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事件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体被发现。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当然,科学结论是一回事,胡鑫宇家人是否接受是另外一回事,社会公众是否相信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其实涉及三个不同的学科,“法医学”“心理学”“舆论学”。
不过,发布会通过对于,遗体发现情况,现场勘察情况,遗体检验情况,心理刻画情况,录音鉴定结果给予了充分的回答。基本上可以回应社会公众的疑惑,如果还是不信,坚持什么“阴谋论”,只能说“醒醒吧,该吃药了……”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胡鑫宇”事件就是一场认知战!
在留言中有读者说:
如果傻被带节奏,全国这么多人都很傻吗?
下面这句话可能有一些有“引战”
很遗憾,是的全国有这么多人都很傻……
先别忙着取关,这并不是圆方说“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针对中国人民的“认知战”就在我们身边,且让圆方细细说一说……
所以全国很多的人的良知,感情,“傻傻的”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傻傻的”去攻击政府,去带来社会恐慌了。
而在这次的“发布会”中也专门通报了:
胡某宇失踪事件发生后,少数人为博眼球、蹭热度,引流牟利,恶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拼接炮制虚假视频,造成恶劣影响,扰乱社会秩序。
公安机关已梳理掌握网上杜撰虚假事实、制作虚假场景、炮制虚假录音、拼接监控视频、假冒事件当事人等五大类共计120余种虚假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给当事人家属带来巨大伤害,干扰公安机关正常调查和搜寻工作,同时误导公众认知,向公众传递不良价值观,挑唆对立、引发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圆方相信,这里面提到的“五大类”,120种虚假信息。再加上虚假录音,拼接事情,假冒当事人,这个没有专业团队评估,操盘,运作,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持续的买热搜造热点,是做不到的。
根据网络传播的判断,这些“谣言”想造成这样的舆论影响力,动员这么多媒体账号传播,买流量做分发,所花费的金额绝对超过了“千万级”。
上千万的花费,这明显违反了“个人网红”想要炒作起号的成本。一定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人知作战。
目的就是,向公众传递不良价值观,挑唆对立、引发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有人说,这个开完发布会解释清楚不就行了么?不至于是认知战吧?
实际并不是这样,原因有三:
一、很多人群谣言可以触达,可辟谣触达不了。
经过几个月的渲染,中间什么“器官偷买卖”,什么“政府黑社会”,什么“社会不安全”,到现在都有一批人“深信不疑”。
而且这次的操盘团队启用了许多的针对细分群体,特别是中老年的中小隐藏“自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平常就是一些,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做一下音频视频舆论八卦阴谋论之类的吸粉。而这次被启用通过短视频虚假录音定向传播,而这些受众看到的谣言,但未必会看到“辟谣信息”。
二、事情可能说清楚了,但坏印象已经留下了。
挑动这些议题,有的无中生有,有的放大了琐屑的小事,有的把正常的事情,借着大家的知识盲区恶意解读。
这样,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即便“国家”什么都没做,也没想做什么,但是却在“公众心中”,条件反射有了一个“不好的感觉”。三人成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还记得。
三、被动应战,会让我们的舆论工作疲于奔命。
中国一年,因为各种原因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件高达数万起,其他的客观问题也不是没有。如果想炒作,一个车祸,一个事故都可以。今天炒作一个,明天炒作一个,我们的舆论肯定是疲于奔命。
所以,圆方建议,深挖这次事件背后的各类账号,凡是有“造谣”“编造”情节的(传播可能是被欺骗了先不说),不应该按照简单的“扰乱社会治安”去处罚,应该去调查该账号背后的资金链,利益链,看看有没有海外资金或者团队教唆支持。
同时,对于调查结果公之于众,不管是涉及到“官媒”还是“自媒体”,查实一个处理一个。“乱世需要用重典”,既震慑了后续的犯罪,又能够教育群众。
要不然,我们的舆论工作可能会继续这样“被动下去”……
最后,这次事件调查清楚后,肯定有别有用心的人,把矛头指向“胡鑫宇”的母亲,指责她。虽然她在教育上有一些问题,在舆论炒作中被利用,但是作为母亲痛失爱子,寻子“念子心切”这些都可以理解,不必苛求。
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圆方呼吁大家不要打扰胡鑫宇家人,让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