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发展调研:国内充电模块正在崛起凤凰网山东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作为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组件,好比充电桩的“心脏”,他是将电网的交流电转化为电动汽车需要的直流电的关键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他的技术关键在于可靠性、转化效率和智能运维。充电模块技术的提升,是各运营商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减少投资成本、减少运营费用的关键。

1.充电模块的产业规模

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核心,类似于人体的心脏,它决定着充电桩的大部分成本、电能转换效率,充电速度和可靠性。

目前,有充电模块生产能力的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块供应商,专门销售给充电桩的生产企业或运营企业,比如英飞源、永联、通合等,用于销售的模块要求价格低、符合产品标准;另一类是充电桩生产和运营为主的企业,主要是自产自用,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这类企业目前仅特来电一家。由于充电模块开发,在人才、技术、供应链整合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壁垒,所以能做到自产自用的企业凤毛麟角。

目前市场,出货量前三名的模块生产厂家为英飞源、特来电和优优绿能。其中,英飞源主要的占比在海外市场及电网公司,特来电作为国内头部充电运营商,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其次是优优绿能、永联、华为等。

2.充电模块的技术发展趋势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00万辆,相比2020年增长了近4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充电模块正向着“高功率、高效率、宽输出范围、高可靠性、智能运维”方向发展。

2)充电模块输出范围越来越宽。随着汽车动力电池及三电技术的发展,汽车动力电池电压平台从330V,提升到600V,再提升到800V平台。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范围也从500V,提升到750V,再提升到1000V。英飞源、维谛技术(原艾默生)采用三电平全桥移相ZVS技术,实现了输出电压的宽范围的调节。

4)充电模块转换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在充电运营时必须自己承担AC/DC转换过程的损耗。因而提升充电模块效率,是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措施。易能时代通过采用独特的软开关技术来改良充电桩,纳秒级开关控制将开关损耗降至最低,拥有远超行业水平的超高转化效率,最高可达99%。盛弘、优优绿能、特来电等企业已经开始布局高功率的碳化硅充电模块,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应用到充电模块中,和原有的硅基器件结合,达到成本和效率的兼顾,提升了模块转换效率1%。转换能量损失降低20%以上,有效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费用。

5)液冷模块技术的发展

液冷充电模块是充电模块的一个发展方向,液冷模块正面及背面无任何风道,模块靠液冷板内部循环的冷却液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充电桩功率部分可以全封闭设计,将散热器外置,内部通过冷却液将热量带到散热器上,外部空气吹走散热器表面的热量。充电桩体内的液冷充电模块、电气配件等与外界环境无接触,从而可以实现IP65的防护,可靠性更高。

图片来自网络

3.充电模块的主要应用场景

充电桩可分直流桩、交流桩、液冷超充桩等,分别适用于小区、园区、物流港口、公共快充站、公交充电站等场景中。充电模块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液冷超充桩、储能站、新能源微网中。

一个充电桩通常采用多个充电模块并联而成,比如120kW充电桩可由8个15kW充电模块组成,也可由4个30kW充电模块组成。单个充电模块输出功率越大,功率密度越高,能有效优化桩内空间。目前充电模块已历经第一代7.5kW、第二代15/20kW,向着30/40kW乃至更高功率不断演进。据了解,盛弘、永联、特来电、通合科技、英飞源、优优绿能等均已研发出40kW充电模块产品。

充电模块除了传统的给电动汽车充电功能之外,也在发展双向充电技术。双向模块的发展,进一步使得V2G技术和V2H技术得以实现,在削峰填谷、平衡用电负荷、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的到来,简单的充电桩显然无法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网技术路线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共识。做充电桩简单,做充电网技术很复杂,充电网是跨行业、跨专业的生态体系,至少涉及到电力电子、调度控制、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变电配电、智能环控、系统集成、智能运维等10个领域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保证充电网体系的完整性。

4.充电模块性能参数

在低成本的压力下,充电桩要做到安全、可靠、稳定,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由于充电桩安装在室外,粉尘、温度、湿度都没有太好的保障,环境相对恶劣。

在高纬度、高寒、高海拔等特殊工况条件下,对充电模块的性能要求极高。

目前15kW模块主要是强制风冷的方式散热,不可避免的带来尘埃、腐蚀性气体、湿气等干扰,因此模块故障主要集中在环境导致的“热炸机”现象比较多,为克服强制风冷的不良后果,自然冷却(主要靠散热片)的散热方式是可能的有效选择之一。

根据充电桩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和充电模块的自身性能,对其工作温度范围要求如下:

充电模块工作温度范围:-25℃~+70℃

桩体稳定工作温度范围:-25℃~+60℃。

目前行业主流40kW模块的恒功率输出电压范围都在300Vdc~1000Vdc,兼容目前的400V平台乘用车、750V大巴车以及未来800V-1000V高电压平台车辆的充电需求;英飞源、特来电、盛弘的40kW模块输出电压范围可以做到50Vdc~1000Vdc,兼顾低电压车辆的充电需求。在模块的整体工作效率方面,特来电、优优绿能、盛弘的40kW高效率模块有采用SIC功率器件,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充电桩的可靠性更多的是表现在充电模块的可靠性上,除了国标规定的常规电器性能EMC之外,更多的需要去考虑环境的耐受性,比如潮湿、粉尘等等,高防护的产品现在开始慢慢进入到主流市场,除了常规三防喷涂外,灌胶、液冷、独立风道等方案将越来越成熟。

5.充电模块与智能运维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35.6万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604万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中,top5的运营商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8.7%,top15的份额占比达到了94.1%。

充电基础设施因其海量分散部署的特点和其能源互联、数据互联的属性,运维方式也有别于传统的电力行业,基于智能控制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运维必不可少,是做好充电基础设施运维工作的关键。

什么是智能运维?智能运维简单来讲是一套由智能充电设备、智能网关和大数据平台组成、按照成熟的运维流程搭建的系统,可以高效处理已发生的问题,并预测和预防即将发生的问题,从而保证充电基础设施的可靠、稳定运行。

智能运维最基本的功能包含充电设施的实时监控、远程升级、远程配置、远程控制(复位)、远程上线、远程报文获取、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故障预测、资产台账生成/替换、运维策略智能制定/优化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的无人值守和主动运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对充电基础设施运维工作的限制,同时还能提升运维工作效率,降低运维工作成本。

另外基于智能运维特点,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处理难度,为社会化资源参与充电基础设施运维工作提供了可能,后期随着商业模式的健全,就可以形成社会化运维的生态,在进一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工作效率,降低运维工作成本的同时,反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总结:

在充电模块产业中,国内如英飞源、特来电、优优绿能等企业,在技术、规模、产品性能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充电模块不再是依赖进口的“卡脖子“技术。国内生产的高效率模块以及开拓的智能运维思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打开充电桩模块,里面的电容、变压器、电阻、熔断器和线路板等,没有一样是模块企业自己生产的,而模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将这些元器件集成和设计的能力。正如业界有人士所言,谁能将故障率做到千分之几以内,谁就更有可能胜出。当然这个千分之几的故障率,是正常使用反馈的故障率,而不是臆测的故障率。对于充电模块的转化效率,对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每减少1%,每年节约电费就达5000万元;所以充电模块的可靠性、转化效率及智能运维,成为模块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关键目标和指标!

THE END
1.无人驾驶汽车芯片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研究和预测2025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无人驾驶汽车芯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无人驾驶汽车芯片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10413.html
2.「TBox」市场研究:市场规模将达百亿,集成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汽车联网比例提升,以及OTA、远程控车、数字钥匙等功能对通信需求的增长,汽车T-Box的市场需求正在进一步扩大。从市场价值来看,2022年中国乘用车T-Box市场规模约为50.3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4.8%。 2022-2027年中国乘用车T-Box市场规模 https://m.dcdapp.com/motor/m/feed/detail?group_id=7234421662702567975
3.汽车座椅研究:自动驾驶背景下,汽车座椅的惊人发展2.10 路特斯Eletre汽车座椅配置 2.11 奥迪urbansphere(图片)概念车座椅配置 2.12 宾利2023款Bentayga EWB汽车座椅配置 三、汽车座椅市场及趋势 3.1 2021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座椅行业格局 3.2 2021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竞争格局(分地区) 3.3 2016-2025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座椅市场规模预测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58696810687644200
4.2024年消费金融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第七章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 第一节 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一、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二、汽车产销数据分析 (一)汽车产量 (二)汽车销量 三、汽车保有量分析 四、汽车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第二节 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分析 一、汽车金融发展历程 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一)传统消费贷款模式 (二)信用卡分期模式 (三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17/XiaoFeiJinRong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5.《招商决策参考》第03期丰城市人民政府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109.7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山东玻纤、长海股份、楚江新材、国恩股份、中科电气、宝泰隆、银龙股份、力合科创、翔丰华等主要企业或将乘势加速布局。https://www.jxfc.gov.cn/fcsrmzf/tzhj/202311/1666073e7c124e3f99633c842fe8920a.shtml
6.智能车时代的车芯投资版图——汽车芯片全景报告根据中国汽车报数据,2021年,一部手机的平均存储容量为105GB,而一辆汽车仅为34GB。不过到2026年,单车的存储容量将达483GB、甚至512GB,而手机仅350GB左右。 搜狐汽车研究室预计,全球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6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83亿美元,其间CAGR为14.94%。其中,LPDDR和NAND Flash等高性能存储器件成为重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94048078501404362.html
7.国芯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CCL1600B芯片是基于公司混合信号平台研发的第一代安全气囊点火驱动专用芯片,该款产品目前已在多家气囊控制器厂商进行产品开发和测试,该款芯片与公司已经批量装车超过百万颗规模的气囊控制MCU形成公司双芯片方案的突出优势,受到市场青睐。 ⑨汽车电子专用DSP芯片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2600057350.shtml
8.V2X和车路协同研究:5GV2X将成为数字座舱标配AET未来价格将进一步下降至1,000-1,500元,基于R16/R17的5G NR 产品价格会略高一些。乐观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前装C-V2X终端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图:国内乘用车前装C-V2X集成终端市场规模(亿元) 来源:佐思汽研预测 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Tier1可以为主机厂提供道路场景测试、中间件(ITS协议栈)等,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30900
9.华强产研电子产业运行动态观察2024年1月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整体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https://www.eet-china.com/mp/a287883.html
10.技术自研12nmSoC:龙芯2K3000预计2025上市;国轩高科将斥资该机构指出,消费类MEMS市场仍然是最大的细分市场,新兴的可穿戴应用可能会抵消近期智能手机需求的下滑, 预计市场规模将以4%的复合年增长率从76亿美元增长到94亿美元。汽车行业继续受益于汽车自主功能的不断增强,并将继续保持第二大市场的地位。 4、接口IP占比2022年已升至25%,智能手机推动力显著 https://jiweipreview.laoyaoba.com/n/876411
11.这些科技成果获大奖!涉及5GA数据库机器人……公司: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介绍,中国联通率先提出全光底座架构体系,联合华为公司完成多项技术创新,攻克了超大规模全光组网及快速恢复等难题。技术成果成功服务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累计服务超2.13亿5G用户,超过8900万宽带用户,超过100多万条政企专线。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2311082898692955.html
12.中金:汽车电气架构新趋势,车内通信迎变革在E/E架构和车载通信变革趋势之下,我们看好新产业对于国内公司孕育的新机遇。其中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包含PHY芯片和交换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93亿元,2020-25E期间CAGR为66%。 摘要 集中化E/E架构将算力向中央集中,通过功能的集成融合,减少控制器和线束数量,有效实现轻量化与协同性,使能OTA的实现。https://m.zhitongcaijing.com/contentnew/appcontentdetail.html?content_id=480962
13.2021年中国汽车网关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以太网将取代CAN成为车内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自动驾驶系统随机故障、功能不足等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增加。汽车网关是汽车网络安全的一道“防火墙”,可以大幅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据统计,2020年全球车载以太网关市场规模约为36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2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9.4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31/10/78292537_1045979495.shtml
14.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是中国领先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机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投资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领域。http://www.chinaidr.com/
15.LenovoCapital6月28日,在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芯驰科技的多域互联整车网关芯片(芯驰G9芯片)获得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芯驰G9芯片在可靠性、长效性、低功耗、高安全性、高转发率等方面都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也代表国内车规级智能网关处理器芯片达到国际一流技术水平。 https://capital.lenovo.com/news/detail/id/657/s/1.html
16.智东西周报:传苹果放弃自动驾驶日本酒店机器人下岗任正非称5G据悉,Aicha Evans是一位科技行业的资深人士,在英特尔工作了12年。她将于2月26日正式上任,或将成为首位领导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的非裔美国女性。 9、宝马最强7座SUV新旗舰车型X7上海首发 车东西1月16日消息,宝马在上海全球首发了宝马新旗舰车型X7、改款7系,并宣布全新8系也将在今年登陆中国市场。宝马X7是一个全尺寸https://zhidx.com/p/140395.html
17.印尼数字经济崛起——电商网约车外卖和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服务方面,我们认为电子支付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政府的推动下正在迅速发展,2026年电子支付的支付总额 (TPV) 可能达到925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7%。中小微企业 (MSMEs) 对处理通过多种支付渠道进行支付的需求广阔,2021年支付网关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约770亿美元,我们认为,支付网关市场可能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1476
18.2024中国汽车出海报告:全球第一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全新起点走过寂寥无名的时光,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取得突破、配套逐渐完善、市场超于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获得狂飙式发展,进一步带动出海迎来爆发。 2023 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之下,中国汽车出口 491 万辆,首超日本问鼎全球第一。站在全球第一的起点上,中国车企出海的步伐加快,多家车企将出海作为重要战略写进未来目标中http://wap.gktaw.cn/MOS/qGZlAXqY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