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迎接礼仪
迎来送往,是社会来往招待运动中最基础的情势和主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义、体现礼貌素养的主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主要工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刻接触打下了基本。迎接客人要有周到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对前来拜访、洽谈业务、加入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懂得对方达到的车次、航班,部署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匆仓促01。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达到,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仁攀来迎接,心坎一定觉得非常愉快,若迎接来迟,一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暗影,事后无论怎样匆仓促01,都无法打消这种渎职和不守信用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劳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漂亮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著名片,可送予对方。
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1、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流名片时,双手递上,身材可微微前倾,说一句“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恳求的口气说:“如果您便利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2、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细心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筹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仓促忙筹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五)主人应提前为客人筹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运动的打算、日程部署交给客人,并把筹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资料送给客人。
(六)将客人送到住地后,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忱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觉得满意,比如客人参与运动的背景资料、当地风土人情、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特产、物价等。斟酌到客人一路旅途劳累,主人不宜久留,让客人早些休息。分别时将下次接洽的时光、地点、方法等告知客人。
二、如何迎接客人
1、定迎送规格。
通常遵循身份相当的原则,即主要迎送人与主宾身份相当,当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或由副职出面。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
3、是适时献上鲜花。
4、不同的客人按不同的方式迎接。
对大批客人的迎接,可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让客人从远处即可看清;对首次前来,又不认识的客人,应主动打听,并自我介绍;而对比较熟悉的客人,则不必介绍,仅向前握手,互致问候即可。
三、招待礼仪
招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向客人阐明等候理由与等候时光,若客人愿意等候,应当向客人供给饮料、杂志,如果可能,应当时常为客人换饮料。
(三)招待人员率领客人达到目标地,应当有准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姿态。
1、在走廊的领导方式。招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领导方式。当领导客人上楼时,应当让客人走在前面,招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当由招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高低楼梯时,招待人员应当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领导方式。领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招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达到时,招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领导方式。当客人走入客厅,招待人员用手唆使,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干行点头礼后分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四)诚恳诚意的奉茶。我国国民习惯以茶水接待客人,在接待尊贵客人时,茶具要特殊讲求,倒茶有许多打消7,递茶也有许多讲求。
在商务接待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商务接待礼仪,可以给来访客户一种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商务交往的顺利进行。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商务接待礼仪,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商务接待礼仪基本知识。
商务接待成功的秘诀在于细心,照顾到每一个客人的喜好,他们会高兴你的细心的。了解客人,对新老朋友都热情相待。在商务接待中提高公司形象,强调公司的任务,但要做得圆滑而漂亮。
介绍礼仪:
介绍自己(三点注意):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介绍的手势: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
介绍的顺序:先介绍位卑者给位尊者。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给年长的;自己公司的同事给别家公司的同事;先将职位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公司同事给客户;非官方人事给官方人士;本国同事给外国同事;如果身边各有一人,先介绍右边的,再介绍左边的。
握手礼仪: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最后,说说握手的八禁忌: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名片礼仪:
引导礼仪:
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乘车礼仪:
(一)小轿车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三)旅行车
我们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一、目的
司机是企业形象展示第一窗口,在现代企业中,驾驶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开车和车辆保养的工作,更负担着接待客人、迎来送往的重要任务,有时还需要扮演商务助理的角色。这就要求驾驶员不仅有过硬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接人待物的基本礼仪。
二、适用范围:
公司车队司机岗位
三、原则:
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四、司机的交通道德意识
1、依法行驶,不争不抢,车道、行人各行其道,遵守交通规则。
2、安全行驶,预防为先
(1)、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保持头脑清醒,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谨慎细致的作风。宁可谨慎一生,不可疏忽一秒。
(2)、汽车的维护:汽车的维护讲究“七分养,三分修”,日常维护坚持“三检”,即出车前、出车中、收车后检查汽车。
1、车体外部。
2、车体内部。
3、发动机舱。
(3)定期做好车辆保养工作,每行驶5000公里,提前3天申请到指定的维修商处保养,如遇不能确定的较大故障,先去4S店查检后,上报再维修。
(4)出车前检查车辆安全。
(5)必须确保安全,不盲目高速行驶,违反交规,不盲目听从不合理要求。
(6)开车时不得猛打方向、急刹车。
3、文明行车,礼貌行车,处理车与车,车与人关系时要做到先让,先慢,先停的“礼让三先。不开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开赌气车、不开自由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霸王车。
五、司机的素质修养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2、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学以致用。
3、学习心理知识,学会察言观色。尽量满足不同的服务要求。
4、熟悉交通地理,学习地图,交通手册等资料,了解路况信息。
六、驾驶员仪容仪表、着装要求
1、不能留胡须。
2、发型简洁,不染发、不留长发、不理光头。
3、可佩戴手表、婚戒。不得佩戴炫耀、夸张饰物,例如金项链、耳钉、手链等饰物。
4、着装得体,穿戴整齐,勤洗勤换。
5、不得穿短裤、不得在热天光膀子、挽袖子、穿拖鞋、光脚等现象。
6、有接待时需穿衬衣,系领带,衬衣的下摆要系到裤子里面。系领带的时候,第一颗纽扣必须系好,如果没有系领带,解开第一颗扣子。夏季可穿短袖衬衣,春秋季长袖衬衣,外穿西装。衬衣、领带、西装颜色不花哨,以纯色白色、蓝色为主。
7、鞋袜搭配,黑色皮鞋,深色袜子。
8、举止规范。应做到和气而不卑恭,热情而不浮躁,端庄而不冷峻。不论开车或停车休息时坐姿端正。
10、勤修指甲,指甲缝里无污垢
11、良好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体现个人的修养,同时也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形象。
七、车容要求
1、车身随时保持干净,爱惜、保护车内的一切设施。
2、做好车内(包括空调风叶)、后备箱的清洁工作,车内不能有杂物、异味。
八、司机的文明礼貌用语
1、一笑二问三道别,致歉致谢莫忘记。
2、上车首先打招呼。自己系好安全带后,提示同行人员系好安全带。
3、下车时要道别。
4、遇到问题要致歉,适时表达谢意。
九、行车文明
1、不能在车内吸烟,同时提醒同行人员不得在车内吸烟。
2、不能摇下车窗吐痰。
3、不能向窗外扔杂物。
5、不得粗言秽语,控制不良情绪,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做到平稳驾驶,安全第一。
十、司机的服务艺术
1、车辆座位安排,一般情况下,小车座位后排左侧为主宾位,后排右位为主人位,司机旁位置为助手或陪同人员位。如乘车人有自己的乘车习惯的,应按照其习惯安排座位。
2、在接待2-3位宾客的情况下,司机应先拉开后排左侧车门,请主客上车,再迅速从车尾绕到车的另一侧,打开右边的车门,请其他客人上车。
3、在领导或客人已经做好,衣裙不影响关门时,轻关车门,并小跑绕道司机座位。
4、到达目的地,车停稳后,司机要迅速下车,由车后绕至离领导或客人最近的车门外,拉开车门请其下车。开门时,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垫在车门顶上,表示尊重,也以防碰撞。
5、应听从领导安排,做到随叫随到,不能在未经充许的情况下,利用工作之便私自用车。
6、领导需要用车时,应该提前10-15分钟将车停在易于上车的位置等待,侧立于驾驶门边等待,以便及时开关车门,协助拿物品,等待过程中禁止鸣笛催促。
7、领导外出短暂办事、开会时,要求司机人不离车,随叫随走,陪同领导用餐,餐后需车时,应快吃快喝,提前发动车辆,只能车等人,不能人等车。
8、如果车辆停放在地下车库,及时检查手机信号,若无信号到地面等待,同时发短息告知领导车辆停放位置。
9、备好车内应常备的物品,尽可能提供舒适便利乘坐条件。车内常备笔、便签纸、纸巾、雨伞。按领导或客人的喜好备喜欢的茶水、饮料等。
10、视天气情况,提前3分钟打开车内空调调节温度,使领导、客人有舒适的乘车环境。
11、接待客人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帮助其拿些较重的行李,待行李放好,客人入座后,司机应逐一检查车门是否关好,方可行驶。车到目的地后,司机应先下车为客人打开车门,取出行李,帮助将其送到候机室、站台或房间并礼貌地向客人道别。12、言谈有度守秘密,领导与客人在车上谈话,要做到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得与客人闲聊有关公司重大内容的话题,更不得在车上讨论领导个人喜好的话题。可讨论话题更多的是天气、人文、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