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在两会之时,李书福表示:目前吉利汽车在杭州湾有上万名工程师在搞研发,下一步将扩大研发队伍,今后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汽车研发人才将达到3-5万人。
1、吉利宁波杭州湾研发中心
吉利汽车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已有上万名工程师在搞研发,下一步还将扩大研发队伍,今后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汽车研发人才将达到3到5万人。如此多的工程师集结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到底在研究什么?
坐落于宁波市慈溪市杭州湾的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规划于2013年,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
由整车研究院、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汽车创意设计中心构成,拥有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具备独立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电器的自主研发能力,能够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
研发中心整车试制中心运用沃尔沃试制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样车试制产品预验证、工艺预验证和管理预验证工作,可实现10款车型柔性化混线精益制造,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整车试制中心。
作为吉利的研发大本营,这里承载着吉利汽车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的重任,与瑞典哥德堡和英国考文垂的研发中心共同构成吉利汽车全球化多点布局的研发体系。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拥有多项中国甚至是世界之最,比如拥有68个试验台架的动力总成中心,规模国内第一。
按照规划,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每年将全新开发5款新车型、3款发动机及3款变速箱,整车试制每年规划为2400台,目前研发中心已拥有各类研发人员1万余人。
2、吉利瑞典哥德堡研发中心
对中国人来说沃尔沃确实可以代表哥德堡,但哥德堡绝不只有沃尔沃这么简单。还有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全新品牌“LYNK&CO”未来产品“命脉”——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英文简称CEVT。
研发中心设立在瑞典哥德堡市的Lindholmen科技园,2013年9月,CEVT投入运行。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位于瑞典哥德堡的CEVT归属吉利控股集团领导,由吉利汽车集团负责经营,其担负研发的全新品牌LYNK&CO,与现有吉利汽车集团品牌平行。
即打造一个能使沃尔沃和吉利两个品牌同时受益的中级车架构,这一架构将构筑零部件采购、技术标准的统一载体。在这一架构基础上,两个品牌将分别构建适合自己的产品平台。行业内人士分析,吉利公司在瑞典哥德堡建立研发中心,标志着吉利对于沃尔沃的整合已进入深层次的互助共赢阶段,这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借鉴。
CEVT研发中心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控股旗下子公司,也是吉利汽车集团全新品牌LYNK&CO未来产品研发的主战场,同时也负责部分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的产品开发,其CMA架构是涵盖从A0级到B级车同平台研发的全新架构。
CEVT的工作范围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所有产品未来战略产品以及研发平台的方方面面,无论从共享架构、底盘、动力总成、到传动系统,直至上车体以及车型外观设计,还包括整车采购、质量管理以及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等。
CMA是由沃尔沃和吉利联合开发的模块化架构,投资规模约为200亿人民币,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提供下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构架体系,并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对未来紧凑型产品的多重需求,以期在沃尔沃和吉利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共享,包括沃尔沃XC40以及全新LYNK&CO品牌旗下产品都来自这个平台。
比如吉利与沃尔沃未来所有产品的车内空调系统就将基于CMA模块化架构开发。这一模块通过在整体架构上替换部件,未来车型搭载的空调组块就可以根据性能分五级变化。研发中心表示该平台的所有知识产权将归属吉利控股集团。
3、吉利英国考文垂研发中心
2015年吉利在英国投资5000万英镑(约合4.9亿元人民币),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和新工厂,研发和生产9种不同车型,包括集团将推出的轻量化新能源商用车。值得一提是,未来在英国工厂生产的多款商用车,都将出口全球市场。
此前吉利已在英国考文垂市的安斯蒂地区斥资2.5亿英镑(约合24.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一座新工厂,用以生产全新一代伦敦出租车,并销往全球各个市场。
据了解,该工厂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在吉利再度投资5000万英镑后,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亿英镑。扩建后的项目将新增用地37,000平方米,其中研发中心和生产设施的面积达到31,000平方米,比原计划扩充了近1倍。
对于在英国扩建项目,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将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英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基础和原创性人才优势,通过在英国设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不断研发推出引领技术趋势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4、吉利杭州研发中心
除研发中心外,吉利汽车也针对产品造型开设了四大设计中心,分别建设于美国洛杉矶、西班牙巴塞罗那、瑞典哥德堡以及中国上海。由四大设计中心设计出的第一款产品是吉利博瑞,其充满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第二款车型——吉利博越。未来吉利汽车将依托四大设计中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充满个性的新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花絮------------------------
(下面内容是国内某汽车研究院汽车工程师发表于某网站的回复,对小编有所触动,因作者使用了匿名,所以小编联系不上,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先说说我自己做的,我是做发动机控制系统方向的,这方面中国人在十年前还很薄弱的,这些年联电,德尔福这些巨头这方面简直赚疯了,基本就相当于垄断,而且因为垄断,小单子他们鸟都不鸟你,当年重庆某民营企业想搞汽车,那时候刚要上国三排放,业内知名大佬去找德尔福,开口先要了1000w开发费,据说连茶都没喝上一杯。
现在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定团队,水平倒是不比他们的标定工程师差了,发动机在我们手里,可能比他们做的更好。当然,控制系统仍旧是别人的,我们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学习而已,下一步,则是建立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
据我所知,现在有几个国内的研究院已然是在这方面下了本了。国产的标定公司也有了好几家,不过还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且据被这些巨头刻意打压,某企业在招标一家国产标定公司后,他们一套系统直接降了500多!——他们就是要垄断才能赚取高额利润。
咱们知道,其实发动机设计是比较难的,更别说现在因为排放油耗的原因,我们现在需要更先进更复杂的发动机。普遍国内的设计能力是比较差的。实力太差的,可能就直接外购发动机;高一点点档次的,仿制;某些有后台的,用合作伙伴的,比如赚最多钱那位,用的通用的;还有一些,选择和avl,fev这样的企业合作开发,价格也高的离谱但是做的东西不一定靠谱;而有的企业,是实实在在的在自己搞开发。
就我现在了解的情况,有国内两个研究院现在的水平,应该是在AVL,FEV的水平之上的。当初几大汉奸赚着别人施舍的几个子儿,说着中国人自己搞汽车时机还不成熟啦,市场体量还不够啦,不仅自己不去搞研发,还巴巴的给别人当狗,拦着国内其它的比如奇瑞,吉利等不让给准生证,现在已然被别人甩了两条街了。
我现在年薪还不到二十万,也有出35w挖的,但是还是留了下来,不是不心动,想着生活压力不算大,能做自己觉得喜欢的自己觉得有意义事儿。容我小装个B。
当初毕业吃散伙饭的时候,喝多了跟兄弟们在学校旁的天桥上对着车流撒尿,几个人说过一句装B的话:“希望以后路上开的都是咱们搞的车,为中国汽车而奋斗。”也不知道当年的兄弟还记不记得当年吹过的nb。
现在国内汽车行业整体上还是要比别人差一大截,也许多点踏踏实实干事儿的如我一般的SB,有愿意真金白银砸下去的企业,再加上某些吃够了肉的企业别再给下套拦路,国家再给点支持。也许咱们的汽车行业也能跟航天业一样强大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