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财务分析——外卖行业中的绝对龙头,并购大众点评的后遗症有多大

以团购起家的美团早期积累了线下门店运营与拓展的核心能力,获得了宝贵的线下商家资源,因此当新兴的O2O模式——外卖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时,美团虽然入局晚,但凭借其初期收获的核心能力与资源,直接在原有的商家资源上进行二次开发,同时提供到店团购和外卖配送服务,美团成功地在外卖领域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了又一核心竞争力——同城即时配送。立足以上核心竞争优势,美团将业务拓展到娱乐、出行、旅游、住宿等方面,横向布局了众多直面C端用户的消费场景。

二、发展历程

(1)2010年美团创立;获得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

(2)2011年获得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B轮融资;销售额达2.5亿,稳居团购业第一

(3)2012年推出“美团电影”(后更名为“猫眼电影”APP)和电影票线上预订服务

(4)2013年推出“美团外卖”APP和酒店预订及餐饮外卖服务

(5)2014年推出旅游门票预订服务;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市场份额占比超60%

(6)2015年获得7亿美元D轮融资;大众点评合作成立新公司“美团点评“

(7)2016年收购钱袋宝,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8)2017年拓展打车、民宿、生鲜超市业务,加码旅游业

(9)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4000亿港元;并购摩拜单车

(10)2019-2020年美团收银升级“手机点餐”功能;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打造国内首个无人机配送全覆盖的智慧产业园区

三、行业竞争

2012年,美团进入酒店旅游行业,此时携程旅行已经在这一行业经营13年;2013年美团开发了外卖业务,此时外卖行业中饿了么、大众点评等正在激烈竞争;2017年美团接入网约车业务,此前一年滴滴刚刚完成了对Uber中国的收购以及与快的合并,成为了网约车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垄断企业。

(1)在线外卖——饿了么

饿了么背靠阿里,通过多渠道引流,与阿里系列产品打通会员体系,形成强联动效应,实现流量和会员数据的互通,吸引和留住更多消费者。

(2)酒店预订——携程

携程旅行网创立于1999年,其平台上有六十余万家酒店可以预定,通过链接用户目的地的酒店,可以为用户的异地出行提供一站式服务,即订票+订酒店一站式模式。同时,由于携程长期经营形成的口碑效应,在酒店行业中国际化品牌和高端酒店品牌都选择与携程合作,携程的用户也以消费能力较强的用户居多。

(3)移动打车——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在2012年上线,深扎网约车市场,2016年并购Uber中国之后,滴滴在移动出行领域几乎形成垄断。2021年,滴滴用户量超4亿。滴滴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大量的网约车司机资源,通过不断地进行横向并购,滴滴已经成为了网约车司机中使用频次最多的app平台。

四、业务介绍

(1)餐饮外卖

餐饮外卖业务已形成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平台垄断市场的局面。

该业务主要通过佣金收入促进业务增长,吸引大量流量客户,利用高流量去带动其他低频业务的营业收入增长,特点是高流量高频率低毛利。

(2)到店、酒店及旅游

到店、酒店及旅行是美团的第二大主流业务,是从“吃”向“住”转折的平台,把外卖消费者转化为酒店消费者,向老用户以及新用户提供房源、预订、反馈评价等功能,向商家提供客源、宣传、管理、数据等一系列服务。

(3)新业务及其他

①美团单车

美团自2018年四月完成对摩拜单车的收购,截止到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替换掉了原来的旧单车业务,改名为美团单车,除了传统的自行单车还推出了电动单车。

②美团打车

美团的网约车起步比较晚,采取了提供更高司机补贴的方式吸引入驻,消耗了美团前期的资金,然而美团打车业务规模相比较于滴滴打车还有很大的差距,司机数量也有不小的差距。

③美团优选

美团优选主要是通过数以千计的优选团长去沟通用户,美团提供平台服务支持,优选商家提供货品,用户拼团成功后由美团方从商家提货送到团长指定自提点,然后由团场去分发货品从而完成交易。其中商家赚取了利润,美团带来了流量,团长获得了收入,客户获得了性价比较高的货品。

五、收入分析

(1)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额增长幅度最大,交易额也是美团三大业务板块中最高的。

(2)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交易额增长较缓慢,其交易额仅次于餐饮外卖业务,数额也较高。

(3)新业务的交易额在三大板块中最低,且与其他业务板块有很大差距,但是其增长率却并不低。

(2)之后餐饮外卖业务年发展迅猛,收入逐年稳步上升,在2017年该板块的收入超过了其他两大业务的总和,成为核心业务支柱,但在2018年以后由于市场饱和,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占比略有下降。

(3)新业务在2018年崛起,收入占比逐渐增大。

波士顿矩阵

明星业务

餐饮外卖业务收入高、交易规模大,2017年起其交易额与收入均超过其他两大业务板块的总和,且增长率高,存在大规模、高增长的特点。所以将餐饮外卖业务归于高增长大规模的明星业务。

现金牛业务

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较高、交易规模较大,交易额与收入均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且没有明显的波动,存在稳定而增速较慢的特点。所以将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归于低增长大规模的现金牛业务。

问号业务

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板块的交易额与收入都是三大业务板块中最低的,与餐饮外卖业务的差距很大,但是近年其交易额和收入的增长率较高,存在规模较小而增长率高的特点。所以将新业务及其他业务归于高增长小规模的问号业务。

PARTTWO

美团并购大众点评

一、大众点评介绍

大众点评网于2003年4月成立于上海。大众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不仅为用户提供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同时亦提供团购、餐厅预订、外卖及电子会员卡等O2O(OnlineToOffline)交易服务。

二、并购过程

2017年,美团行使收购权收购大众点评剩余60%的股份。此次双方达成新的合作战略,改变了以往服务需要同时下载两个APP的消费群体利益分流的现状,也在无形中减少了双方因为竞争而带来的一定贸易摩擦。

并购后初期实施联席CEO制度,由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共同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共同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

2017年1月张涛不再担任新公司联席CE0,王兴成为了唯一CEO。原点评系的高管层或逐渐权力下行至职能部门层,或陆续离职,几乎均从美团点评的核心业务中全面退出。

2020年10月22日,美团点评于香港完成更改名称登记及更改股份简称为"美团”,标志着美团正式完成了对大众点评业务与人员的吸收整合。

三、并购动机

(1)停止无序竞争

美团和大众点评曾分别在团购领域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但为争夺消费者和商户资源而采取的低佣金率和补贴策略,使双方长期以来都无法实现盈利,持续的烧钱买市场造成了严重的资本浪费。由于O2O是当时互联网的大热模式,美团、点评还需要面对饿了么、百度糯米等背靠资本巨头的平台的竞争。因此为了避免持续的内耗,停止无序竞争,美团选择合并大众点评。

(2)优势互补,实现规模效应

业务互补:合并前美团和大众点评在团购业务上实行的是差异化战略,两者合并有助于美团所代表的电影和酒店等高频需求领域与大众点评的婚庆、丽人等低频领域形成互补。

地域互补:大众点评在一二线城市的深耕和美团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能力也将有机结合,形成地域优势的互补。

四、并购影响——市场竞争力

如图所示,美团的年度交易用户数在并购后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015年的2.06亿人次一直增长到2020年的5.11亿人次,增幅高达148.06%,虽然大众点评和美团在业务领域上高度重叠,但二者的重叠用户仅占15%,因此合并大众点评能够为美团带来明显的扩流效果。

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笔数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客户粘性大小。美团2015年至2020年的用户参与度情况如图所示,在并购大众点评以来一直保持稳定上涨趋势,且在并购后的中长期内增长速度逐渐提升。这得益于美团并购大众点评后,进行的平台点评信息整合后利用,在中长期开始发挥效用,美团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方案,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大大降低了其转移意愿,从而提升了客户粘性。

五、并购影响——盈利能力

由于2015年美团的外卖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受市场份额最大的饿了么的压力影响,业务拓展程度较低。同时,当年并购的大众点评的主营范围为到店、酒店及旅游,受横向并购的协同效应影响,美团该业务分部的收入迅速扩大。而在并购后,随着美团外卖市场的不断开拓,餐饮外卖分部收入迅速增长。同时,由于美团在完成并购后不断整合大众点评的点评信息和商户、用户资源,逐渐形成庞大的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成熟的数据分析体系,因此不断孵化出云端ERP系统、供应链方案等B端新业务,以及生鲜超市及非餐饮外卖服务类大零售新业务。

2015-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分部盈利情况

从餐饮外卖业务分部的盈利情况来看,如表所示。餐饮外卖业务分部的收入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其毛利率水平一直不高。2015年毛利率最低为-123.74%,并购后大众点评将原投入饿了么用以布局外卖业务的所有资源纷纷改投美团,全力支持美团外卖的业务发展,因此,美团的餐饮外卖分部在2016年不仅实现了51.26亿元的收入增长,同时受益于并购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美团开发出了自动派单系统,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从而使得外卖的主要销售成本骑手成本率不断下降,最终实现餐饮外卖毛利率的大幅度上涨,也为之后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正毛利率奠定了基础。

2015-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分部盈利情况

从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分部的盈利情况来看,如表所示,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分部一直是美团毛利率的主要贡献者。由于大众点评在这一业务分部优势显著,既拥有成熟的业务运营模式,又通过形成决策信息的行业壁垒显著提升了该类业务的平台导流效应,因此,美团通过并购大众点评后的优势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了该类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有效降低了该类业务销售成本中占比较大的线上流量成本,使得其收入与毛利率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这也成为了美团上市后实现首次盈利的基石业务。

2015-2019年美团新业务分部盈利情况

从新业务分部的盈利情况来看,如表所示,由于该类业务中的ERP和供应链解决方案B端赋能类业务(助力商户数字化升级)需要经过长期的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协同效应的扩散,且产品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因此在并购当年,该类业务的收益并不明显。但并购所带来的信息与数据资源能够很好的为分析商户运营难点及维护商户关系提供帮助,从而在长期提升该类业务的毛利水平。

PARTTHREE

美团并购摩拜单车

一、摩拜单车介绍

摩拜单车2015年由胡玮炜创办,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手机app的形式使用并支付,用户随时都能在上面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摩拜单车,这样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摩拜单车在创立之后很快便占领了共享单车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在19个国家运营,用户骑行总距离超200亿千米。

但随着哈啰和ofo小黄车等共享单车经营者的进入和发展,行业竞争加剧,大家纷纷采用价格战来吸引投资者和用户,在度过了这段低谷期后,摩拜单车选择大规模扩张的道路,但过高的营运成本以及低盈利现状导致其持续的亏损,由此引发财务危机,据统计,摩拜单车每月需4亿以上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除了每月承担数亿亏损以外,还有高额的债务,在这种情形下,很难再吸引投资者,因此,摩拜单车走上了被并购的道路。

2016年美团想要涉足出行领域,于是便有了要并购摩拜的想法。

2017年,随着网约车服务的上线,美团才开始显现其开展短期出行业务的信心,同年,美团提出想要投资摩拜,但摩拜没有接受。

2018年,美团决定要全资收购摩拜单车,同年摩拜与美团就并购事宜达成一致,美团以27亿美元为对价并购摩拜,并负责对其10亿美元外债进行偿还,美团董事长王兴出任摩拜单车的董事长。

2019年摩拜单车开始加入美团业务,在美团APP中上线,同年创始人胡玮炜离开,摩拜单车正式更名为美团单车。

三、并购动因

(1)腾讯的推动

腾讯是美团和摩拜的共同股东,腾讯目前占美团17.06%的股份,腾讯曾经拥有摩拜20%的股份,也是其最大股东,两家都是腾讯系的公司,腾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美团对摩拜的并购,其次,互联网企业的另一大巨头阿里完成了对饿了么的并购,在团购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竞争力,腾讯因此加大了对美团的投资,帮助美团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利润。

(2)美团的战略发展,形成服务闭环

美团餐饮、住宿、娱乐等业务发展日趋成熟,开始进军出行模块,2017年,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很受欢迎,因为很好解决了用户的短途出行需求,此时的摩拜风头正盛,拥有2亿多的客户群体,每天的业务订单量高达3000万笔,美团此时并购摩拜将很好的完善自身短途出行的缺口,美团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生活团购类企业,满足了近3亿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而这三亿人当中有一半以上为了进行团购都有短途出行的需求,因此,美团收购摩拜将会很好的优化战略布局,形成协同效应和服务上的闭环。

(3)摩拜单车需要战略转型

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很快进入饱和阶段,由于差异化程度较低以及运营成本的高昂,摩拜单车在资金方面受到打击,内部机制不完善,用户服务质量越来越低下,企业连续亏损,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被美团并购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并购影响——盈利能力

美团收购摩拜后,销售净利率大幅下滑至-177.06%,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美团在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其中,摩拜贡献45.5亿,可见,收购摩拜短期内降低了美团的盈利能力。

收购完成后,营业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都出现明显下滑,表明收购并未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

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越来越大,说明能应收账款能及时收回,存货周转率上下波动,说明企业业务销售情况不稳定。

五、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

2015-2020美团现金流量表

在并购活动中,为了尽可能避免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并购方都会尽可能采取最为合理的融资方式。美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许多大型企业都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美团中,不仅仅是由于美团本身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完成上市,且美团由于自身发展力水平较高,各个金融机构以及银行等都愿意为其贷款,所以美团的融资能力是不需要怀疑的,可供选择的融资方法也是很多的。如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所示,各个年度均为正值,表明其所吸引的投资金额要远远超过需要偿还的负债以及股东权益两者的金额总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6年起均为负值,且负值越来越大,是因为美团近些年不断地进行并购,使得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远高于现金流入。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015-2018为负值,表明企业经营亏损,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企业正大力开拓新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9和2020为正,表明企业的快速扩张得到了回报。

从现金和现金等物的期末余额来看,美团一直保持这充裕的现金流,流动性风险低,这是因为各大企业对美团的投资,使得美团有充足的资金储备,2016、2018、2019有短暂的下滑,是因为美团发生了一些并购都是以现金方式支付。

现金支付

此次并购案中,美团共支付给摩拜单车12亿美元现金,此外,美团还承担了摩拜单车欠下的10亿美元外债,这对于美团来说,其实是一笔较大的现金流出以及债务负担,可能会为自身带来现金支付风险。

美团在第二季度的流动比率为1.4,速动比率为0.8,而第一季度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2.65和0.97,两个指标在第二季度相较于第一季度均为下降状态,这一数据反映了美团在并购摩拜单车之后短期偿债能力发生了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局面不利于美团面对市场上的各项风险时做出有效防控。此外,根据数据显示,美团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162.93%,148.43%,可以看出,第二季度相较于第一季度呈上升趋势,说明美团在并购摩拜单车之后现金流减少,负债增加,虽然融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偿债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融资风险的分析,我们得知美团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有许多,其融资能力毋庸置疑,但持续进行并购活动会使得美团大量资金的流出,即使有再强的融资能力,也会引发一定的财务风险,大量现金流的支出,虽然不会改变企业股东权益,但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从美团偿债能力的长期趋势来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都大于1,表明美团的资产流动性较强;资产负债率在2015-2017年都达到140%左右的高水平,2018年突然下降,原因是美团的负债中,非流动负债占比较大,主要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1,014亿元,这部分金额是美团历年融资金额的汇总,在2018年上市之前,将转换成股本,属于明债实股,因此2018年上市之后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企业资金风险总体较为稳健。

股权支付

PARTFOUR

总结

美团并购大众点评,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产生了协同效应;美团并购摩拜单车,是为布局出行业务,获取更高估值,也是为获取用户流量,为美团进一步“引流”,但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显著,期待通过精细化运营使其长期效果显现。

平台垄断处罚

2021年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10月8日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还“二选一”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销售额的3%计34.42亿元罚款,同时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美团全面整改。

国家加强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严厉打击“二选一”等垄断行为,就是要避免我国平台经济陷入低水平竞争的循环,规范和引导平台企业转换竞争赛道,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效率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提高竞争层次和水平,进而推动技术和产业深层次变革,使不断涌现新的优质平台企业始终成为可能,使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更有后劲、更可持续,拥有更加光明、更加繁荣的未来。

美团需要吸取自此的经验教训,作为互联网第三大平台,通过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带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多元化的隐患

美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不断开展新业务,探索新领域,多元化发展显著。虽然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且在打车、零售等新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但是好的市场效果并不一定意味着盈利的实现。前期开发新业务所耗资金带来的巨额亏损能暂时依靠着融资缓解,但快速推动多元化发展的做法容易在未来埋下隐患。因此,美团专注多元化的同时,还需找准核心方向,才能长久健康发展。

THE END
1.8年大众点评太坎坷了从2016年开始用大众点评,用了大概两年,眼看就要v8了,每天充满干劲,可是突然改了规则,上升无望。年会聚餐等活动也没了,免费试我们城市也停了很久,就佛系用了一段,一直到去年有了透明的规则才从新认真用了起来。 然后就开始努力保级v7,认真写笔记写评价。但是不知道大数据怎么推这些笔记,有些流量个位数,明显不是因为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1283917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黑马点评(八)达人探店黑马点评达人探店黑马点评(八) -- 达人探店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IT技术背景下实现探店笔记的发布、查看功能,包括数据库操作、点赞功能的改进,以及利用Redis的SortedSet实现点赞排行榜的排序。同时解决了无限点赞问题并优化了点赞逻辑和查询性能。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https://blog.csdn.net/ros275229/article/details/138162227
3.我们走访过的3.5分餐厅,为什么悄悄涨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笔记很快获得更多用户的感同身受,热评区还给出了具体可以参考的标准和评分区间:“大众点评收录五年以上”,“3.4-3.8”或“3.8-4.2”。后来在传播过程中,评分档位逐渐演化成统一的名词:3.5分餐厅。 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典型缩影:消费者自发形成的生活智慧,又通过互联网发酵形成了共振,并https://www.lanjinger.com/d/231044
4.大众点评网(市场营销分析4p,STP)通讯业的STP战略和4P营销策略分析_其它技巧_PPT制作技巧_PPT专区。通讯业的STP战略和4P营销策略分析目标市场营销又称STP 营销或 STP 三步曲,这里 S 指 国际营销STP战略及4P策略分析——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为例 国际营销STP战略及4P策略分析——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为例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国际战略管理国际营销https://m.doc.wendoc.com/b5c5d6df2a9d86acad88ec36b.html
5.豆瓣亚马逊大众点评等评价机制都是怎么运转的?01互联网评分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为了深扒一下各平台的评分系统,运营社选择了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产品所携带的评分机制进行分析。 它们分别是:影视评价领域的豆瓣和烂番茄、游戏领域的 STEAM、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和所属生活服务领域的大众点评。 1)豆瓣 https://36kr.com/p/1546825868847104
6.消费者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获取餐饮优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获取用餐优惠的渠道中,66.15%消费者选择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50.97%消费者选择第三方领券平台(如返利平台),43.58%消费者选择商家官方领券中心,39.69%消费者选择线下门店,36.19%消费者选择金融平台(如信用卡App)。 https://www.iimedia.cn/c1061/102523.html
7.揭秘2024新奥精准资料免费获取之道大众点评身心馆在大众点评发布了:揭秘2024新奥精准资料免费获取之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作为即将到来的重要赛事,2024年新奥备受瞩目,各种关于赛事的资料、数据、预测等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http://lancestudio.cn/post/1473.html
8.震撼来袭!大众点评推广怎么收费:2025大众点评推广费用揭秘:如何大众点评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之一,吸引了无数商家在其上进行广告推广。在2025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了解大众点评的推广费用、合理预算和投资回报分析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点评推广的费用结构,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推广预算。 http://aglptj.jiuyu8.com/post/23221.html
9.大众点评网数据分析3、好评餐厅的人均价格分析 根据数据的散点图显示,上海的好评餐厅价格主要集中在50~200之间,500左右也很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消费水平。 4、各区商户平均价格 从各区商户平均价格柱形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黄浦区餐厅的平均消费是最贵的,为347.8元,而崇明区的只有58元,说明越繁华的地区消费水平也越高。 https://www.jianshu.com/p/9339a6613b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