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研究汽车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

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使得数据安全形势与挑战日益严峻,数据安全已经成为车辆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国内外的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进行了简单介绍,从行业、企业两个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种“元框架”设想。

01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概况

1.1数据安全形势与挑战

数据安全合规性方面,智能网联汽车采集的数据种类繁多,涉及个人隐私、企业数据、重要数据(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等。CNCERT曾联合智联出行研究院(ICMA)对15类主流车型2021年8月至11月的数据出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析期间境内与境外汽车数据通联732万余次,其中汽车数据出境262万余次,单日最大出境次数超17万次,部分汽车数据出境同时涉及身份证号、驾驶证档案编号、手机号、经纬度等个人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J.D.Power(君迪)公司调查表明,与智能手机厂商相比,智能汽车厂商更少实施个人数据收集的告知措施,近半数(47.8%)的受访车主表示从未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提示。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与物理安全密不可分,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乃至公共安全,所以数据安全必然成为车辆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表示:“数据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成功的关键”。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认为,车辆控制数据被“黑客”恶意攻击、篡改,对交通安全甚至公共安全将是极大威胁。J.D.Power(君迪)公司调查表明,超过九成(94.6%)的消费者会有倾向性地选择注重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汽车品牌,这其中,54.6%的消费者表示“一定会”购买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品牌。

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与挑战,使得数据安全已经成为车辆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避免出现合规性问题,一方面需要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需要开展并不断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势在必行。

02数据安全治理框架概况

国内外目前都存在一些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这些框架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提供积极参考。

国外的数据安全治理框架主要有微软的DGPC、Gartner的DSG。

2010年,微软公司的可信计算研究部门提出了以隐私、保密和合规为目标的整体化数据治理方法DGPC(DataGovernanceforPrivacy,ConfidentialityandCompliance)。DGPC与IT管理和控制框架COBIT(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以及ISO/IEC27001/27002等安全标准协同工作,由组织的人员、流程和技术三个核心能力领域构成。DGPC主要从方法论层面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参考,缺少对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落实数据安全治理措施的具体指导。

2017年,Gartner在安全与风险管理峰会上发表《2017年数据安全态势》,提出了数据安全治理(DataScurityGovernance,即DSG)。DSG框架自顶向下从五个层面开展和执行:平衡业务需求与风险、数据梳理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定义数据安全策略、部署安全产品、所有产品的策略协同。与DGPC框架类似,Gartner的DSG框架也是从宏观层面和方法论上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思路和框架,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治理框架和步骤进行细化。

国内有不少机构对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数据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安全治理白皮书》(2021年5月发布了3.0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以及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共同发布的《数据安全复合治理与实践白皮书》。另外,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19年8月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7988-2019)里提出的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DataSecurityMaturityModel),虽然不能等同于数据安全治理框架,但却能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数据安全复合治理与实践白皮书》提出了一种数据安全复合治理框架,该框架也分为三层,即战略、运营管理、治理科技三个层面。该框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战略层面要求战略要位,运营管理层面强调实战牵引、全员参与,治理科技层面强化技术破局。数据安全复合治理框架强调系统性、落地性,对治理框架搭建中战略、管理和技术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形成基线设定、心智运营、原生设计、安全度量、可证溯源、红蓝对抗、测评认证等丰富的治理环节,强化治理过程的联动,将安全与业务复合、管理与技术复合,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复合协同效能。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DSMM模型参考了通用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对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进行了定义,并从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持续优化、量化控制、充分定义、计划跟踪和非正式执行;该模型根据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要求与通用安全要求,定义了数据安全过程域体系,包含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五个方面;该模型在过程域体系中从组织建设、制度流程、技术工具以及人员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分级治理要求和评估方法。

可以看出,国内外各种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具有很多共同性,基本都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对组织、制度、技术三个维度的要求。

03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初探

可以将全社会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各个层面各个维度安全治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上的系统工程。显然,这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和企业有机协同,良性互动才能成功。

行业层面、企业层面、行业与企业衔接及协同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都可以按照一定框架来开展。各个层面的工作如果都能有科学的框架来指导,数据安全治理的系统性、规范性、整体社会成本,以及效率和效益应该可以大幅改善。

3.1行业层面的数据安全治理框架

行业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是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所遵循的框架。行业层面的治理框架,笔者认为至少应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思想、组织保障、制度安排、基础设施、人力资源。

指导思想上,应该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将创新发展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做整体考虑和统筹兼顾,强调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率的动态平衡。

组织保障上,注重建立跨部委跨部门的高效协同机制,注重“以产业为中心”,充分消除多头管理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制度安排上,注重倾听行业诉求,深入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充分依靠行业力量加快逐步出台一系列引导、鼓励、监管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南、方法论指导等等,积极正确履行产业治理职能,解决制度性障碍,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尽量消除产业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注重协调与整合,建立符合当前产业发展阶段的协调机制。

基础设施上,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引导、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

人力资源上,注重通过多项举措,引导人才发展,迅速壮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人才供给。

3.2企业层面的数据安全治理框架

企业层面,在数据安全治理实践中,可以在深入研究前述国内外数据治理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具体框架。

笔者提出一种“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元框架”设想(后简称“元框架”),希望能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开展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元框架高度重视以“安全合规,防范风险”为牵引,强调将公司治理体系、IT治理体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数据治理体系、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体系、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七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既重视全局视角,又突出关键领域,既要尽量周全,更要兼顾敏捷;元框架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要在全局视角下,开阔思路,不拘一格,将数据安全治理、数据治理、信息化总体架构、IT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各领域的优秀方法论与自身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聚焦数据安全、数据合规、数据出镜三方面风险,在组织、制度、技术三方面进行规划和落实,建设适合自己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逻辑关系,企业可以以更广阔的视角,通过汲取各领域的优秀方法论和思想,不断迭代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实践。

0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与发展畅想

笔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进行了简单研究。鉴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对于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以促进行业在保障安全基础之上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笔者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还有如下畅想:

一是鉴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是全行业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非常有必要创造性地不断形成一些体制机制,以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各界的合力,群策群力,有机协同,聚焦共性问题,共同攻克难关,共建新型基础设施,共创良好环境与生态。

例如,可以考虑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车载OS、车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框架、基础性工具软件、网络与数据安全框架性技术等领域通过创造性的模式,培育、壮大、繁荣开源社区(这里的开源不是单指开放源代码,而是指广义的开放技术,包括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开放技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民间资本二者的共同力量,释放社会各界的攻坚热情,形成高质量的创新生态。

二是可以考虑建设“智能网联数字特区”,不拘一格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乃至更广泛意义的各种高科技产业在“数字特区”里的快速发展。

可以将数字特区分成几个等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若干数量不同等级的特区。数字特区是比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更激进的区域,其建在哪里、怎么建设、怎样防止安全失控等一系列问题都要系统考虑。我国地大物博,人力资源充沛,在若干可控区域内不拘一格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科技和社会实验,应该能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乃至更普遍意义的高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中国特色路径。

THE END
1.车联网基础知识FME:红旗汽车新平台,是指全新电动化智能网联技术平台,简称FME平台。 FEEA2.0 电子电气架构:一汽为新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打造了自主化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平台,代号 FEEA2.0。大量 ECU 被精简为新能源整车控制器、L3/L4 自动驾驶控制器、中央网关控制器这三大域控制器。此平台具备高智能、高安全、强网联、多场景四大特点。https://blog.csdn.net/2401_88326437/article/details/144290855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提升舒适性:智能座椅、空调等设备,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3. 促进产业发展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较长,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挑战 1. 技术难题 http://mip.qun007.com/post/15508.html
3.智能网联汽车新纪元:平价时代引领需求拐点报告精读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主要分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产品准入、市场监管四大阶段。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政策推进有序,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正式开启。随后,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颁布相关试行规定,进一步推动了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0ece48a0c7cc044988fb771d5.html
4.解读《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的产业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跨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行动计划》的发布引发http://credit.xiuwu.gov.cn/news/content/1560417917739
5.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是哪些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是哪些 汽车发展的三大变革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https://news.yiche.com/baike/4605747.html
6.在网联化层面,车辆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在网联化层面,车辆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LTE-V、5G等),实现车辆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外部信息等车辆信息之间的交互,并由控制器进行计算,通过决策模块计算后控制车辆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行驶,进一步增强车辆的什么能力? A. 智能化程度 B. 人工智能 C. 自动驾驶能力 D. 安全驾驶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d2fd92b52b14fcf94379a95d508d4b5.html?fm=bda33f4ee975d53e49ac86e90e96b52331
7.如何转“危”为“机”?5位汽车集团高层放大招据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德美介绍,上汽集团将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四个层面发力。比如电动化方面,上汽加快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和三电技术;智能化方面,继续推进面向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上汽全球首款5G量产车将在上半年投产,年内即可上市;共享化方面,上汽将致力于将软件作为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42&newsId=2533068
8.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势不可挡汽车电子: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势不可挡 汽车电子产业,预计将是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不同的是,①其构成产品附加值更高(高稳定/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等),②其产业链协同效应更加明显(参与者贯通传统行业和IT行业),③其增/存量市场更加广阔(第一次用工业类属性定义电子产品,https://www.elecfans.com/d/915398.html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9期(总期138期)在线培训课程在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习近平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61.html
10.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10个重点行业红利重点解读!改革开放前,我国共编制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可以看作一个大的阶段。“一五”计划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拉开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心理念的第一阶段的序幕。同时,1964年“四个现代化”和“赶超世界”长远战略的提出,亦明确了从“三五”计划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96884.html
11.推进汽车网联化美国转向C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美国对待车联网技术的态度,也给正处于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旋涡中的全球汽车业带来新的思考。 推进部署为C-V2X“添柴” 根据上述计划,美国将在2024~2036年分短、中、长期3个阶段加速部署,目标是到2036年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C-V2X,实现高速公路100%覆盖,75个大型主要城市的十字http://www.cnautonews.com/lingbujian/2024/09/18/detail_20240918368189.html
12.必须收藏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精华整理二、网联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部 汤立波,《车联网发展及融合标准化》 车联网三个关键要素: ① 第一,汽车内外信息流的全面贯通。 ② 第二,实现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③ 第三,基于联网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前提,构建面向汽车、面向交通的全方位新的服务业态。 http://www.cheyun.com/content/16816
13.智能网联汽车(十四)——汽车安全设计ID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以及IDPS入侵检测防护系统的研制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节点,在未来可能成为大规模的产业化。 1)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现在所要构建的是包括这样的一种立体防护体系在内的, 2)然后在具体的车辆信息安全防护平台方面,主要是构建四个体系来推动。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634861819819084917.html
14.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研究分析市场按照安装位置又可分为前视、后视、环视、侧视及内置。一台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需安装至少6个摄像头,这也带来了车载摄像头传感器巨大的市场空间(见表1)。 (1)发展现状 伴随汽车智能化趋势及国家政策驱动,摄像头凭借应用广和成本低的特性将成为汽车中使用最多的传感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车载摄像头价格http://ep.cntronics.com/market/2350
15.汽车云服务研究:专属汽车云平台上线,市场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从产品层面来看,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迅速发展,例如自动驾驶功能,从L2级开始,自动驾驶的每一次向高阶驾驶演进,对于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的消耗量都要上升一个量级。随着高阶自动驾驶逐渐走向量产,车载传感器数量及数据量大幅增加,本地处理难以满足需求,上云将是最优选择。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65493764327146019
16.详解六个汽车无人驾驶等级新思科技汽车解决方案加拿大汽车供应商Magna开发的 MAX4 自动驾驶技术,可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环境中实现高达 4 级的自动驾驶功能。他们正在与 Lyft 合作,提供将普通车转化为自动驾驶车型的高科技套件。 就在几个月前,沃尔沃和百度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 4 级电动汽车,为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提供服务。 https://www.synopsys.com/zh-cn/automotive/autonomous-driving-leve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