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德国汽车品牌中,大众与中国的关系最早。1978年底,改革开放吹响号角,中国不再闭关锁国。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率团访问德国,发现(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满大街都是挂着大众车标的汽车,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是一辆来自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于是前往大众汽车总部。到达沃尔夫斯堡后,周子健通过翻译向门卫介绍:我是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我想和公众领袖谈谈。
●奥迪进入中国:1989年
双方协商收购道奇600废弃生产线时,克莱斯勒Lion索要1760万美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中国无法接受。当一汽左右为难时,大众提出与一汽合作,从奥迪100项目开始,并承诺负责在奥迪100上装载克莱斯勒发动机。克莱斯勒得知消息后,立即提出将道奇600装配线报价降至1美元,但为时已晚。
●欧宝进入中国:1993年
随后,广东集团、粤江公司、江北机械厂共同出资在江门成立南方鲁美汽车厂,并以CKD的形式组装了一批欧宝科赛,命名为鲁美JJ7090。当时国内的汽车生产经营体系还不严格,在收紧审批、严厉打击走私后只生产了几千辆。
●宝马进入中国:1994年
1990年,宝马利亚有限公司作为宝马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将7系和5系引入中国。很快,宝马以动力足、操控好的特点在国人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开宝马,骑奔驰”也成为高端车生活的象征。1994年4月,宝马成立了宝马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宝马品牌几乎所有的汽油动力车型都进入了中国。2021年9月,宝马为国人带来了子品牌宝马I的两款新能源车型i8和i3。
2021年5月,由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其生产工厂位于沈阳,首款国产车型为宝马325i。2021年1月,华晨宝马生产的第百万辆宝马车型下线,成为宝马国产化发展的新里程(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碑。如今,宝马国内产品线已扩展至六大系列,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和铁西工厂的产能总和已达到45万辆/年。
●保时捷中国:2021年
2021年2月,保时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捷成集团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保时捷中心。保时捷首次将两款跑车911和Boxster(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带给国内消费者,但最初的认知度并不高,2021年仅售出21辆,2021年售出27辆。2021年问世的豪华Cayenne(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智能:2021年
在2021年北京车展上,戴姆勒旗下城市先锋出行品牌smart首次与中国消费者见面。2021年4月,第二代smartfortwo在国内正式上市。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奔驰将智能电动版投放国内市场。除了传统的销售形式,2021年1月,基于智能车型的“Car2ShareFreetoDrive”进行了试点,这让戴姆勒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基于站点的汽车共享服务的豪华车企。2021年4月,“Car2go蓄势待发”在重庆上线,戴姆勒将自由流动的汽车共享概念引入中国。
●宝沃进入中国:2016
宝沃作为德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旗下两个子品牌亏损,导致整个集团资金链断裂。1961年,它被不来梅政府强迫破产。半个多世纪后,宝沃品牌在2015日内瓦车展上宣布回归,北汽福田持有宝沃汽车100%股权。再次开启征程的宝沃,选择了SUV作为切入点。2021年在北京密云工厂投产首款中型SUVBX7。
上市之初,宝沃BX7“整车终身质保”的售后政策给颠覆行业的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也让很多消费者接受了这个陌生的德国汽车品牌。其月销量一度攀升至5000辆,但后劲明显不足,很快遇到瓶颈,销量陷入越来越差的局面。2021年上半年,宝沃所有车型BX5、BX7、BX6的总销量仅为1.6万辆,品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结语:德系车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信赖和钦佩。纵观德国汽车品牌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可以看到大众先入为主,大踏步前进。奔驰奥迪相互追逐,在中高端市场独占鳌头;保时捷独特的跑车基因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欧宝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经历了20多年的不温不火后,它选择伤心地离开了市场。打着德国品牌旗号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沃,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可谓几喜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