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四化”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近日,在以“智造旗技、创领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一汽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上,多位行业专家以“未来制造新范式”为主题,围绕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随着汽车的属性逐渐变化,相对应的制造模式会如何改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整个汽车行业开始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人们不断探索智能电动汽车和未来出行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交通系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因此而改变。

近日,在以“智造旗技、创领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一汽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孟宪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邹恒琪等行业专家以“未来制造新范式”为主题,围绕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随着汽车的属性逐渐变化,相对应的制造模式会如何改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产品创新竞争是发展关键

1953年6月下旬,一汽动工在即,毛泽东写下“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1个字。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刻着这11个字的汉白玉基石扎根在了长春,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印下了第一道“车辙”。

7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创新、从合资到自主,经历阵痛后发展壮大。如今,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

在百年一遇的产业变革中,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标志的“汽车新四化”,为汽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也遭遇了产能过剩、整车厂盈利能力不足、电池资源消费过度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电池系统的价格占整车价值的50%-60%,为了追求更高的续航里程,许多汽车企业纷纷为产品搭载大容量电池。数据显示,每天行驶五六十公里的用户占80%-90%。

赵莲芳提醒说:“汽车产品大量地搭载大容量电池,对整个市场的盈利能力是一个挑战,同时也要警醒,是否会发生资源消费过度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统筹考虑存量车和新车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技术路线。考虑到充分利用现有研发、生产、供应链、加油基础设施资源,碳中性燃料内燃机技术路线是综合生命周期碳排放最低、社会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之一。

碳中性燃料动力的发展需要有技术中立的、基于排放源头的碳积分政策环境的支撑,技术中立亦是乘用车动力“双碳”战略产业政策发展的必由之路。赵莲芳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资源消耗的问题。

何毅则从产业政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汽车新四化”与轻量化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其中,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何毅表示,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汽车能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对汽车的变革达成共识之后,汽车行业的能源转型被提上日程。“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电动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智能化方面,自动驾驶的核心就是解放驾驶员的手和脚,阶段性地从部分到全部替代人体功能,把人解放出来。”何毅说,“如果自动驾驶是改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那么智能座舱就是改变乘坐人的乘坐体验,所以智能座舱的背后也是深度的智能化。”

在何毅看来,智能化不仅能带来个体化的定制,也能成为链接多个产业链的枢纽。“这也会为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孟宪明则认为,新材料与工艺创新将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他表示,现在汽车企业为了满足低碳化,强调更多的是整车的轻量化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在这场变革中,新材料与工艺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为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续航里程提升和智能化提供了强大支持。

“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原有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探究怎么能够实现底层数据的打通和互联,来使我们站在有基础的数据上,作出稳定的创新。”孟宪明说,“在此基础上繁衍出来的创新是更加有底气的。”

数字化推进制造业变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数字化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却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赵莲芳举例说:“比如,国内每个智能驾驶试验示范区都有自己的数据,各个厂家有数据研究机构,大学的试验团队也有自己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都不能达到确权和共享,所以就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使资源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

她认为,在物理化的生产线之外,可以通过数字化世界的管理使数据更加精益化,达到成本和效率最佳。“比如,北京亦庄等示范基地已经建立了数据治理中心,专门研究数据确权和共享机制。”

何毅则表示,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来说至关重要。他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他坦言,数字化只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的核心在于通过建模、人工智能运算和数据决策,从而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相比过去的电气化、电动化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数字化的主要方向还是围绕着人工智能来做。”

他表示:“在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出哪些场景更适合采用这些技术,以及如何将它们与自动化相结合,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升级。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解决在实施这些技术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现有流程优化和技术改造,迅速实现从电气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型。”

记者了解到,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是一座“高效智能、品质卓越、绿色环保”的行业标杆性智慧工厂,也是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产业根基的缩影。在这里,中国一汽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全方位构建数字智能的世界一流制造体系,围绕工艺全流程,聚焦智慧工艺、智慧生产等六大维度,探索智慧运营和智慧产线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数字化、智能化都只是手段,只有制造技术是本体,是主导,可以让技术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各个环节使用的资源达到最佳状态。”邹恒琪解释,“也就是说,要让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复合型人才支撑产业转型

新汽车催生新人才,汽车产业所需的人才和知识能力也要随之改变,这也让汽车人才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谈到“汽车新四化”下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邹恒琪认为:“技术也好,信息也好,数据也好,最终的竞争是人。我们要有好的设计理念,要有技术核心,要用懂技术、懂管理,又有先进理念的人去执行、去落实。”

赵莲芳表示,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中,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着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汽车已经从以前的机械一级学科下的车辆工程二级学科转变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了每个人的责任。实际上,创新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因此,如果我们不想被机器人所取代,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培养自己的复合型能力。”孟宪明说。

THE END
1.5系汽车绿色转型之路,从燃油到电动之旅就业明星摘要: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5系汽车正经历从燃油到电动的绿色转型之路。这一变革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顺应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研发电动汽车技术,5系汽车实现了绿色出行的跨越,为构建可持续的交通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统燃油版与电动版的对比 https://www.hujyw.com/post/1827.html
2.汽车产品四化懂车帝提供汽车产品四化的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pgc/11558227
3.汽车“新四化”大潮下,MCU冠军花落谁家?汽车微控制器(MCU)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下,各大汽车厂商对于车用MCU的架构集成度、功能复杂度的要求持续上升,市场不断扩大。据了解,高端车型中每辆车用到的MCU数量接近100个,市调组织Yole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约229亿美元,预计至2028年https://laoyaoba.com/n/906277
4.图解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未来(新四化)电动化未来的四电汽车工业面临智能化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成为共识。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为核心,分布式储能利用电动汽车解决电网调峰问题,结合自动驾驶与共享经济,将形成分布式能源互联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luckydarcy/article/details/121535742
5.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新四化”我认为,如果将共享化的S理解为Service,即服务化,则新四化中的这一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与车辆本身的电子电气系统的技术发展更加强相关——软件将作为一种服务被提供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这也是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的必然结果。目前各种将软件功能作为商品单独售卖已经不再是新闻了。因此,我更喜欢将“四化”https://www.suncve.com/new-four-modernizations-of-automobile-industry/
6.金句频出见解犀利,看27位汽车新四化专家的“汽车安全观”未来,纯电动汽车基本上要替代汽油车,而燃料电池汽车可能要替代柴油的商用车,这是两个并存的技术路线。 武汉科技大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所总工程师雷洪钧:电动汽车比燃油车安全,因为汽油可以燃烧,动力电池本身并不是可以燃烧的。只是燃油车在设计层面经过了将近一百多年的完善,而电动汽车还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http://www.cheyun.com/content/31410
7.西南交通大学丁渭平教授来校交流并作“四化时代的汽车技术下午3点,丁教授在彭炳楼1A001为学院师生作“四化时代的汽车技术创新”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王启宇主持。 丁渭平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汽车发展从“四化”到新“四化”的内涵演变,探讨汽车四化如何推动产业重构;分析新“四化”如何提高汽车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全方位性能,从而满足人们从功能追求到品质追求的渐进需求,探讨https://www.cdtu.edu.cn/info/1239/32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