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行业要闻

(2022年6月2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监管,保障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第八条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工作。

??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批准和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负责智能网联汽车认证、检测和缺陷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或者上道路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投保商业保险。

第二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第十一条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是指智能网联汽车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

??本条例所称道路测试主体,是指提出道路测试申请、组织道路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

??第十二条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是指在指定道路路段进行具有试点、试行效果的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物运行活动。

??本条例所称示范应用主体,是指提出示范应用申请、组织示范应用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一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联合体。

??第十三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根据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深圳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不得干扰正常道路交通活动,不得非法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不得搭载危险货物。

??第十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在全域开放的行政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的具体办法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交通事故,以及本章未明确规定的其他事项和情形,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关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规定处理。

?第三章准入和登记

??第二十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制度。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的申请,将符合深圳市地方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不得在深圳市销售、登记。

??第二十一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和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由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发布。

??第二十二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不得排斥不同发展路径的技术,并应当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时更新。

??第二十五条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可以对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设置使用范围、应用场景等限制性措施。

??第二十七条实行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制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第二十八条申请办理智能网联汽车登记,除提交申请机动车登记所需的资料、凭证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二)已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三)具有载人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还应当投保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

??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第三十一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在车辆使用说明书中详细介绍一般故障的处置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产品售后服务机制,在车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故障或者紧急状况时,按照车辆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或者乘客的要求,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

??第三十二条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更新升级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向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获知其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如实向市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确认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产品,并实施召回。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经营者获知其经营的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缺陷产品,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三十四条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并配备驾驶人。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但是,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只能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第三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驾驶人应当按照道路通行规定和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掌握并规范使用自动驾驶功能。

??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驾驶人应当处于车辆驾驶座位上,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者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时,驾驶人应当立即接管车辆。

??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当具备在发生故障、不适合自动驾驶或者有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时,开启危险警示灯、行驶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或者采取降低速度、远程接管等有效降低运行风险措施的功能。

??第三十六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为车辆配置自动驾驶模式外部指示灯,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外部指示灯,向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明显的安全提示。

??用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应当以显著的车身标识进行安全提示;用于公交客运的,还应当在车辆内部播放语音提示。

??第三十七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应当记录和存储车辆发生事故或者故障前至少九十秒的位置、运行状态、驾驶模式、车内外监控视频等数据,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前款规定的数据存储期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三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所有人、管理人应当对自动驾驶系统和其他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第三十九条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应当取得道路运输证。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的准入条件和配套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需要,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通用的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计算设施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

??第四十二条鼓励开放共享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通信网络等资源,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人信息的数据除外。

第六章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四十五条市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市交通运输、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事件分级、事件处置职责分工、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并组织应急演练和处置工作。

??第四十八条禁止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从事下列活动:

??(一)非法收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

??(二)采集与本车辆行驶和交通安全无关的信息;

??(三)非法采集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第七章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

??第五十条依法登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或者交通事故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五十一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

??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交通违法,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应当保存事故过程信息。

??第五十三条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

??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第五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路侧设备、监管平台等记录的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客观信息,可以作为认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擅自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用于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对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主体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销售未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的产品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没收非法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并处以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给予警告,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五十九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撤销产品准入,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三年内不再受理同一生产者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申请。

??第六十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建立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机制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未依法保护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THE END
1.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京ICP备17043473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644号|经营许可证编号:合字B2-20160011|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66666-5 邮箱:service@cs.dangdang.com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49号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21层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57868.html
2.全球首个:中国汽车隐私与网络安全测评体系发布,涵盖座舱数据安全IT之家3 月 12 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官方消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迫切需求,持续引领行业科学解决汽车隐私与网络安全共性难题和多元挑战,中国汽研推出全球首个聚焦汽车安全体系保障、网络抗攻击能力、隐私安全保障能力及数据跨境合规四大安全防护能力的测评体系—— 中国汽车隐私与https://www.ithome.com/0/755/219.htm
3.2021年网络与数据安全法规政策国标报告大合集202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同时,强调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https://blog.51cto.com/u_15591455/5253545
4.圆满召开2024第三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2024年6月27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第三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近年来,汽车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智能汽车安全漏洞超过3700个,涉及车型达1000多款,其中高频漏洞重复率达到了70%。 智能网联系统的搭载,不仅意味着更大的车载软件比重,也带来了更密集的传感器接口,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35545
5.特斯拉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称将尽一切努力确保数据安全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外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强调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特斯拉方面表示,《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已与业内专家展开研商,将坚定支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数据中心落地中国,是其主动适应中国市场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5271939115588.html
6.AutoSec行业7周年年会暨中国汽车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合规峰会将于近年来全球各国陆续出台了很多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准则GDPR》、美国的《加州消费者信息保护法CCPA》、新加坡的《隐私数据保护法PDPA》等。在国内全国人大发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行业监管机构也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关https://m.dezhoudaily.com/p/1621999.html
7.《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发布2022年11月24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车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牵头,联合行业优势资源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于线上正式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年)》 http://www.xinhuanet.com/auto/20221125/fdeaacfb5aa1470386e2fadbc8138a7e/c.html
8.2022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研究报告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既包括硬件安全、固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还包括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而这五个通信场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77731127902527
9.汽车信息安全国内外政策法规与标准现状2016 年德国发布了《使用联网和非联网车辆时的数据保护》,要求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如果与车辆识别号码或车牌有联系,就可以被视为《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意义上的个人数据” ,提高了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数据的保护等级。 2017 年英国《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关键原则》提出了保障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可控等在内http://www.csrcare.com/Cultrue/Show?id=2873
10.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动态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第9期中国工信部16日发布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基本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加强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防护、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安全标准体系等六方面提出17项具体要求。工信部表示,各相关企业要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评估网络攻击风险,按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DAyMDczNTWDuXmtr4bOcw.html
11.产业互联网周报深数交揭牌,交易金额超11亿元;中国电子云混改11月16日消息,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邹广才在2022汽车芯片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时表示,联盟参与起草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草案)》已提交给工信部,预计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将择机向行业公开来征求意见,汽车芯片国行标准有望在十四五期间会陆续得到落地、研制和应用。除了规划标准体系外,联盟已经发布https://www.tmtpost.com/baidu/6322740.html
12.数据价值愈发凸显汽车要智能也要安全汽车频道“智能网联汽车主要的特点,是数据成为驱动汽车发展的重要价值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还是很大、很突出的,”黄鹏认为,首先行业的数据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其次数据泄露风险大、网络安全漏洞多,威胁个人人身、财产和隐私安全;再次也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关于http://auto.youth.cn/xw/202106/t20210626_13050809.htm
13.中国信通院主办的车联网网络安全成果发布暨专班第三次工作组公开会议在车联网网络安全工作专班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指导下,为推进车联网网络安全相关工作,由中国信通院安全研究所牵头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网络与数据安全处副处长袁春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信通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覃庆玲出席并做重要演讲。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8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