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免费试用”“3元开通一周VIP”,诸如此类低价试用的宣传颇为吸人眼球,然而开通后却发现这些软件在默默扣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APP存在“自动续费”选项不得不选、取消“自动续费”流程复杂、小字条款暗藏玄机等问题,而且开通后会在消费者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从下月开始自动扣费。
试用即默认开通自动续费
通过会员服务增加用户黏性成为部分平台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通过免费或低价方式吸引用户开通会员和实体零售的“先尝后买”无异,但由于消费者与平台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经常会遇到被“自动续费”的烦恼。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自动续费”,显示有9200余条投诉,大多为扣费前未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少则被扣费1个月,多则被扣半年多才发现自己“被续费”。
网友“苏菲亚”告诉记者,她在微视APP上开通过3次短期腾讯视频会员,前两次开通后都没有自动续费,第三次同样选择了6元开通15天腾讯会员服务,结果15天会员到期后就自动扣费25元,在扣费前也没有提前告知她。
90后用户杨雯对记者说,去年她无意中点了脉脉APP的0.1元会员试用,后来就没再用过该APP,前不久查看支付宝账单,发现连续7个月被扣费476元会员费,之后经过多次申诉才退回了所有费用。
也有不少人称不能退费或只能按比例退费。网友“宝宝”说,她也开通了脉脉VIP试用,由于试用到期前平台没有任何提醒,后来她就很少使用这一APP,不久前她偶然发现竟被扣了上千元的费用,多次找客服沟通才退回了70%的费用。
大多消费者都是看到自己的账单信息才知道已经被偷偷扣费。实际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都要求平台在推出自动续费的时候需要对消费者充分地告知,不得误导消费者,要在显著区域注明自动续费。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免费试用需绑支付账户
记者下载轻颜相机APP看到,在充值会员页面,醒目的字体提醒“7天免费试用”,充值选项为“连续包年”“连续包月”“连续包季”,价格分别为80元、9元、23元。一旦想试用7天免费会员,就必须默认选择以上3种自动续费服务,且必须同意APP的《付费会员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根据平台规则,用户要低价或免费试用会员就必须同意自动续费服务,而消费者一旦忘记取消订阅/自动续费,或没有留意平台协议,那么即使卸载APP,自动续费也将持续。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续费“中的“自动”,源自特定网络服务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和技术安排,要求消费者开通网络支付服务中的自动扣款功能,除非主动取消,否则将持续扣款。APP平台这种做法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财产权,也涉嫌违反了《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自动续费前经营者应履行显著提示义务的规定。
“抓大放小”严格监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消费者如何避免自身权益受损?盘和林表示,APP平台利用免费试用进行连续包月等绑定涉嫌误导消费者。他提醒消费者,当前自动扣款在金融平台是可以随时取消的,消费者要注意及时取消连续自动包月和包年服务,防止APP服务到期继续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