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消协指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电池故障、单方面“锁电”、虚假宣传、霸王条款、充电桩安装难、二手车市场乱象等问题成汽车消费领域的投诉热点。
热点一:
电池故障等质量问题频出
热点二:
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误导消费者
一是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缩水。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宣传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不符问题,部分品牌型号汽车冬季续航里程甚至“腰斩”或“膝盖斩”。
三是销售承诺不兑现。如销售人员为提升业绩,随意承诺诱导哄骗消费者购买汽车,事后又无法兑现此前承诺引发纠纷。
热点三:
充电桩安装困难、售后服务体验不佳
一是充电桩安装难过小区物业关。一些小区物业以电容量不够、车位不足、无固定车位等为由拒绝为业主安装充电桩出具同意书,但同时又引进第三方充电桩公司在小区设置公共充电桩,业主充电需支付更高的费用。甚至有小区物业要求业主额外缴纳一定费用才同意安装。
二是充电桩安装难过开发商关。一些新建小区开发商及其关联物业公司为售卖高价充电车位,以消防安全为由拒绝为已购买固定车位的业主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证明。
三是公共充电桩建设数量不足。公共充电桩分布区域不平衡,部分地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充电桩覆盖面不够、数量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充电需求。
在车辆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多次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二是汽车维修过度保养或欺诈;三是4S店转让,消费者权益受损;四是车企倒闭退市,消费者车辆售后无保障。
热点四:
二手车市场乱象丛生
针对二手车市场,《报告》认为,二手车交易中主要存在隐瞒车辆真实信息以及价格乱象丛生等问题。
前者主要表现在:一是隐瞒车辆过户次数。如一些二手车平台销售人员宣传车辆为未过户车,但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有多次过户记录。二是隐瞒车辆瑕疵信息。如掩盖车辆剐蹭痕迹或隐瞒车辆维修记录、事故记录、泡水信息等。三是修改调低车辆行驶里程,如消费者购买时表盘显示车辆为低里程数,但购买后检测发现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数远高于表盘显示里程数。
后者主要表现在:一是虚构车源,低价诱客引流。一些二手车平台为增加交易机会,在网上发布虚假低价车辆信息,消费者前来购车又告知车辆已经被售出。二是巧立名目乱收费。由于二手车交易无明确收费依据,一些二手车交易市场借机巧立名目收取“拆牌费”“解抵押手续”“交易服务费”等费用。三是骗取定金。一些不良二手车经营者以非法占有消费者钱财为目的,在消费者支付完购车定金后,人为设置障碍使得车辆无法顺利过户,并以消费者违约为由骗取消费者定金。
原标题:中消协发布汽车消费四大问题点名电池故障、虚假宣传等投诉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