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翡翠原石时,我建议一定要懂得玉料的产地和特征。否则就无条件做翡翠赌石生意。场口就是翡翠的产地,缅甸场口大大小小总共有2000多个,先说说常见的6大场口。
1,后江
后江赌石特点:玉皮呈灰绿色,大小均匀,形状规则,沙皮颜色多种,玉质细腻,常有蜡壳。一般所产的翡翠常满绿高翠,透光性好,结构紧密。所谓“十个后江九个水”做出来的成品取货很高,抛光后颜色会增加,行内称为“放堂”。
2,会卡会卡赌石特点: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但相比其他的场口,会卡的皮壳变现算比较好的,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头都好。会卡原石,虽然表现好,赌性偏小,但赌裂的几率相比也较大。玉石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赌石产量多、质量高,交易中经常遇到,因此必须掌握其特征。
3,木那木那场口,是翡翠市场上一个档次较高的种料,以鲜艳均匀的绿色、透明清澈的水头著称。是场区中重要且著名的老场口之一,该场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翡翠出名,该场口翡翠原石皮壳多为白盐沙皮。木那产出的翡翠基本带有明显的棉絮包体,像飘飘洒洒的雪花,但这并不影响其归属于高档翡翠之列。木那翡翠颜色也多样,有帝王绿,阳绿,黄阳绿色,还有阳绿满色玻璃种,偶尔也有水头好的秧苗绿色。木那翡翠的裂纹比较少,但翡翠的种变化较大,从豆种到玻璃种,以豆种、糯化豆种和糯化较多。
4,大马砍大马砍也叫达马坎,翡翠砾石滚圆普遍较好,翡翠砾石个体较小,5KG以上很少。
因为出所谓“黄夹绿”,很多初学者用手电筒打灯去看,超级漂亮,误认为这是冰种、玻璃种,其实灯光下的黄色是翡翠皮壳下面的雾,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黄翡。
大马砍场区不同场口之间翡翠皮壳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大马砍场口的翡翠皮壳较厚,呈灰色,且皮肉相杂,皮壳下必有雾,雾色多呈红、黄、黑、白色,其中红、黑雾的底子灰,黄、白雾的地质好。
一般“十雾九有水”,凡是皮壳与黄色相杂难分的,其玉色偏蓝,并多显蜂窝状态,颜色有褐色,红黄色,灰色,少见蜡壳。
5,莫西沙
莫西沙赌石特点:多是灰皮壳或者灰黑皮壳;多为坚硬的沙粒。特点:1.水头好2.起货率高3.种老4.肉细.5冰种玻璃种莫西沙这块最多。市面上种水好的料子大部分应该都是莫西沙出的。莫西沙石头一般都不大,所以都是拿来做挂件。透明度很高,深受业内人士的喜爱。
6,莫湾基
莫湾基赌石特点:由上到下分两层,上层为红色层和黄色层,下层为灰色至黑色层。常有蜡壳,多为黑乌沙料,皮厚,皮壳乌黑仿佛黑油漆,皮下有雾,蟒带有白雾及松花,一般种好,有高绿、块小的会有满绿
怎么判断原石
翡翠原石的皮都是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的一层风化壳,有了这层风化壳,翡翠内部的情况就十分难判断。赌石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经验、胆量、运气,当然还有财力。
想要赌石,我建议先从几个要点去观察赌石1场口,2皮壳,3雾层,4蟒,5松花,6癣,7绺裂,8肉
1依据场口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场口,即开采翡翠原石的具体地点,不同场口的翡翠有相同点,也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场口其特性相当鲜明。只要确定了场口,才能根据这个场口石头的特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石头的赌性。
2依据皮壳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皮壳,即翡翠原石的风化外皮,不同皮壳的不同表现决定了其内部质地的不同,皮壳的颜色有黑色、灰、黄褐、浅黄、白等色,依据皮壳的表现大致可估计出翡翠内部的色彩,底的好坏、种的老嫩和绺裂的多少等。
3依据雾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主要有白雾、黄雾、红雾和黑雾,雾虽然不能直接影响色,但是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志的多少,同时也是种老或种嫩的表现,因而雾是判断赌石场口、质量和真伪的重要标志。
4依据蟒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蟒,即在石头表皮上出现的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细沙形成的细条或块状,乃至缠绕整个石头的部分,有蟒的石头有的可以据此下赌,有的则必须在蟒上找到松花,方可下赌。
5依据松花判断赌石
翡翠赌石皮壳上出现的隐约可见的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条带状物称为松花,松花即是赌石皮壳上绿色的表现,即原来翡翠原石上的绿,经风化已经失色留下的痕迹,所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分布的疏密程度、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翡翠赌石内部颜色的状况。
6依据癣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癣是指在翡翠原石皮壳上出现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痕迹,以斑块状和条带状出现为最多,呈黑色、深绿色或者灰色的印记,癣与绿关系密切,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故民间有“活癣”、“死癣”之说。
7依据绺裂判断赌石
翡翠原石的绺裂,裂开的称为裂,愈合或填充了物质的称为绺,绺裂分为:原生绺裂,即和原石同时形成的,次生绺裂,即成岩后形成的,原生绺裂有些已被后期热液活动修复,或在后期的动力作用下受挤压而愈合,所以翡翠绺裂中大多数填充了后期形成的矿物,尤其是碎屑物质。后期的绺裂大多肉眼明显可见,行话称之为“筋”。
8依据肉判断原石
翡翠的“肉”存在于皮与雾的下面,是真正的翡翠。“肉”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界风化影响的翡翠原石。判断肉质的好坏,要根据翡翠的质地(行话叫“种”)透明度(行话叫“水头”)、“底障”(又称“底”或“底子”)等做整体评价。
种水简单介绍
业内有内行看种外行看色的说法
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绿),一百零八蓝”之说,用来说明水底种色的变化十分复杂,种类繁多较难鉴别。
简单的三个字,透明度。水头=透明度
种是翡翠晶体的粗细以及结合紧密程度的表现。越细腻,结合越紧密的就是种好或者种老,反之则为种嫩。
1.豆种
晶体粗大,明显。晶体超过一毫米的翡翠就叫豆种
2.糯种晶体相对豆种细腻很多,一般情况下,细糯就可以叫糯种,至于糯的好不好,就要看结合紧密程度和水头了。
3.细糯种
糯种细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叫细糯,细糯顾名思义就是糯种里面细腻的,很细,但是仍有晶体,细腻的糯种。透光看依旧不通透,有极轻微的颗粒感。因为结合的紧密,大部分情况水头看着会比普通的糯种好。
4.糯化种无颗粒感,全程晶体无缝连接,看上去整体一致协调。种老的说,棉基本干净。就算有棉也会是那种规则的种老棉(雪花棉)
5.糯冰种
糯冰种一般是指比冰种略浑浊的种份,就像杂症略多的冰一样,也有学者将其归类为冰种。糯冰种翡翠的通明度更低些,而且在翡翠内部常会散布很多细微的杂质组合,内部结构朦胧不可分辨,棉质化在结构内部,给人觉得不但浑浊更显得不够纯净。透明度好、水头好的糯化种是可以达到冰种水平的一种翡翠品种,为了区别普通的糯化种,这样的也叫冰种化底,糯冰的质地非常漂亮。
6、冰种
质地与老坑种有相似之处,无色或少色,冰种的特征是外层表面上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冰,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若冰种翡翠中有絮花状或断断续续的脉带状的蓝颜色,则称这样的翡翠为“蓝花冰”,是冰种翡翠中的一个常见的品种。冰种玉料常用来制作手镯或挂件。无色的冰种翡翠和“蓝花冰”翡翠的价值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其实际价格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喜爱。冰种是中上档或中档层次的翡翠。
7.玻璃种玻璃种是翡翠中透明度最好的等级,也称为“水头”最好,质地纯净、细腻、无杂质、裂、纹、敲击翡翠音质清脆,颇符合玉质金声的传统说法。玉石透明度高,玻璃光泽,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玻璃一样清澈透明,属于高档翡翠。
8.干青颜色鲜艳但分布不均,且分布多黑色斑点,底子粗糙无透明度。
种水区分
翡翠的种和水是两个概念,种是指翡翠的结果与构造,水是翡翠的透明度和表面反光。其实水是种的外在表现,种是水的内在起源,两者是因果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统一体。种水好的翡翠,结构紧密,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强,看起来有灵感:种水较差的翡翠,晶体结构不过致密,组成的矿物颗粒不够细腻,有些甚至用肉眼可以看到矿物颗粒。种水的好坏,是翡翠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人们根据翡翠的种水特征,将翡翠划分为很多种类,以形成年份为参考划分为新种和老种,“新种”“老种”是相对而言,因为没有量化的标准,所以一般人比较难理解。还有以种水的特征划分,常见的有:玻璃种、冰种、糯冰种、糯化种、细糯、糯种、豆种。
也有些划分的更多更细;比如冰种又分为冰玻种、高冰种、冰种、冰糯种等,
翡翠原石各个部位的种水不同,也可以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种水,比如糯冰和冰都同时存在于一块翡翠上面。但是整体都是相同或相近,不同种水的差别比较细微,比如玻璃种可能和冰种共生,或者和糯种共生,但不太可能和豆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