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2.24
低价车价格陷阱相对少些
(1)选购的五个误区
a.误区一:车价越低越好
一些消费者买车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认为车价越低越好。甚至认为购车时可以选择一家车辆售价最低的店,维修保养时选择另外的4S店就可以了。如果在有形汽车交易市场买车,千万别被车虫报出的低价所吸引,因为很可能会在上牌、装饰和保险等方面暗藏杀机,一些小保险公司的理赔非常麻烦。事实上,不少4S店在售车时就已经为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售后保养方面的优惠政策。b.误区二:迷信网络报价
c.误区三:订金都可退还
不少消费者认为,预订车辆时的订金可以退还,被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有的经销店收取的订金是可以全额退还的,有的则是一方违约需要交违约金,而有的订金则是不能退还的,这些都需要在交付订金前问清楚。
d.误区四:车价跳水定有实惠
少数不理智的消费者一看到商家的降价、促销活动就怦然心动,匆匆将车“拿下”,心里还美滋滋地认为落了个大便宜。“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现在的降价促销有些是清理库存、处理滞销车型,更有甚者是某些商家玩的数字游戏,看似很诱人,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惠。
e.误区五:盲目持币等待
很多消费者很早就有买车计划,但总想再等等,等到车价最低的时候再出手。结果就无休止地等了下去,一直拿不定主意。这类消费者由于对汽车降价特别敏感,总担心刚买的新车价格降了。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价会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即使等到白了头也没有绝对的最低价。
(2)最常见三种骗术
a.网上的一些商家打着4S店的名义,或者冒充店内人员的名字,给客户很低的价格。她们给用户更多的解释是:我们面对最终客户,少了中间环节,所以价格便宜。
b.她们采用超低价格,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到店看车。不惜采取欺骗手段,比如送装饰。用户往往也知道装饰不值钱,但因为已经来了,禁不住她们的哄骗,以及其他危言耸听的话,造成客户难辨真假。
(3)骗术经典案例
a.案例一:汽车价格
目前,几乎所有汽车厂家的在售品牌车型,都对外宣称其市场销售价格为全国统一价,更有甚者,为了吸引更多眼球,打出“最低”卖价,言外之意就是此价格已经是厂商的最低限度了,不可能还有下调空间,消费者此时购买绝对划算。于是,一部分消费者轻信厂商和经销商的宣传,迅速掏钱购买,而另一部分精明的消费者,却与汽车厂商死磨烂缠地讨价还价,结果不仅价格优惠了不少,还争取到一大堆礼品。为此,想想厂商当初的宣传,那些轻信厂家宣传吃了亏的消费者不禁想问,明明是最低价了,为什么还可以少呢?汽车厂家不是在忽悠人吗?他们究竟有没有最低市场售价?
发案指数:★★★★★
解析:同一品牌的同一车型在同一市场出现多个卖价的现象,几乎比比皆是,在汽车市场本身没有标准价格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前不仅要货比三家,即使决定要下手购买,也应与销售商进行反复谈判,对产品价格进行猛砍价,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组织一帮“砍价团”帮忙。
b.案例二:买车送装饰
买车就送价值上千元的汽车装饰,这是时下汽车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段,但是消费者买车后才发现,所谓价值上千元的汽车装饰用品,原来只是价值几百元钱的脚垫、座套、香水座等小玩意儿。而汽车商家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整车销售上没有捞到利润,想通过这种送廉价礼包的方式来弥补,而消费者只有哑巴吃黄连。
解析:既然商家说了赠送的装饰或配置价值上千元,消费者可以现场验货,并进行价格评估,如果评估的价格与商家承诺的价值相差太远,消费者可以退掉订单,甚至拒绝购车,通过这样的“将军”,一般情况下,汽车商家肯定会做出一些让步。
c.案例三:玩新车概念
发案指数:★★★★
解析:首先,消费者千万别囫囵吞枣地消化厂家的新车概念,一定要仔细对比,找到新车和老车之间的本质差别。其次,新车也未必比老车的价格高,试想,如果只是部分配置的改动,高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差从何而来呢?所以,购买所谓的新车时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切莫冲动,更不要被新车的概念所蒙蔽。
d.案例四:特价车
发案指数:★★★
解析:这样的幌子在前几年都有过,商家推出的“特价车”其实大部分是库存车,存放3月以上就可以算为库存车,而这些“特价车”基本都是存放了半年以上的汽车,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
e.案例五:油耗
解析:汽车厂家公布的油耗都是理论油耗,一般与实际使用油耗差别很大。日前,国家发改委专门对市场上409款各汽车品牌的畅销车型的油耗进行了测试,并对外公布了油耗数据,消费者可以将其作为购车时的参考依据。
f.案例六:买断销售
这几年,“买断销售”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车市术语,所谓买断销售,就是经销商一次性从厂家买断一定数量的车,然后制定特殊的营销政策,以低于该车原来的市场价格对外销售。这对消费者来说本来是件好事情,但是有一小部分商家却以此为幌子,将自己的库存车也贴上“买断销售”的标签,大搞促销。因为价格优惠的诱饵,大部分消费者只要听说是买断销售,胸脯一拍,立马下手,冲动过后就后悔了:不是价格在短时期内再次下降,就是买到库存车了。
g.案例七:送现金
时下的汽车市场,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商家们的促销攻势也越来越猛,买车直接送现金的促销方式也开始出现在汽车销售市场,送现金其实是车型降价前的征兆,甚至某些产品已经降价了,厂商担心影响销售,就换了个光鲜的说词,反而令部分消费者感到厂商的恩惠。
发案指数:★★
解析:天上不可能掉馅儿饼,返现金听起来很诱人,实际却意义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返给你的现金本来就是你自己的。因为你购买车所支付的价格已经高出车辆本身的价格,商家再把多支付的钱返还给你,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h.案例八:办按揭
汽车市场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消费者只要是按揭购车,经销商都会显得非常高兴,经销商卖车现场没有收到现金,为什么会很高兴呢?这让很多人不理解。据了解,根据行业不成文的规矩,每办理一辆按揭购车业务,按揭公司都会向商家支付数额不等的费用,也就是说商家不仅从整车上赚到了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按揭获得一笔额外收获。
解析:汽车属于消耗品,买到手里,就已贬值了几分。已经当了“房奴”的消费者,千万别再将“车奴”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除非你确实不屑于这些“小钱”。
新车购买前的防骗技巧(下)(4)销售七大陷阱
a.低价无车。用低价位车做幌子,但重点卖高价位车。既做了低价的姿态,又获得高利润。
b.打概念蓄意炒作。动不动标榜“技术创新”、“与世界同步”或“为中国量身定做”,实属炒作。
e.旧车变新车。把油管漏油、刹车跑偏、离合器不分离等问题旧车乔装打扮成新车来欺骗消费者。
g.保险便宜理赔难。同样的保险价格可以相差千元,实质上差在保险理赔额的高低和修理厂的距离远近上。
(5)“购车一条龙”谨防七大陷阱
a.多收款。
b.不按约定标准办理贷款。
c.利用合同或协议欺骗消费者。
d.经销商强制消费者到指定银行贷款或到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收取高额手续费。
e.经销商在合同上伪造消费者签名,更改车款总价和每月还款金额。
f.一些贷款公司在消费者办理手续时给予过多承诺,实际无法办理。
g.一些经销商口头承诺即使非本市身份证也可办理贷款,但实际无法兑现。
所以一要仔细查看购车买卖合同条款,无争议时再签字盖章;二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向12315投诉中心求助
(6)二级经销商不一定就便宜
以前,不少购车者为了图便宜,喜欢去二级经销商那里买车。不过眼下二级经销商的车价也未必就便宜。在现在价格越走越低的情况下,卖车基本赚不了什么钱,一般4S店还能够从售后服务里面补回来,但二级经销商卖一辆车就赚一辆车的钱,没有售后回补。可是他又需要用低于市场很多的低价来诱惑消费者,所以就会在其他地方,比如保险,验车,装饰等地方动些脑筋。比如,装饰1000元的汽车用品,可能要你花二三千元买回来。保险一般都可以打折,但他告诉你不能打折,或者找一些很小保险公司,来给你的爱车上保险,有的二级经销商因此可以拿到最高达50%的回扣,到头来一算总账,消费者不仅没得到多少实惠,反而会被别人大赚一笔。
(7)买车还是去4S店更稳妥
我们都知道,二级经销商的新车都是从4S店那里提来的,二级经销商口口声声说:“我们拿车的价格是批发价,是最低的。”其实情况是这样的,4S店销售都有个最低出车价格,4S店与其以最低价把车给经销商,让它们赚这份钱,为什么自己不以这个最低价给消费者呢?而且还可以拉一个售后保养的回头客,何乐而不为呢?
正确做法是你可以先去二级经销商处问你所中意车型的价格,摸摸低价是多少,然后在去该车型的4S店购车,尤其是现在车市比较冷清,竞争又激烈,基本上4S店都会以最低出车价格销售,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讨价还价的本领。
当你确定了要买的车型之后。首先要选定一家经销商。在这方面一定要找大经销商。一方面大经销商手里的车多,你又挑选的余地,另外大经销商往往产品周转得快。你能买到刚出场的产品。当然,对于一些货源不足的品牌,大经销商的进货渠道能帮助你尽早提到车。况且大经销商的运营渠道有时候还能帮助你顺利的快速的办齐手续。这里我不推荐大家去综合的车市,因为那里秩序往往挺混乱的。而且拼缝的人很多。另外就是看车的人多。乱哄哄的。到远离市中心的大4S店,人少可以试驾。挑好了,看好了再买。而且由于人少服务比较快捷。
一旦确定了4S店,要事先和JS谈好价格。不要等车挑的差不多了再谈价格,因为那会儿JS早就知道你肯定就买了,所以价格难以砍下去。JS经常会承诺送一些内饰,价值几千元。建议最好不要。因为那些东西往往不值钱。送的东西质量还不好。不如让JS给你钱,实实在在的。你自己找一家专业内饰店肯定又便宜又好。当然,对于排号等车的人来说,你就别指望什么了。差不多就行了。
最后,提车之前不要办理任何手续,可以只简单签一个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