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张洋洋),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
在内容上,《指南》将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划分为六大部分共20类标准,几乎涵盖网安领域所有细分赛道,其中重点涉及到的安全领域包括为数字证书、密码应用、物联网安全、通信安全、身份认证、数据安全等。
在进度上,《指南》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未来“汽车”变“手机”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移动出行正在加速融合,某种程度上,汽车正从一个传统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也就是有人直白总结的:“汽车”变“手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智能网联已是大势所趋。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或将达到3000万,考虑到其中30%的智能网联汽车占比,新增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约为900万,同时考虑到车端、路端、以及网络端的安全保护投入,由此带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天风证券认为,考虑到现阶段车端、路端、以及网络端的安全保护基础较为薄弱,认为车联网安全市场为纯增量市场。根据粗略测算,仅车端每年增量市场在几十亿元量级水平。
网络与数据安全不可忽视
作为一项跨越了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媒体娱乐等多个行业的新兴技术,车联网在经历前几年的概念炒作之后,正开始为用户提供信息娱乐、驾驶辅助系统等多种服务,如在线音乐、地图导航、路况和交通信息、自动驾驶系统升级等。
上述操作,数据是车联网信息的源头,这也使得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关键数据节点和数据中心。当越来越多通信和应用场景在汽车这一载体中实现,车联网安全的重要性随之日益凸显。
IHSMarkit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2019年,中国涉及程序或软件问题的车辆召回有213次,涉及车辆683.02万辆,占据总体召回数量的9.0%。
车联网安全议题在历年两会提案中也得到体现。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建议汽车行业尽快搭建一套以汽车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态势感知体系,帮助监管部门和车企实现汽车安全实时全程“可见、可控、可管”,确保上路的智能网联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这是周鸿祎第三次将两会提案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上。
多领域投资机会
从产业链来看,车联网的产业参与者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芯片商、传感器等零部件厂商、终端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平台运营商、数据服务商、业务提供商等。
从行业来看,民生证券认为,车联网下游应用涉及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紧急救援以及广义的车联网包含车载信息娱乐,汽车智能网联加速渗透下,有望带来多领域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