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这样在大众点评上选餐厅的?
殊不知
那些高居榜首
拥有“花式”好评的餐厅
可能是“刷”出来的!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上海新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豆公司)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罚款22万元。
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上海新豆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决定除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外,对其罚款22万元。
2021年2月,山东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了一起网络“刷单炒信”案件,并作出行政处罚20万元的处理决定。涉案单位用非法手段为网络平台内经营者“刷好评”“提星级”,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2021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根据大众点评公司提供的线索,针对“刷单炒信”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发现有6家公司涉嫌从事“刷单炒信”业务、组织虚假宣传,疑似委托“刷单炒信”商户约150余家,涉案刷单金额约80万元,拟立案5起,精准有力地打击了一批“刷单炒信”违法行为。
2021年6月,青岛一家公司因刷单造成服务信息平台数据不真实被“大众点评”平台的经营者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处该公司赔偿原告30万元。该案还作为典型案例入选“2021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
据曾处理过该类刷单案件的办案人员介绍,这种案件违法情节隐藏深、涉及人员多。该类提供“刷单炒信”服务的公司,有一整套非法运作模式和程序。
第二步,将挑选的体验人员,拉入具体服务商家小群,组织其以消费者名义在服务商家的“大众点评网”店铺中完成线上购买、消费等行为。
第三步,体验者线上提交评价,商家“线下”返现,实现提高“线上”交易量、好评数和星级等效果。
事实上,近年来,公安、最高法、市场监管、网信等多部门已逐步形成社会化治理机制,联防联控开展黑灰产的全链条打击。
今年3月,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其中,明确虚假刷单、刷评、刷流量合同无效;
2022年的网信办“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全过程、全链条的治理;
除此之外,大众点评、淘宝、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协助全国各地的监管、执法部门共同打击网络“刷单炒信”行为。
相信在这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刷单”“网络水军”等乱象的滋生蔓延将会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