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城市居民出行便利性,增强城市居住幸福感,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接连颁布《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
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历了政府统管统包阶段(1949—1978年)、以市场化改革为驱动的转型阶段(1978—2004年)、公交优先深入实施的转型阶段(2004—2014年)、面向多模式协同服务的新一轮转型阶段(2014年至今)四大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叠加网约车等出行方式出现并迅速发展,以及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对传统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产生了极大冲击,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进入了一个面向乘客服务体验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
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资质壁垒
3、人才壁垒
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于1988年,199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大众交通”。大众交通主要业务包括出租汽车租赁、网约车、驾驶培训、客运班线运营、国际物流、拍卖、二手车交易等,业务服务网覆盖全国16个省市、50个重点商务城市,是我国城市公共出租车服务行业代表上市企业之一。2023上半年,大众交通交通运输业务收入达6.61亿元,同比增长25.38%;业务毛利率为17.85%,较上年增加11.07个百分点。
2019-2023年6月大众交通交通运输业务经营收入变化
(2)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海汽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2016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海汽集团”。海汽集团经营业务涉及班车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校车服务、出租车客运、旅游客运、汽车站开发及运营、新能源充电站服务等,是国内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代表性上市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6月末,海汽集团营运车辆共计2905辆;2023年上半年,海汽集团汽车客运业务经营收入达2.39亿元,同比增长8.61%。
行业现状
为支持国家城镇化顺利推进、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推动国民经济高效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设施配备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配属车辆、客运轮渡船舶及巡游出租车拥有量分别为70.32万辆、6.26万辆、136.2万辆、183万辆。
发展因素
1、机遇
(1)交通治理理念转变和方式创新日益加快
在发展方式需求转变、交通强国战略不断推进、业界的先行探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交通治理现代化和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理念为全国越来越多的先进城市所接受,具体体现在:对综合交通规划及专项解决方案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中战略意义的理解日益加深;需求管理出发点越来越聚焦于“以人为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交通治理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将为以市场化为方向、具备优质产品和服务能力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2)科技加速进步和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加速发展,叠加环保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例如,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纷纷引入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运营效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增加,可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减少资源浪费,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出行服务。
(3)城市居民对交通、空间品质体验需求高涨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产业和人口结构不断变化,高素质、高学历人群的比例快速增长,对交通公平、出行便利化、交通空间体验性、交通治理参与性的诉求都随之高涨,这推动了城市交通进入精细化、品质化建设阶段。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再完全聚焦于交通拥堵,而是围绕多重社会问题,更多地涉及社会各阶层出行和交通资源的利益分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也将因此迎来新发展机会。
2、挑战
(1)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愈重
随着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所承担的公益性奉献也逐年加大。如,为老年人、军人、警察、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免费乘车,为学生卡提供优惠乘车,为公益性活动提供免费用车等。同时,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运营成本高昂,如人工成本、燃料成本、维修成本等,且近年来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补贴逐渐减少,导致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成本负担加重,企业亏损情况较为普遍。降本增效成为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下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私家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主流选择,导致近年来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出现下滑态势。另外,部分城市由于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高,线路规划不够合理,站点设置不够便捷,导致乘客的出行体验不佳,乘客对公共交通的信任度和选择意愿下滑。
(3)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随着城市交通行业由增量建设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市场对于交通精细化管理和品质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提升,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行业内具备多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项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单一专业背景的业务团队难以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能够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竞争格局
从业务运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行业竞争企业可大致分为三个梯队。行业第一梯队企业通常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具备全国性或区域性服务网络,其城市交通客运业务规模大,市场占比高,品牌影响力强,服务品质稳定,如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第二梯队企业通常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品质良好,在特定区域或细分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如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性企业;行业第三梯队企业通常技术相对较弱,资金实力有限,服务领域较为局限,品牌影响力较小,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因此其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份额较低,一般包括公共交通技术和服务企业的初创企业,如提供定制化公共交通服务的创新型企业。
发展趋势
1、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不断提速
2、城市公共交通加速绿色化、智慧化升级
为加快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在中央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政府相继颁布政策,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倡导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随着各项绿色智能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增加,我国绿色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未来随着政策效能持续释放,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之一。
3、存量空间治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空间总体上已由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过渡。交通作为城市发展格局、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与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在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后,要求从以建设为主转向以人为本,通过存量设施的优化布局应对城市交通需求的持续变化,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同时满足人民出行的特色化需求,实现城市交通高质量、绿色发展。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