨,但是打开B档强动能回收之后,我明显减少了对刹车踏板控制的注意力,这点要给好评)
3.配置及乘坐舒适度,空间等:空间这个维度我就不细说了,开来三天后排我就一开始上去试了一下,后排腿部空间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得益于较宽的车身,前排乘坐舒适度还是很OK的。
安全配置比较丰厚,该有的那些配置都有,主动刹车,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啥的。但是没有自适应巡航和360全景,也没有其他新能源车最爱吹嘘的自动泊车(虽然我觉得它除了耍酷屁用没有)。
座椅是皮质翻毛皮混搭,摸起来还不错,可调节角度比较多,有加热但是没有通风,有座椅按摩,力度适中,这个给好评(朋友乘坐后对这个功能表示强烈喜欢),但是座椅基本没啥包裹感(被桶椅惯坏),不要指望激烈驾驶给啥支撑性,也看得出这辆车的取向就是舒适家用。
矩阵式LED大灯很亮,真的很亮,比03+的破反光碗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怪不得大众拿这个灯来做宣传亮点。车辆通电后前后都是贯穿式灯带,LOGO也会发光,蛮酷炫的。车内氛围灯也不错,30色可调,妹子看了赞不绝口(又有谁不喜欢这种感觉呢?奔驰内饰直呼内行)。
另外,内饰用料比较投机取巧,中控手能碰到的地方包了一些皮质,但是其余部分都是硬塑料,连搪塑工艺都不是;还一个就是车窗的调节只有两个,默认调节前车窗,想调节后车窗还要再去选择一下才行,我觉得没十年脑血栓做不出来这种设计。车内所有按键都是触控加震动反馈,容易误触,差评。
如果以表显的能耗16.7计算一下,商用充电桩大概就是百公里23.38元,每公里2毛3;家用桩5毛钱一度电,百公里8块3,每公里8分钱(国家针对新能源车半夜低谷用电还有优惠政策,只会比这个价格更低)。对比一下现在的油价。95号油8块钱一升(马上又要涨),我的车市区油耗11~13个,也就是说百公里差不多100块钱,一公里1块。好家伙,是电车的10倍还多。从用车成本这个角度来说,新能源车确实赢麻了。
5.试驾总结:ID4作为大众MEB纯电平台的第一台车,承担着大众向电气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大众家第一台真正的纯电新能源车(以前都是油改电)。开完之后能感觉出大众对于造新能源车的一些想法和取向,就是尽量去贴近油车的驾驶和使用感受。总体来说,算是一辆质感优秀,也算是比较好开的家用suv电动车,同时我也很期待大众能尽快推出一辆纯电平台的轿车。
PS:以我个人来说,我对电车是没啥偏见的。去试驾过特斯拉,比亚迪汉,小鹏P7。它们确实好开,尤其是特斯拉,在同价位里,动力和操控体验降维打击燃油车,试驾一次后就让我难以忘怀。在这个油价一路高涨的时代,超低的出行成本也极具诱惑力。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电车现在依然很不成熟,痛点特别多。周六55%的电我取来之后,周天临时决定想送朋友去烟台莱州打个来回,需要300多公里,顺便测试高速路况使用体验。但是我不能说走就走,这必须要在烟台或者高速服务区充电才行,那万一充电桩都不好使呢?最后只得作罢,改为送去了汽车站。我觉得现阶段电车最好的使用场景是自己有固定停车位,充电桩,家里也要再有一个燃油车才行。第二辆车买一辆电车,在市区代步,或者短距离的高速出行,或者做好行程规划的长距离出行。
所以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就是一个电车逐渐崛起和慢慢走向成熟,燃油车慢慢退下舞台的时代(当然燃油车至少还有十几年的寿命,以各国政策来说)。国家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很大,为了弯道超车几十年落下的汽车工业。目前这个阶段,油车羡慕电车的使用费用和低廉的动力成本,电车羡慕油车的没有续航焦虑等。喜欢电车的,在考虑清楚自己的用车场景后也可以放心买;喜欢油车的,更要在这最后时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去支持它辉煌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