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Technology
赛项组别:高等职业教育
赛项编号:GZ017
一、赛项信息
赛项类别
每年赛隔年赛(单数年/双数年)
赛项组别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赛(□个人/团体)□教师赛(试点)□师生同赛(试点)
涉及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及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
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名称
(对应每个专业,明确涉及的专业核心课程)
460701汽车制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造与试验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460702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气
汽车技术技术、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460703汽车电车载网络技术与数据监测、整车电路与
46装备制4607汽车制子技术电气系统综合故障诊断。
造大类造类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
460704智能网与测试、底盘线控系统装调与测试、智
联汽车技术能座舱系统装调与测试、车路协同系统
装调与测试、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
460705汽车造汽车工程数字化技术、汽车产品设计、
型与改装技术汽车试制工艺、专用车辆改装技术
对接产业行业、对应岗位(群)及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产业行业岗位(群)
(对应每个岗位(群),明确核心能力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辅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标定与测试能力
助研发
网联汽车整车参数调优与质量检测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部件)的装调能力
件)辅助研发
新能源汽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部件)的试验与测试能力
车、人工智
能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装调能力
造
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营运服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务等岗位
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售前售后问题的能力
1
二、竞赛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
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
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
端等关键部件。本赛项旨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
合《中国制造2025》、《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促进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满足产教协同育人目标,加快职业
本赛项密切对接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
整车及系统(部件)辅助研发、生产制造、营运服务等岗位,通过智
能网联汽车装调和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道路测试竞赛模块,重点考查
选手对车载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
通信技术和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技术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
查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装配与调试、参数调整与优化、性能检
测与分析、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技能;考查计划组织、团队协作、安全
防护、操作规范、诚实守信、绿色环保等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为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竞赛内容
本赛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与创新,结合国家与行业标
准,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辅助研发、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部件)辅
助研发、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营运服务等岗位,要
2
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装调方案设计、智能网联汽车部件装配与调整、
智能网联汽车参数调整与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性能检测与分析、智能
网联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
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跟踪检测、计算平台安装与系统标定、规控
算法仿真测试、实车道路测试等比赛内容。
本赛项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装调和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道路测试
两个竞赛模块。智能网联汽车装调竞赛模块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
系统(部件)进行装调和故障排除。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等装备进行性能检测、安
装调试与标定;对线控底盘CAN通讯数据的读取和解析,对控制执
器、总线、线束和通信等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智能网联汽车仿真
与道路测试竞赛模块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规控算法仿真测试和综
合道路测试两个任务。依据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定义和算法测试要求,
在仿真环境中设计并搭建仿真道路地图、仿真测试场景、规控算法、
参数配置与调整、最终完成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测试;运用竞赛平
台进行综合道路测试,对组合导航、线控底盘、计算平台等功能进行
测试确认,在实际道路环境中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验证自
动紧急制动、交通信号灯识别、车道线识别、主动避障等功能。
传感器的装配和标定、线控底盘CAN通讯数据读取与调测、故障诊
断与排除,对智能网联汽车在实际场景进行仿真测试,并进行实车道
3
路测试;完整准确填写《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选手报告单》。重点考查
参赛选手对智能网联汽车控制逻辑的理解程度,考查智能网联汽车智
能装备调试、功能测试、故障排除、虚拟仿真和道路测试等应用实践
能力,考查作业过程中熟练查阅技术资料、规范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
备、准确测量技术参数和判断故障点能力,以及选手团队合作、安全
生产、组织管理、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等综合职业能力。
表1竞赛模块设置
模块主要内容比赛时长分值
对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
(部件)进行性能检测、安装、
调试与标定;对线控底盘
CAN通讯数据的读取和解
模块一70min50
调试、设定与读取;进行整车防
盗、能源供给、车身电气系统、
智能传感器、总线、线束和通
信、智能座舱等系统的故障诊
断与排除
在仿真环境中设计并搭建仿
真道路地图、仿真测试场景、
参数配置与调整,进行智能网
联汽车虚拟仿真测试;对平台
智能网联汽车仿
模块二的环境感知、组合导航、线控80min50
真与道路测试
底盘、计算平台等功能测试确
认,通过高精地图录制、编辑
道路测试验证交通信号灯识
别、主动避障等自动驾驶功能
合计150min100
4
四、竞赛方式
(一)竞赛形式
本赛项竞赛形式为线下比赛。
(二)组队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参赛队2名选手,本赛项同一学校报名参赛队
不超过1支,不得跨校组队;参赛选手须为2023年度高等职业学校
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全日制在籍学生(以报名时的学籍信息为
准);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须为四、五年级全日制在籍学生;
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中获一等奖的
选手,不能参加本赛项比赛。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队限
报2名指导教师。
五、竞赛流程
表2竞赛日程及内容(以实际赛事手册为准)
第1~2天08:30~16:30专家组封闭验题,最终确定竞赛试题
赛场
裁判08:30~11:30裁判员培训和竞赛模拟
培训
第3天14:00~15:30参赛选手熟悉比赛场地
15:30~16:30领队会会议室
参赛队
(1)一次加密
06:30~07:30
比(2)按照一次加密确定的顺序进行二
赛第4天次加密赛场
日08:00~09:10第一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
09:40~10:50第二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
5
11:20~12:30第三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
13:30~14:40第四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
14:40~17:00技术人员恢复车辆技术状态
06:00~07:00
(2)按照一次加密确定的顺序进行二
次加密
~第一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测试
第5天07:3008:50赛场
9:40~11:00第二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测试
12:00~13:20第三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测试
14:10~15:30第四场竞赛: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测试
闭幕第6天08:30~10:00闭赛报告厅
六、竞赛规则
(一)熟悉场地
赛项比赛前一天下午安排参赛队熟悉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议,
宣布竞赛纪律和有关规定。
(二)检录与加密解密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制度汇编》,进行检录、一次加密、二次加密及解密等工作。
(三)正式比赛
1.每轮比赛统一听从裁判长发布竞赛开始指令后正式开始竞赛,
参赛选手合理计划安排,利用现场提供的所有条件完成竞赛任务。
2.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实行封闭管理。
3.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
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安全。参赛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
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参赛选手竞赛;如非参赛选手
6
个人因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竞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调换到备份工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竞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
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竞赛,将给参赛选手补足所耽
4.参赛选手若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竞赛结束时
间由现场裁判记录,参赛选手结束竞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令。竞赛结束时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选手立即停止操作。
6.参赛选手不携带任何参赛队及个人信息、任何通讯及存储设
备、纸质材料等物品进入赛场,赛场内提供必需用品。
7.参赛选手提交的选手报告单等竞赛成果,需要现场裁判与参赛
选手签工位号确认。
8.其它未涉及事项或突发事件,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或决定。
七、技术规范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
《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
(二)技术标准
GB/T41798-2022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
及要求
7
GB/T37471-2019智能运输系统换道决策辅助系统性能要求
与检测方法
GB/T39263-2020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
及定义
GB/T39774-2021导航应用软件基本功能及技术要求
GB/T28046.1-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
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28046.2-2019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
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
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
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GB/T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
验第5部分:化学负荷
JT/T1447-2022营运车辆低速驾驶辅助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
程
GB/T18344-2016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5746-2011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方法
GB/T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
GB/T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
8
系统(REESS)
GB/T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
防护
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GB/T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8488.1-2015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
件
GB/T18488.2-2015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
法
(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460701
汽车制造类-新能源汽车技术460702
汽车制造类-汽车电子技术460703
汽车制造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460704
汽车制造类-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460705
八、技术环境
(一)竞赛场地
本赛项竞赛场地需求信息见表3,赛场内各功能分区,满足竞赛
需求。比赛工位和场地布置如图1和2所示。
9
表3场地需求情况
工位数量竞赛场地面积
模块竞赛内容工位面积(m2)场地类型
(个)(m2)
智能网联汽车装调5×15=7516+21350室内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
6×200=120022400室外
与道路测试
图1模块一工位布置图(以实际场地为准)
模块一竞赛场地每个工位长和宽不低于15m和5m,占地面积不
低于75m2,场地设施满足竞赛需求。
图2模块二测试场地(以实际场地为准)
10
模块二测试场地如图2所示。双车道总长和宽分别不低于200m
和6m,含最小弯道半径为60m的弯道一个,测试场地无磁场干扰源,
GPS信号强度满足平台要求。
(二)技术平台
本赛项共需一个技术平台,其包括车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仿
真系统及其它工具等,芯片等核心部件优先选用国产自主品牌。
1.车辆系统
最高速度≥50km/h,带限速功能;续航里程≥40km;爬坡能力
≥20%;驱动电机峰值功率≥10kW;线控工作电压≥12V;平台配备独
立网关,全车采用总线通讯,其中CAN总线满足CAN2.0b通讯协议;
BMS具备过充、过放、仪表显示与读取等功能;具备遥控或驾驶模
式;车身及遥控器均设有急停开关。
2.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电子元部件符合车规级要求,实现常规道路自动驾
驶,具备参数调试、卫星定位等功能;计算平台开放自动驾驶算法;
组合导航实时提供位置、速度、姿态信号,绝对位置精度优于2.5cm,
姿态精度优于0.4,航向精度优于0.4°;激光雷达线数≥16线,水平
视场角≥120°,垂直视场角≥15°,精度优于±2cm;摄像头分辨率
≥1600×1200,帧率≥60fps;毫米波雷达测速精度优于0.1km/h,测距
为0~200m;超声波雷达盲区距离≤28cm,量程为28~450cm。
3.仿真系统
仿真系统包含技术平台车辆模型,支持道路编辑实际交通场景;
11
支持感知传感器位置参数配置;支持动力学与算法参数设置,满足常
规自动驾驶功能验证;支持多场景测试结果输出,并评分及回溯操作
过程。
4.其它工具与材料
交通信号灯具备网联功能;配备本赛项需求的其它工具与材料。
竞赛平台
单
序号模块设备型号数量备注
位
1汽车深蓝C3851台
传感器支
2/1套
架
3激光雷达镭神C32-151A1个
4激光雷达镭神C162个
毫米波雷
5大陆ARS408-211个
达
6组合导航华测GCI4101个
7处理器米文ApexXavierII+1个
8路由器B535-8361个
9处理器orin1个
10交换机网件1个
前视摄像森云
111个
头SG1-AR0147C-0101-GMSL-H90
整车森云同轴
127m、母对母1个
平台线
鱼眼,带银色小方壳,相机延长
线2根2米
13环视相机4个
1根1米
刷固件:640*48030帧
220V逆变
14150W1个
器
15急停遥控按键款-100m1个
电源开关
16LB22C-P20Z/EG9-24V/S4个
按钮
17电源线/9根
2根0.5
六类圆线-千兆
18网线4根米、2
1米、0.5米
根1米
12
后备箱可
191套
伸缩支架
20弹簧插销VCN110-10-1018个
21设备底托/1套
开孔尺寸:22mm头部选择:蘑
电源急停
22菇头脚位选择:一开一闭是否配1个
开关
座:不配插座
需要电源、433M吸盘天线、
23电台1个
E61-DTU(433D30)
24网线六类圆线3米1根
25Can卡至尊版红色1个
DB9接头
26一一公/1个
头、螺栓
usb延长
273.0延长镀金5米1根
线
232串口
28公头、螺母1根
295m卷尺包胶款5米1个
30标定板内角点8x111个
31显示器带视频线1个
32无线网卡150M免驱高增益天线1个
33DB9接头螺母母头2个
DB9PIN
34公对母直连线1.5米1跟
延长线
USB2.0透
黑
35(带信号5米-FD-05U3跟
放大)延
智能长线
化设USB2.0透
备安黑
36装平(带信号10米-FD-10U1跟
台放大)延
长线
37保险盒中号14号线座子(2平方)1个
38船型开关KCD3黑色2个
39线鼻子OT-40A2个
28寸=711.2mm长
40滑轨1付
(一付2只)
13
保险丝
个/
41保险丝盒BH-12PE+国产ATC保险丝*1套1盒加
套
外宽47、高24;
42坦克链内18*37;2跟
长0.75米
43分度销VCN233-CN-m10-61个
集线器
44联想Type-c口1个
(hub)
电源转接
45/9个
接头
46脚轮/4个
47载重块黑色橡胶1个
48假人13岁站模+配套穿鞋杆1个
移动
49衣服速干彩蓝色M号1件
障碍
50衣服深灰色春秋,150cm1件
物
51假人底座1件
仿真
52监控//1套
平台
智能
网联
53监控//1套
云平
台
交通
54信号1
灯
限速
55标识5,10,1套
牌
起
点、
56终点1套
指示
专用工具
序号设备型号数量单位备注
1网线六类圆线3米1根
2Can卡至尊版红色1个
14
DB9接头一一公
3/1个
4usb延长线3.0延长镀金5米1根
5232串口线公头、螺母1根
65m卷尺包胶款5米2个
7标定板内角点8x111个
8无线网卡150M免驱高增益天线1个
车道线检测标记工
9/1个
具
10逆变器/1个
11联通sim卡/2个
12环视标定布/1个
13网口转网口网线转接头1个
14水平仪/1个
15铅锤尺1个
通用工具
数单
序号设备型号备注
量位
GPU:2070ti以上
CPU:i7十代以上
主板:无特殊要求适配即可
工位电脑/显示器内存:32G或64G
12套
/视频线C盘空间:200G以上
存储空间:500G
系统:Windows
2070ti运行账户:2-3个
2裁判桌椅1桌2椅1套
3考生桌椅1桌2椅1套
4仪器桌单桌1套
5工具桌单桌1套
6车辆挡块/4个
7胎压表指针款1个
8万用表UT890D+1个
9绝缘测试仪福禄克(FLUKE)1个
10螺丝刀套装UT234+1套
11网线检测仪充电、专业级1个
12安全帽圆顶ABS黄色2个
13警示牌A字牌工作进行中1个
14手套标准装配手套2双
15灭火器4公斤1个
16警戒带//条
15
17书写夹板/4个
18草稿纸//张
中性笔0.5mm
19/3个
(黑)
20/2个
(红)
21垃圾桶/1个
22车辆维修56件套1套
16
九、竞赛样题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项目
模块一:智能网联汽车装调
一、试题说明
1.在70分钟内完成室内竞赛车辆系统故障排除,感知系统装调、标
定与测试,线控底盘测试;
2.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行包括智能传感器、计算平台、车载网络、
驾驶辅助、信息融合等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每检测诊断出一个故
障,都要向裁判报告,并将故障以元件代号、线脚号、故障原因的描
述填写在报告单上,作为作业完成的依据。并按照裁判的要求,修复
或不修复故障;
3.对驾驶辅助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等感
知元件进行装调、标定与测试并展示标定结果(报告裁判),并通过
急停按钮、遥控急停进行紧急制动等功能验证;
4.对线控底盘进行包括CAN数据的读取、速度与转向等参数的数据发
二、试题内容(详见样题)
1.完成智能传感器品质检查
故障位置:激光雷达
2.完成智能传感器安装与调试
故障位置:能源供给系统(保险)
3.智能传感器标定
故障位置: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4.完成智能传感器信息融合
17
故障位置:软件故障
5.完成控制检验
故障位置:线控驱动系统
模块二: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道路测试
1.在80分钟内完成虚拟仿真及道路测试;
2.对系统的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组合导航等感知元
件进行验证与测试,并通过碰撞预警、急停按钮、遥控急停进行紧急
制动等功能验证;
3.按照赛题要求完成虚拟仿真测试,保存输出测试结果,并在报告单
上现场签字确认;
4.虚拟仿真为两位参赛选手独立完成,最终成绩取两位参赛选手平均
成绩;
5.录制高清地图并存储编辑导航地图,读取车辆起点、终点等位置信
息,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车辆的道路测试。
(一)、虚拟仿真任务
1.天气场景:晴天;
2.道路设置:直线道路2段、弯曲道路2段、有信号灯十字路口2个、
交通信号灯2个、交通标识牌1个、车道线虚线、双向2车道;
3.场景设置:行人配置1人、障碍物设置1处、场景车辆1辆;
4.功能:主动避障、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线识别、行人
规避等功能验证;
5.系统工作异常类型:毫米波雷达工作异常、视觉传感器工作异常。
18
(二)综合道路测试任务
1.完成路试前基本验证
①智能传感器功能验证
②V2X功能验证
故障位置:车端故障
③控制功能验证
故障位置:线控转向系统
2.完成高精地图采集与标注
3.场景应用测试
①按照要求,无人驾驶A点运行至B点,如遇车辆运动行为异常,请
可。
②红绿灯1个;避障物体;限速标识、左转弯1个;定点停车;终点
定点停车等。
19
十、赛项安全
赛项执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
师、工作人员等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1.执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
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
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赛前进行赛场全负荷模拟测试,以发
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环
节,需根据技术平台和场地等实际情况,限定竞赛车速,确保竞赛安
全。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比赛现场内应参
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承办单位必须制定管理方案、人员疏导方案和应急预案。
4.参赛选手、赛项裁判、工作人员进入赛场区域,严禁携带通讯、
照相、摄录设备。赛项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人员进行安检。
5.赛项工位、监督仲裁室、评分室需要配置高清摄像,对赛事比
(二)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示、警
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20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恶劣并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十一、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制订原则
赛项成绩评定标准以“公平、公正、公开、独立、透明”为原则,
赛项最终得分按百分制计算。
2.考核要点
(1)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或设备安
全事故,取消比赛资格。
(2)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污染赛场环境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
行为扣5分。
(3)在竞赛时段,参赛选手有不服从裁判扰乱赛场秩序、有作
资格。
(4)选手报告单上留有不应有的标识、符号、文字,扣5分。
3.配分规则
各竞赛模块配分规则见表4。
表4各竞赛模块配分
评分项目配分
健康与安全20分
作业过程与记录80分
合计100分
21
(二)评分方式
1.裁判人数和组成条件
此赛项共需43名裁判,其中:裁判长1人,加密和解密裁判2
人,现场裁判32人(16工位),评分裁判8人。具体要求与分工如
下:
(1)检录工作人员负责对参赛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等
工作。检录工作由赛项承办院校工作人员承担。
(2)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
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负责组织比赛,对竞赛模块的试题
与评分标准认真领会并向裁判培训解释。
(3)裁判报到后实行封闭管理。每天比赛前1小时通过抽签方
式,初步确定裁判执裁工位,裁判不能执裁同省参赛队。
(4)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加密裁判、现场裁判、评分裁判。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选手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号等进
行加密;各赛项加密裁判由赛区执委会根据赛项要求确定。同一赛项
的加密裁判来自不同单位,且不得参与评分、统分和核分工作。
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判参赛选手
的现场作业情况。
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选手的报告单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并负责核分和统分工作。
(5)监督组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
复核;仲裁组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
22
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成立由检录组、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
构。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和裁判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
项合作企业,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
有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执裁经验或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二等
奖以上的指导教师,讲师职称或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
2.裁判评分方法
裁判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两种方式。
(1)过程评分
现场裁判依据现场评判表,对参赛选手竞赛过程的人物安全、设
备使用、操作规范、职业素养进行评判。评判结果由裁判员、裁判长
签字确认。
(2)结果评分
评分裁判根据现场评判表、参赛选手提交的报告单,依据评分标
准进行评分、统分和核分。
3.成绩产生方法
参赛选手的成绩产生按照严密的程序进行,成绩产生方法与流
程,如图3所示。
在监督组监督下,由裁判长指定解密裁判启封检录抽签一次加密
档案、二次加密档案,找出各参赛队与场次工位对应关系;将竞赛结
23
果分别由场次工位号转换为参赛队,然后进行分值排序,打印封装。
图3成绩产生方法与流程
4.成绩审核方法
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
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
不得低于15%。监督组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
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
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5.成绩公布方法
(1)公示。所有竞赛结束后记分员将解密后的各参赛队成绩汇
总成最终成绩单,经裁判长、监督仲裁组组长签字后进行公示。
(2)录入。成绩公示2小时后,由赛务信息员将赛项总成绩的
24
最终结果录入赛务管理系统。
(3)审核。赛务信息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赛务系统中录入
的成绩导出打印,经裁判长、仲裁长和监督组组长审核签字。
(4)公布。由裁判长在闭幕式上宣布最终竞赛成绩。
(5)报送。由赛务信息员将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执
委会和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十二、奖项设置
本赛项设团体一、二、三等奖。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
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
入)。获一等奖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总成绩为两个竞赛模块成绩之和。竞赛总成绩相同时,按智能网
联汽车装调模块成绩进行名次排序;智能网联汽车装调模块竞赛成绩
十三、赛项预案
1.赛场配备技术人员,当车辆、设备等出现问题时,技术人员可
2.竞赛现场配置安全通道,当出现火情或其他灾害情况,工作人
员应立即向保卫组汇报,保卫组接报后要火速到达现场并配合消防队
员和公安干警,指挥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及时处置现场状况。
3.竞赛过程中出现设备断电、故障等意外时,现场裁判需及时确
认情况,安排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处理,现场裁判登记详细情况,填写
25
4.赛场布置2个备用工位,与其他竞赛工位间隔至少1个工位的
宽度布置。当出现非选手原因设备断电、故障等意外时,经现场裁判
认可,裁判长确认予以安排备用工位进行比赛。
5.赛场设有应急医疗点,用于参赛选手突发身体不适(如发热、
咳嗽等)或出现碰伤、划伤等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如应急医疗点诊
断参赛选手可以继续比赛的,经裁判长确认予以安排原工位或备用工
位进行比赛。如参赛选手不能继续参加比赛的,必要时可联系120急
救车。
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
由执委会决定。事后执委会应向组委会报告详细情况。
十四、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各参赛队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各参赛队须对参赛选手、指导教师、领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稳
教育,在比赛期间需保持通信畅通。
3.对申诉的仲裁结果,领队和指导教师应带头服从和执行,还应
说服参赛选手服从和执行。凡恶意申诉,一经查实,组委会将追查相
关人员责任。
4.领队负责做好本参赛队比赛期间的管理与组织工作。
5.执行大赛各项规定。各参赛队领队、指导教师在比赛前和比赛
期间不允许私自接触裁判,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裁判人员的评判。
26
6.指定一名领队或指导教师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进行抽签确
定竞赛当日抽签顺序,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
(二)指导教师须知
1.指导教师经报名、审核后确定,一经确定不得更换,如需更换,
须由各地区代表队行政部门于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