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上海实施方案闪亮登场

《实施方案》主要包含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证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即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协同有序、坚持需求牵引、坚持包容开放的原则。该等原则要求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提升自主创新活力,完善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增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共识,推动部门协同、行业协作、上下游联动,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发展合力;主动顺应经济、生活、治理新需求,以需求持续牵引技术迭代、模式创新、生态培育;同时要建立开源开放、资源共享合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上述原则也是《实施方案》对《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市场主导,跨界融合;开放合作,安全可控”原则的深化和落实。

2、发展目标

3、重点任务

(1)紧盯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配套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体系

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前瞻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

聚焦车规级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达、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关键领域,推动核心部件攻关。

构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完善网络及数据安全、软件升级等测试和评价技术,构建“可兼容、可移植、可维护”的软件功能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平台。

(2)抢抓新终端布局,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先机

完善软件开发环境,支持企业开发面向资源管控、信息共享、高度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培育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打造先进技术引领的智能驾驶终端。

支持打造集生活、办公、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座舱终端,加快构建以智能座舱为平台、应用软件为载体、数据交互为纽带的车联网应用生态圈。

开发车载智能通信终端,鼓励在特定区域、特定场景行驶汽车预装智能通信终端。

加速智能驾驶终端、智能座舱终端和智能通信终端技术集成和产品应用,加快自主技术迭代,推动行业标准定义。

(3)加快新生态培育,形成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体系

增强整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多层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加快布局一批骨干企业。

鼓励汽车与5G通信、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定位等新技术加速融合,畅通汽车终端、云控平台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数据流。围绕智能出租、智慧公交、自主泊车、智能充电等布局智慧出行新生态。

(4)打造新空间格局,拓展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空间

高起点规划建设临港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支持临港开展全域、全场景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支持嘉定区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应用环境,拓展高等级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和示范应用领域,加快特定场景商业运营落地,加快由“汽车制造”向“汽车智造”转型。对浦东新区、奉贤区、宝山区、金山区等区域提供多维度支持,打造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集群。

(5)推动新应用落地,布局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场景

理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数据采集管理机制,加快异地测试评价成果认可机制落地,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测试评价机制。

支持智能重卡大幅提升智驾能力,推动运营方式向减人化转变,加快商业运营落地,探索无人化运营。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应用,逐步从港口物流向干线物流、城市末端配送等场景延伸,全力推进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领域应用。

探索智能出租可持续运营模式,支持商业运营。支持智慧公交、无人清扫作业车辆、外卖零售无人车等车型的示范应用,加快布局多车型、广覆盖、高级别示范应用场景。

(6)夯实新基建配套,超前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路网设施

支持现有开放测试区域加快推进设备和系统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路侧设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加快5G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建设落地,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支持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企业在应用试点范围内开展高精度地图业务,探索地图众包等新型模式。健全高精度地图安全监管措施,探索高精度地图数据安全保密新技术,开展地方标准体系研究。

支持跨领域合作组建新型市场主体,探索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机制。

(7)强化新规则保障,营造安全有序、包容创新的制度环境

梳理现行规章制度和标准,重点在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准入、无人驾驶测试、商业运营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实施、可落地的优化方案,加快推动实现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立法。

推动建立覆盖基础通信、复杂环境感知等多种技术综合标准体系,推进企业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协同,建立符合城市特色、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制订修订。

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应用监管体系,优化事前产品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应用监管,持续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能力评估、监督检查、违规事件处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和地理位置信息安全监管。

4、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在市发展改革委设立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协调办公室,综合协调推动重点工作有序实施,各部门、各地区加强协同。

(2)定期梳理并滚动实施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基础设施配套等重要领域的重点项目;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制度规则研究,动态更新制度、规则、标准优化清单。

(4)加大国内外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引进力度,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完善人才创新“容错”、考核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充分尊重、创新驱动、宽松包容的创新科研环境。

(5)深化推进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互信互认互证。推动开展区域级、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和商业运营,推进区域协同。

二、《实施方案》在《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延伸

1、量化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而《实施方案》不仅给上海市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定下了到2025年实现5,000亿元产业规模的目标,同时也以数字量化的方式明确了届时拟实现的汽车产业结构,即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全部新车的生产比例超过70%。与《发展战略》的宏观愿景相比,《实施方案》定下的目标以数字方式进行了细化,正如《实施方案》全文中共计20次出现的“加快”一词所展现的信息,量化后的发展目标凸显了上海市在快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2、增强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整车企业培育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核心能力,围绕前瞻技术开发、整车集成应用、核心装备攻关、出行服务保障,布局一批示范创新项目,扩大高端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发挥整车企业的现有优势,推动上海整车企业自主形成全面的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既是对《发展战略》“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目标的深化,同时也契合了《发展战略》有关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战略目标。

3、释放国资国企改革活力

4、建设临港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

5、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测试评价机制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数据采集管理机制,加快异地测试评价成果认可机制落地,减免中小企业测试费用,降低创新活动成本;针对同一测试主体的同类自动驾驶配置方案,可对升级车型的申请程序适当精简优化,压缩审核时限。该等简化测试审核过程,降低测试成本的支持政策如果能够最终落实,将可能显著减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企业,尤其是小规模初创企业的发展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进程。

6、深化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和认定机制

如前所述,《实施方案》中共计出现20处“加快”、5处“加速”,可以看出上海市政府对于率先全面展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版图的迫切和希冀,也侧面体现了这一领域时不我待的发展进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实施方案》不仅会作为上海地区全面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冲锋号,可能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整体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新的阶段。

THE END
1.北京市首批4项车路云一体化地方标准发布自动驾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北京市首批4项车路云一体化地方标准发布,北京市,车路云,自动驾驶,地方标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NKS750519QIKK.html
2.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2016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时,技术图中第一次定义了两个大的方向:网联化等级和智能化等级。网联化等级概念是中国首次提出并且给出了明确网联化分级制度。在该技术图中首次明确了提出了网联化等级的概念。同时也给出了中国特有的智能化等级划分。 https://www.jianshu.com/p/52d168390017
3.国内首次!自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权责划分→发生交通事故时权责认定做出划分 这是国内首次对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作出明确规定 新政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高阶自动驾驶日趋成熟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万里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已紧紧和数字化联系在一起,具体表现就是以电动化为载体,集多项智能网联化技术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11576
4.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已经明确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作为两大核心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进相关产业体系的建立。欧盟委员会通过建立合作智能交通系统平台(C-ITS platform)推进欧盟国家的车联网部署,促进整个欧盟范围内的投资和监管框架的融合,以推动从2019年开始部署C-ITS业务的计划。为http://gjzx.zjtu.edu.cn/content/zcjd/202210/27.html
5.一文详细描述自动驾驶V2X车路协同系统技术北斗产业资讯四、车辆网联化规范等级分类 依据C-V2X为车辆给与交互信息、参与协同控制水准的不一样,车辆网联化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网联帮助数据交换系统,网联合作认知能力以及网联合作战略决策与控制。 1.网联帮助数据交换系统 依据V2I、V2N通信,进行导航条、地面状况、交通指示灯等辅助信息的得到以及车辆行驶与驾驶人员操作过程https://www.qxwz.com/zixun/037673074
6.车联网白皮书(网联自动驾驶分册)51CTO博客二、网联自动驾驶的需求及典型应用 (一)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 1.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应用尚未成熟 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划分的L0-L5 的自动驾驶等级来看,目前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正处于L2-L3 等级的落地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和应用规模仍然较小,先进辅助驾驶系统功能(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仍然是https://blog.51cto.com/lovebetterworld/3312409
7.车联网网联化等级划分主流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2021年)备 务等 V2N 车载终端、接入网/核心网、云平台 车辆导航、车辆远程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娱乐服务等 1 1车联网网联化等级划分 按照车联网为车辆提供交互信息、参与协同控制的程度,参照车辆智能化分级,网联化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目前处于“网联协同感知”发展阶段:网联化等级划分 网联化等级等级名称 等级定义 https://wenku.baidu.com/view/6f125b35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e.html
8.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会如何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未来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的新需求。本文聚焦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多域电子电气架构,并从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四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展望了我国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前景。 https://www.eet-china.com/mp/a294903.html
9.智能网联汽车的5个等级是什么皆电智能网联汽车的5个等级:辅助驾驶阶段(DA)、部分自动驾驶阶段(PA)、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CA)、高度自动驾驶阶段(HA)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FA)。 【皆电 精选问答】智能网联汽车的5个等级:辅助驾驶阶段(DA)、部分自动驾驶阶段(PA)、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CA)、高度自动驾驶阶段(HA)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FA)。 https://m.geeknev.com/296/2962434.html
10.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卫星定位白皮书驾驶自动化等级与划分要 素的关系如表 2.2-1 所示: 分级 0级 1级 2级 3级 表 2.2-1 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等级 名称 应急辅助 车辆横向和纵 向运动控制 驾驶员 目标和事件 探测与响应 驾驶员及系统 动态驾驶任 务接管 驾驶员 部分驾驶辅助 驾驶员和系统 驾驶员及系统 驾驶员 组合驾驶辅助 系统 有条件自动http://www.caicv.org.cn/index.php/newsInfo/downLoad?id=3152
1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与控制功能,能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交集。此外,车联网还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丰富的车载信息服务,并服务于汽车智能制造、电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24/09/17689625_673683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