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战略报告(20242031年)新能源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车辆搭载有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有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特点。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推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建设集成多种设备及功能的智慧杆柱,感知收集动态、静态交通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关于促进本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领域,谋划一批细分行业领域展会,面向海内外开展产业链联合招商。

注:上述信息仅作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报告正文为准。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运营现状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4-2031年)》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目录大纲】

第一章2018-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二、智能网联汽车特点分析

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服务模式

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二章2018-2022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亚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北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欧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2022-2029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2022-2029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三、主要行业标准

第四节政策环境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一、影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解析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应规模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应特点

第四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规模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特点

第五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和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综述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产业链运行机制

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图解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上游产业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三、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四、下游产业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细分市场一

二、细分市场二

第六章2018-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特征分析

一、企业区域分布特征

二、企业规模分布特征

三、企业所有制分布特征

第七章2018-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模型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波特五力模型原理

二、供应商议价能力

三、购买者议价能力

四、新进入者威胁

五、替代品威胁

六、同业竞争程度

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结论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SWOT分析

一、SOWT模型概述

二、行业优势分析

三、行业劣势

四、行业机会

五、行业威胁

六、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SWOT分析结论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PEST模型概述

二、政策因素

三、经济因素

四、社会因素

五、技术因素

六、PEST模型分析结论

第八章2018-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五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平均价格趋势分析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平均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十章2018-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影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区域市场分布的因素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第二节中国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华东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华中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华中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华中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华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华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华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五节华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一、华北地区概述

二、华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华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华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华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节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东北地区概述

二、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东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东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东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东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七节西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南地区概述

二、西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八节西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北地区概述

二、西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西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1)西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2)西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现状

(3)西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九节2022-202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区域分布预测

第十一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二节企业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企业

第四节企业

第五节企业

第十二章2022-202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模发展预测

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第十三章2022-202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进入壁垒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风险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宏观环境风险

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技术风险

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竞争风险

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其他风险

第三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十四章2022-202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THE END
1.车联网基础知识FME:红旗汽车新平台,是指全新电动化智能网联技术平台,简称FME平台。 FEEA2.0 电子电气架构:一汽为新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打造了自主化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平台,代号 FEEA2.0。大量 ECU 被精简为新能源整车控制器、L3/L4 自动驾驶控制器、中央网关控制器这三大域控制器。此平台具备高智能、高安全、强网联、多场景四大特点。https://blog.csdn.net/2401_88326437/article/details/144290855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提升舒适性:智能座椅、空调等设备,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3. 促进产业发展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较长,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挑战 1. 技术难题 http://mip.qun007.com/post/15508.html
3.智能网联汽车新纪元:平价时代引领需求拐点报告精读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主要分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产品准入、市场监管四大阶段。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政策推进有序,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正式开启。随后,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颁布相关试行规定,进一步推动了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0ece48a0c7cc044988fb771d5.html
4.解读《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的产业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跨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行动计划》的发布引发http://credit.xiuwu.gov.cn/news/content/1560417917739
5.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是哪些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是哪些 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https://news.yiche.com/baike/4605747.html
6.在网联化层面,车辆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在网联化层面,车辆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V、5G等),实现车辆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外部信息等车辆信息之间的交互,并由控制器进行计算,通过决策模块计算后控制车辆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行驶,进一步增强车辆的什么能力? A. 智能化程度 B. 人工智能 C. 自动驾驶能力 D. 安全驾驶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d2fd92b52b14fcf94379a95d508d4b5.html?fm=bda33f4ee975d53e49ac86e90e96b52331
7.如何转“危”为“机”?5位汽车集团高层放大招据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德美介绍,上汽集团将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四个层面发力。比如电动化方面,上汽加快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和三电技术;智能化方面,继续推进面向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上汽全球首款5G量产车将在上半年投产,年内即可上市;共享化方面,上汽将致力于将软件作为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42&newsId=2533068
8.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势不可挡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势不可挡 汽车电子产业,预计将是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不同的是,①其构成产品附加值更高(高稳定/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等),②其产业链协同效应更加明显(参与者贯通传统行业和IT行业),③其增/存量市场更加广阔(第一次用工业类属性定义电子产品,https://www.elecfans.com/d/915398.html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9期(总期138期)在线培训课程在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习近平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61.html
10.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10个重点行业红利重点解读!改革开放前,我国共编制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可以看作一个大的阶段。“一五”计划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拉开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心理念的第一阶段的序幕。同时,1964年“四个现代化”和“赶超世界”长远战略的提出,亦明确了从“三五”计划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96884.html
11.推进汽车网联化美国转向C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美国对待车联网技术的态度,也给正处于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旋涡中的全球汽车业带来新的思考。 推进部署为C-V2X“添柴” 根据上述计划,美国将在2024~2036年分短、中、长期3个阶段加速部署,目标是到2036年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C-V2X,实现高速公路100%覆盖,75个大型主要城市的十字http://www.cnautonews.com/lingbujian/2024/09/18/detail_20240918368189.html
12.必须收藏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精华整理二、网联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部 汤立波,《车联网发展及融合标准化》 车联网三个关键要素: ① 第一,汽车内外信息流的全面贯通。 ② 第二,实现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③ 第三,基于联网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前提,构建面向汽车、面向交通的全方位新的服务业态。 http://www.cheyun.com/content/16816
13.智能网联汽车(十四)——汽车安全设计ID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以及IDPS入侵检测防护系统的研制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节点,在未来可能成为大规模的产业化。 1)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现在所要构建的是包括这样的一种立体防护体系在内的, 2)然后在具体的车辆信息安全防护平台方面,主要是构建四个体系来推动。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634861819819084917.html
14.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研究分析市场按照安装位置又可分为前视、后视、环视、侧视及内置。一台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需安装至少6个摄像头,这也带来了车载摄像头传感器巨大的市场空间(见表1)。 (1)发展现状 伴随汽车智能化趋势及国家政策驱动,摄像头凭借应用广和成本低的特性将成为汽车中使用最多的传感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车载摄像头价格http://ep.cntronics.com/market/2350
15.汽车云服务研究:专属汽车云平台上线,市场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从产品层面来看,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迅速发展,例如自动驾驶功能,从L2级开始,自动驾驶的每一次向高阶驾驶演进,对于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的消耗量都要上升一个量级。随着高阶自动驾驶逐渐走向量产,车载传感器数量及数据量大幅增加,本地处理难以满足需求,上云将是最优选择。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65493764327146019
16.详解六个汽车无人驾驶等级新思科技汽车解决方案加拿大汽车供应商Magna开发的 MAX4 自动驾驶技术,可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环境中实现高达 4 级的自动驾驶功能。他们正在与 Lyft 合作,提供将普通车转化为自动驾驶车型的高科技套件。 就在几个月前,沃尔沃和百度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 4 级电动汽车,为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提供服务。 https://www.synopsys.com/zh-cn/automotive/autonomous-driving-leve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