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6月9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北京全市已连续55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新冠肺炎在院治疗病例降至1例。
北京5G基站年底前覆盖五环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天正式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文件具体包括1个若干意见,5个具体行动方案,形成“1+5”的政策体系。
新基建: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
围绕新型网络基础设施,2020年底前本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环境,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围绕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以“筑基”为核心建设大数据平台,构建北京城市大脑应用体系。
新场景:将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
北京将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在区域和重点项目上,加强京津冀应用场景合作共建,增强“科技冬奥”智能化体验;在建设主体上,重点推动央企应用场景创建,共同组织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
新消费:拓展直播卖货、云逛街
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实施4K进社区工程,拓展社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消费新模式,引导企业建设末端配送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旅游消费,实施“漫步北京”“畅游京郊”行动计划和“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支持线上体育健康活动和线上演出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网红打卡新地标。便利进口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自提”业务的企业范围,优化口岸、市内免税店布局。
新开放:将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升级方案
实施新开放举措,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开放措施包括: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升级方案,推动“云团式”产业链集群开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全面推广实施“区域综合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开发模式,做强双枢纽机场开放平台,提升北京“两场”国际航线承载能力。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建立健全数字贸易交易规则。高标准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
新服务: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
本市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针对企业和群众具体诉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影响市场主体经营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线上“非接触”监管。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优化新业态“一件事”办理流程,增强国际商事仲裁服务能力,提升商事案件审判质效,完善企业“服务包”制度。
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制定数据开放计划,出台政府与社会数据共享治理规则,改造升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精准帮扶科技创新、基本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中小微企业,鼓励银行强化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特色化产品配置,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北京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了《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
推广直播卖货、云逛街
方案披露,本市将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推广社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新模式。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前置仓、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培育一批门店宅配、“前置仓+提货站”、“安心达”、无接触配送等示范项目。
上学、看病方面,将推动将定点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复诊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互联网复诊+处方在线流转+医保自动结算+药品配送到家”一站式服务;优化在线教育机构备案审查工作,支持优质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参与本市中小学线上课程建设,办好“空中课堂”。
同时,实施4K进社区工程,推进30万户以上4K超高清机顶盒进社区,为居民更新超高清电视机提供技术支撑。在重点商业街区布局8K显示系统,试点8K超高清演出、赛事直播等应用。
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
方案提出,促进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具体来看,实施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研究推出摇号新政,面向本市无车家庭优先配置购车指标,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采取电商平台集中办理、京外购车客户网签等形式,简化二手车外迁交易流程。
启动夜京城2.0行动计划
夜京城2.0行动计划方面,将设计开发10条左右“夜赏北京”线路,策划举办10场精品荧光夜跑、夜间秀场等户外主题活动。
乘坐地铁、厢式电梯时仍需戴口罩
6月6日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至三级。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发布六点健康提示:
一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夏季高温炎热天气,下列情形还必须佩戴口罩:
■医疗机构、口岸检疫和出入境、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
■到医院就诊、探视陪护人员;
■患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
■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
■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和厢式电梯时。
户外可不戴口罩,但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室内场所(包括会议室)可不戴口罩,但要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消毒和通风。
二是保持社交活动距离
到超市、餐馆、夜市等人多密集场所,或在交谈、候车、等电梯、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距离。尽量采用电子支付、扫码等非接触方式付款,近距离接触请随时佩戴口罩。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避免人员拥挤。
三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尤其是就餐及入厕前后、离开医院、外出归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及时用香皂、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四是自觉坚持安全出行
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如需乘出租车或网约车出行应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如等候的车辆拥挤,应改乘下一辆车。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遵守公交、地铁等部门防疫规定,如戴口罩、测体温等。
五是倡导文明外出就餐
六是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和规范使用空调
居室和办公场所以及会场会展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避免空气污浊。夏季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设定在适宜的温度,温度不宜太低。使用集中式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采用全新风运行方式。
记者:盛丽
原标题:《北京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市疾控中心:乘坐地铁、电梯仍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