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是哪个?比亚迪(002594)?
从市值角度来看,这个答案没错。6月10日,比亚迪A股收涨8.19%,报348.8元/股,总市值达10154亿元,成功突破万亿。
但大家知道比亚迪全年收入多少吗?2021年,比亚迪实现营收2161.42亿,归母净利润仅30.45亿。
什么概念呢?
上汽集团(600104),2021年营收7798.46亿,归母净利润245.33亿。也就是说,单看营收,上汽接近比亚迪的4倍。比较利润,上汽约等于8个比亚迪!
而上汽市值,只有2000亿,约为比亚迪的1/5。
诚然,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但对标上汽,比亚迪如果要撑起万亿市值,至少需要做出40倍的成绩!
比亚迪今日这份估值,究竟透支了多少年的利润?其未来处境,又是否真有想象的这么乐观?
一、毛利率腰斩,或许只是开始
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代表,比亚迪就能吃到这份红利。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下游市场越大,对上游的需求越多,那么倒逼上游的价格就会越来越高。
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只有5万元/吨。2022年初,碳酸锂价格已经飙到了50万元/吨。在整个市场还在爬坡的时候,原材料价格已经涨了10倍。
随之而来的,就是比亚迪毛利率的腰斩。2020年,比亚迪综合毛利率高达20%+。而如今,毛利率仅剩12%+。
居高不下的成本,已经扼住了比亚迪的咽喉。
所以,就有了比亚迪拟在非洲买6座锂矿的消息。虽不知消息真假,但至少助力比亚迪冲上了万亿市值。
只是,在资本市场狂欢的同时,还需保持一丝理智。
全球锂资源,澳洲锂矿+南美盐湖占了将近80%。其中几大核心资源,也基本都名花有主。这个时候能轮的上比亚迪去收购的项目,真的是捡到了漏,还是本身就不具备经济性?
如果比亚迪真的选在这个时候出手,只能说明,原料涨价,已经快要让比亚迪不堪重负了。
然而这种时候,把上汽拿出来,和比亚迪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比较,你会特别惊讶的发现,比亚迪简直暴利。
说明什么?说明新能源汽车更赚钱吗?不,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利润水平,很可能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上汽所代表的,是已经成熟的传统汽车产业。事实证明,造车,就是这么微利。
比亚迪毛利率更高,是因为需求增加会继续推高成本,同时竞争加剧,会迫使终端逐渐压低售价。这也正是市场普及的必经之路。
比亚迪看似毛利率已经砍半了,殊不知,这很可能只是开始。
二、期间费用降无可降,规模经济希望渺茫
那么,毛利率越降越低,车企出路在哪里?
从财报来看,上汽可以靠微利活下去,比亚迪却未必。
1期间费用降无可降
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上汽毛利率分别是9.63%、9.37%,净利率分别是4.47%、4.2%。同期,比亚迪毛利率分别是13.02%,12.4%,净利率分别是1.84%,1.36%。
发现了吗?
第一,车企利润率都在进一步下降(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必然也会受到上游涨价的影响)。
第二,比亚迪拿着高3%的毛利率,却赚着低3%的净利率。
更诡异的是,如果直接比较期间费用,你会发现,比亚迪已经把各项支出压缩到相当低了。除了研发费用外,销售和管理费用率都低于上汽。而对于比亚迪这种靠新能源技术领先的车企,让它把研发砍掉也不合适吧?更何况,从绝对规模来看,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还不如上汽。
这就意味着,比亚迪的经营费用,基本上已经降无可降。
2规模经济希望渺茫
那么矛盾出现了,为什么毛利率高费用率低的比亚迪,净利率还远不如上汽?
这个答案的关键在于——投资收益。从历史数据来看,上汽每年靠投资收益,贡献了60%左右的利润。
而这个投资收益,并非上汽不务正业,把钱全部拿去炒股。而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两个相当重要的合资厂没有并表。合资企业所赚的钱,都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体现在了上汽的财报上。
换句话说,我们从财报上看到的上汽,并不完整。其实质营收,至少翻倍。而综合净利率更高,只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综合毛利率更高。
第二,摊薄后的期间费用率更低。
若是后者,则说明上汽胜在了规模经济。
前面我们说,上汽营收是比亚迪的四倍。现在看来,远不止如此。这个业务体量,是比亚迪难以超越的。至少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希望渺茫。
三、赚钱全赖补贴,外加财技美化
毛利率腰斩,期间费用降无可降,净利率徘徊在盈亏平衡的边缘。看到这,你可能觉得比亚迪的处境已经相当不乐观了。可惜,这还不是全部。
1微薄收入,补助占75%
2021年,比亚迪实现归母净利润30.45亿,净利率1.8%。乍一看,少的可怜。再一看,其中竟然还包含了17.9亿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实际只有12.55亿。
所谓非经常性损益,顾名思义,就是今年有明年可能就没有了。这将对比亚迪的盈利能力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在非经常性损益项下,政府补助占了22.63亿。也就是说,比亚迪当前盈利,仍有约75%来自于政府补助。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毫无疑问正在发生的。可以预见,未来伴随比亚迪毛利率腰斩的,或将是净利润下降3/4。
2财报美化,少记20亿研发
再回到当下再来看,这12.55亿的扣非净利润背后,竟然还暗含着财报的美化。
前面提到,比亚迪只有研发费用率高于上汽。事实证明,这项相对较高的支出,给比亚迪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2021年,上汽研发总投入206亿,资本化9亿,资本化比例4.5%。
同期,比亚迪研发总投入106亿,资本化26亿,资本化比例高达25%。
假如按照上汽的研发资本化比例计算,比亚迪至少需要再多记20亿的研发费用。照此来看,比亚迪扣非后,甚至都没有实现盈利。
四、汽车销量增长,速度大不如前
财务层面,比亚迪惨不忍睹。业务层面,比亚迪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但是,拉出比亚迪过往的销量数据,会发现一个问题。2021年2月-11月,是销量攀升的黄金阶段。也正因如此,去年一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热度空前。
但自去年12月开始,销量增速明显放缓。考虑到年节等因素影响后,我们可以忽略今年2月的销量洼地和3月的突然起量。但平滑后,销量的爬坡速度也明显大不如前。
2022年已经过去了小半年,虽然还不能给全年完全定调,但上一年的高增长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鉴于2021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今年的同比数据或许还很好看。但瞒的了一时,瞒不了一年。
如今,比亚迪外有销量放缓,内有盈利堪忧。今年初比亚迪宣布:涨价。但在销量增长放缓的阶段涨价,就得承担市场流失的代价。
更何况,新能源汽车提价,明显与推广普及的初衷相悖。而比亚迪还拿着高额补贴。
补贴和暴利,从来就是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