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于明清时代的缅甸雾露河沿岸的老坑种极品翡翠一直是皇家贡品。除了进贡,翡翠还有官方的贸易的方式,据记载,同治到光绪年间经由广州海关进口的缅甸翡翠就高达6,708吨。
清代的翡翠分两个时期,一是乾嘉之时的翡翠,二是咸、同之后的翡翠。前者的翡翠材料多为云南的翡翠材料,多温润的质地,翡翠制品多为摆件,餐具,饰品(包括仿古件)。后者的翡翠材料多是缅甸进口的翡翠材料,多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制品多为首饰。但有高翠的玻璃种,冰种。高翠的翠材也很稀少,并难见大器。
妥善的保养会让翡翠越来越绿,但是这种绿不像第一种,能观察得到,而是来自于感觉。这就是因为保养得当,使得翡翠从各个方面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绿色更显,更绿。
材质美,翡翠的石材美除了包涵所有的玉石石材美外,它的色彩丰富,水头有好有差,但都不失温润亮丽。可根据需要做出各种美丽独特的艺术品。
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翡翠之所以被推重,应该就是那一抹翠色实在让人久久难忘吧,隆冬腊月中它是暖暖的绿,盛夏酷暑中它又绿得沁人心脾。关于翡翠一般认为到了晚清才开始使用,其实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翡翠作为地方贡品即已进入清宫内廷,而根据纪晓岚(1724--180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翡翠在乾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间就从鲜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跃成为价值超过和阗美玉的“玉石之王”了。观如今收藏于各处博物馆中的乾隆及嘉庆时期翡翠材质的宫廷摆件及玺印等,无不是制作极其精美的佳作,足见当时对翡翠材质的重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