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快速演进。中国也面临着百年一遇的换道赛车历史、机遇。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后来居上,实现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1月12日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先生和《中国和信息化》总编、2022年度中国好书作者曾纯先生一同做客人民邮电出版社直播间,共同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新书《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一书。
董扬先生回忆了汽车史上几次重大的发展变革,分析了目前风云变幻的汽车产业大变局,阐释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中面临的重大机遇,向读者推荐了《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一书。
一、汽车产业的第一次变革
1886年1月,卡尔·本茨向德国专利局申请汽车发明的专利,同年的11月2日,专利局正式批准发布。这一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正式诞生。这辆汽车有转向系统,有动力系统,有传动装置,有悬架,具备了汽车产品的要素。
整个19世纪的后半叶,是一个汽车发明领域众星璀璨的时代,形成了汽车生产的雏形。
二、汽车产业的第二次变革
由此,将汽车产品结构简化到能够在标准化的流水线上生产,同时在汽车产业创建了公差制度,使得产品的零件可以互换,进而通过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帮助汽车走向大众消费者。
亨利福特带来的汽车生产革命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950年,美国贡献了全球汽车1000万产量中的800万辆,美国也借此巩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
三、汽车产业的第三次变革
丰田经济生产方式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变革,大力推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最发达国家的行列,日本的经济水平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国。
四、汽车产业的第四次变革:我们正在面对什么?
在汽车刚被发明之初,90%的汽车其实都是以电力驱动的。但是,当年的实际运用中,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过短的问题始终无法克服,而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汽油机的技术进步,使得本来只有市场份额10%的汽油动力车成为主力产品。
锂电池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使得电动汽车的普及成为可能。
2019年诺贝尔奖化学奖颁给了三位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科学家,颁奖词里肯定了他们“使人类进入储能时代”的贡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汽车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汽车的应用、维护、使用过程的记录跟踪都成为可能,这使得今后汽车的应用服务将和原来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自动驾驶成为可能。在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用电影艺术的手法,展示了由黑客破坏操作系统,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控制,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场景,但是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控制汽车的事实已经深入人心。
由于汽车产品普及,用得越来越多,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全球变暖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可以预见,汽车的普及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问题。
而当下,汽车还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已经普及的产品。在中国开始发展汽车产业之前,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等发达地区的10亿人口能自由使用汽车;目前的阶段,中国和印度的25亿人口正逐步增加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都在迅速增加;未来,世界上还有35亿人口在等待使用汽车。
当汽车真正实现普及的时候,资源和环境的问题都会非常严峻。这些都会成为大问题。所以到了现在,汽车发展不再是保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无限制地生产和购买的自由发展,而是必须考虑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满足碳中和的需求。
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对汽车产品品质的要求改变了。
在2000年左右,上海修高架路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各委办局的车坏在高架路上,就要给单位扣分。上海的高架路和北京的环路的建设思路不同,并不是全都架起来,也没有留有很宽的车道,若有车坏在路上,势必造成交通拥堵。各单位的车,如果当日有需要在高架路上行驶的公务任务的话,就要先修修车。
现在,各地的环路上已经很少出现车因为机械故障在路上抛锚的情况了,这是因为汽车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
制造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用户对汽车产品品质需求的迁移。
现在世界上多数车企,特别是传统的造车大品牌、大企业,还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品质管控,而不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甚至有些人认为用户体验就是特斯拉或者一部分中国造车新势力玩的“花活儿”。但事实并非如此,用户的需求确实更多的转向了颜值和体验。这个不是不重视质量,而是对于品质的要求有了更高更全面的升华。这个变化对于汽车产品的影响完全不亚于技术变化对汽车产品和产业的影响。
过去的汽车产业可以用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来形容,因为汽车的变革旨在速度更快、舒适度更好,对基础设施没有什么要求。
电动汽车需要解决充电的问题,需要考虑充电设施的完善、换电服务的便捷等。
智能网联汽车又有车联网的要求:地图能否及时加载?道路交通情况能否及时预告?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能否实时展示?在这个变化面前,中国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高峰期,对充电基础设施和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这些周边条件升级可以更加及时便利。
用户要求产品维护和服务更加及时周到,其中一个直接的变化就是由4S店模式转向直销厂家直接服务用户的模式。4S店模式,或者说其他的由委托第三方间接提供维护服务的模式实施了一百多年,它是基于一百年前的交通和通信条件形成的。
过去的汽车生产企业将利润分给4S店和第三方,让他们去对用户进行维护和维修,这个模式在当时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在互联网和交通条件明显进步的今天就显得不够了。
特斯拉开先河,开始了直销,中国的新造车势力和很多传统车企也开始改变销售和服务模式,这样的变革带来的影响完全不亚于产品、技术的改变对产业的影响。
汽车由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第三生活空间,由简单的机械装置变成移动的能量源和信息源。
智能汽车给车主的感受很可能十倍于智能手机带来的感受,智能汽车产品的应用会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车内进行办公、跟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甚至可以在车里更好地休闲娱乐。
五、中国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的三年,全世界交通受阻、商品流转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国家和地区率先来向中国采购。中国有最全的工业的门类,也有最强的汽车产业链,在目前的创新时代,中国还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综合实力。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这是综合实力上升的体现;每年用于科研的费用也在增加,直接带动全新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的产生。
我们的民众从用户角度、政府从管理角度对新技术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有很高的效率、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的汽车产业在这次变革中一定会抓住最大的机遇。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目前仍在处于修桥、修路和盖房的基建阶段,这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巨大的发展阶段优势。给电动车发展的必备充电换电设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车联网和新型汽车路面的测试等工作,在这一阶段可以获得更好的建设实现。
但是我国政府对于这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并没有采取“等着看”的态度,而是采取主动积极发展的态度。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中国的政府采取了全面推动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办法,我们制定了全国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全套创新的政策。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成本高于燃油车的情况下,国家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用燃油税来给消费者发放政府补贴,这是一项创新,现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也在这样补贴。
用当时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取之于汽车,用之于新能源汽车。
这样的政策解决了很多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甚至专门为汽车设定了个绿牌。
在编写2012至2020发展规划期间,2011年底,有一次我曾经访问韩国。当时韩国大集团几千名电化学工程师一起研发的场景震撼了我,他们对电池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让我产生了忧虑:中国能够教授电化学的院校比较少,能够为产业输送足够的人才吗?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发现了产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产业各界共同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电化学动力电池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而且我们现在能在传统电池的基础上发力研发新型电池,比如说我们的钠电池技术领先于世界。
再者,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还不是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大家对这种新产品的发展都持开放的态度,也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产业升级、汽车普及乃至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和环境的问题的重要作用,都用自己的力量给予了大力支持。
结语:历史说不尽,请看《换道赛车》
这是汽车发展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条件,应用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在全国人民支持下抓住了这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一定能建设汽车强国。并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汽车的力量。
总有人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我们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能持续吗?会不会突然落在了后面?不会的。
变革持续进行,优势必将持续,中国一定会建成汽车强国。
这本书是对世界汽车发展局势变幻、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好的记录,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参与了本书一些章节的审读工作。这本书内容翔实,逻辑清晰,通俗易懂,行文之间都是苗圩同志的个人风格,他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设计师、掌舵人,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出发,才能写出有别于其他专家学者晦涩分析或者是戏剧性更强的文字。
[图书介绍]
《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
ISBN:9787115619914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充分了解未来汽车产业的演进趋势和方向,激励业界共同探索新时代汽车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实现建设汽车强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