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要闻

(2022年6月2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监管,保障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工作。

??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批准和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认证、检测和缺陷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或者上道路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投保商业保险。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十一条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是指智能网联汽车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

??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主体,是指提出道路测试申请、组织道路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

??第十二条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是指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具有试点、试行效果的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物运行活动。

??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主体,是指提出示范应用申请、组织示范应用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一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联合体。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根据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深圳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不得干扰正常道路交通活动,不得非法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不得搭载危险货物。

??第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在全域开放的行政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交通事故,以及本章未明确规定的其他事项和情形,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关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规定处理。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二十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制度。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的申请,将符合深圳市地方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不得在深圳市销售、登记。

??第二十一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和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由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发布。

??第二十二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不得排斥不同发展路径的技术,并应当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时更新。

??第二十五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可以对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设置使用范围、应用场景等限制性措施。

??第二十七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制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第二十八条申请办理智能网联汽车登记,除提交申请机动车登记所需的资料、凭证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二)已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三)具有载人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还应当投保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

??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第三十一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在车辆使用说明书中详细介绍一般故障的处置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产品售后服务机制,在车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故障或者紧急状况时,按照车辆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或者乘客的要求,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

??第三十二条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更新升级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向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获知其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如实向市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确认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产品,并实施召回。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经营者获知其经营的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缺陷产品,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三十四条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并配备驾驶人。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但是,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只能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第三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驾驶人应当按照道路通行规定和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掌握并规范使用自动驾驶功能。

??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驾驶人应当处于车辆驾驶座位上,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者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时,驾驶人应当立即接管车辆。

??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备在发生故障、不适合自动驾驶或者有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时,开启危险警示灯、行驶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或者采取降低速度、远程接管等有效降低运行风险措施的功能。

??第三十六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为车辆配置自动驾驶模式外部指示灯,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外部指示灯,向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明显的安全提示。

??用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以显著的车身标识进行安全提示;用于公交客运的,还应当在车辆内部播放语音提示。

??第三十七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应当记录和存储车辆发生事故或者故障前至少九十秒的位置、运行状态、驾驶模式、车内外监控视频等数据,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前款规定的数据存储期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三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所有人、管理人应当对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第三十九条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应当取得道路运输证。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的准入条件和配套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需要,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通用的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计算设施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二条鼓励开放共享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通信网络等资源,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人信息的数据除外。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四十五条市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市交通运输、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分级、事件处置职责分工、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并组织应急演练和处置工作。

??第四十八条禁止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下列活动:

??(一)非法收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

??(二)采集与本车辆行驶和交通安全无关的信息;

??(三)非法采集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五十条依法登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或者交通事故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五十一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

??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交通违法,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保存事故过程信息。

??第五十三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第五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路侧设备、监管平台等记录的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客观信息,可以作为认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擅自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用于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对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主体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销售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没收非法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并处以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给予警告,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五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撤销产品准入,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三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六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建立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机制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未依法保护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THE END
1.安全研发渗透测试法规测试能力,并拥有CNAS认可资质网络安全中机认检:已具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研发渗透测试、法规测试能力,并拥有CNAS认可资质,汽车,网络安全,cnas,中机认检,智能网联,渗透测试,信息安全研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BT2RQE0519QIKK.html
2.关注2023全国两会上的「网络安全」之声政策安全419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可以看出,数字安全屏障和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并列为强化数字中国http://www.anquan419.com/news/14/1921.html
3.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指南(2.0)》依据大量行业调研和企业实践,优化了数据安全治理总体视图,并针对数据分类分级难落地等焦点问题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中证协就《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征求行业意见 据悉,中国证券业协会前期组织起草了《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开始征求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23期(总期73期)在线培训课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考虑到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时期,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会议决定,在加强农资市场调节、引导企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立足我国发展中国家实际,根据主要粮食作物农资等价格上涨情况,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99.html
5.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市场规模出货量及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3-202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https://www.yoojia.com/article/10202102303797308794.html
6.安全事件周报(07.1807.24)本周收录安全热点51项,话题集中在安全漏洞、网络攻击方面,涉及的组织有:Conti、APT29、Roaming Mantis、LinkedIn等。对此,360CERT建议使用360安全卫士进行病毒检测、使用360安全分析响应平台进行威胁流量检测,使用360城市级网络安全监测服务QUAKE进行资产测绘,做好资产自查以及预防工作,以免遭受黑客攻击。 https://cert.360.cn/warning/detail?id=7f3650949f8888e0745f1b90a1af90f3
7.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1项目承建方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的数据舱中,以海洋为自然冷源,具有省电、不需淡水、节约土地资源、高安全、高算力、快速部署的优点。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领域的空白,整体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处于国际前列。目前,已有中国电信等 9 家企业与海底数据中心签约http://m2.people.cn/news/default.html?s=MV8xXzMyNjYzNTg0XzI0NDU2MF8xNjgxMzUzODc5
8.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安全要打“团体赛” 2021-11-22 07:18:25 如何让中小企业用得起“5G+” 2021-11-22 07:22:17 接入智慧城市汽车变身“万能空间” 2021-11-22 07:23:04 数字经济“底座”这样夯实—— 统一数据标准 迎接算力时代 2021-11-22 07:22:15 5G,让炼钢变得“有钱有趣” 2021-11-22 07:20:13 https://www.cnhubei.com/z/14257764/
9.小K播早报美光在华销售产品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北京提出推进芯片此次对美光公司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目的是防范产品网络安全问题危害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欢迎各国企业、各类平台产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北京:实施大模型底层支撑性技术筑基工程 以Chiplet技术进步弥补先进工艺技术代差 https://m.cls.cn/detail/1356096
1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志着中汽中心倾力打造的中国汽车产业综合性科研基地全面竣工并正式使用。新院区的落成使中汽中心具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指引下,与汽车企业、行业机构、社会各界形成更为强大的协作空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汽车社会和谐有序、稳健发展。https://www.catarc.ac.cn/mobile/detail/650f3b509b6d48029cfd05e954d4d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