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于建平北京报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下的传统车企正在上演“分久必合”。
继上个月极氪官宣收购领克,实现双品牌融合之后,近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宣布,极氪与领克战略整合后的新公司名字为“极氪科技集团”。据悉,战略整合后,两大品牌前端保持独立运营,中后端充分整合。
在此之前,吉利旗下几何已经并入银河,上汽旗下荣威、飞凡两大品牌也进行了合并。而在更早之前的2022年,长城汽车也进行了整合,采取“欧拉+沙龙”“坦克+魏牌”双品牌运营模式。近日,欧拉汽车再次传来新消息,12月,欧拉ORAApp将停止运营并迁移至长城汽车App,进一步整合线上服务。
新公司定名极氪科技集团背后,是吉利的战略整合
自2024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吉利的“战略聚焦、战略整合”就在持续推进,先是在10月份将几何并入银河,后又在11月份推动极氪收购领克,理顺股权关系。近期,更有雷达将并入吉利汽车集团、极星将并入极氪的传闻流出。吉利子品牌之间的合并、重组消息,可谓纷至沓来。
民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认为:“本次调整,有助于推进战略聚焦、整合、协同,明确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效率。”
整合之后,林金文透露,极氪科技集团在2024年度预计将交付超过50万辆。
吉利汽车官方数据显示,1—11月,极氪、领克分别累计交付19.5万辆,25.9万辆,合计45.4万辆。如果按照11月份双品牌合计交付约6万辆的走势计算,极氪科技集团在2024年交付超过50万辆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国证国际证券分析师王强则看好极氪与领克的整合,并在研报中表示,整合之后,吉利汽车可减少在各细分市场的重复投入,并在品牌与产品、技术、供应链、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强化协同,从而利用其规模效益,致力在销量、收入、利润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欧拉APP将停运迁移,传统车企的内部融合再起风云
整合,吉利汽车不是个例。
2024年年初,长安汽车将长安欧尚、长安UNI系列、CS系列、逸达、逸动、Lumin等品牌与产品序列合并。同年10月,上汽乘用车也对旗下荣威、飞凡两大品牌进行了合并,不仅在渠道上进行合并,还对双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
同时,更早进行整合的长城汽车,也在近日再次拿出新动作。
2022年,长城汽车对旗下子品牌进行了整合,采取“欧拉+沙龙”“坦克+魏牌”双品牌运营模式,实现一个渠道、1.5套组织、二个品牌。目前来看,长城汽车的整合,虽然没有带领长城汽车在销量上实现“起飞”,但是在提升盈利能力上的作用已经显现。
财报显示,长城汽车前三季度营收1422.54亿元,同比增长19%,创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8.8%;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归母净利润83.74亿元,同比增长119.9%,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前三季度利润率下滑至4.6%的背景下,长城汽车的综合毛利率达到20.76%,同比提升1.92个百分点。
近期,长城汽车再次释放整合信号。欧拉汽车宣布,2024年12月,欧拉ORAApp将正式停止运营,迁移至长城汽车App。并行期内,欧拉ORAApp可以正常使用,但迁移后,欧拉ORAApp将无法下载和使用。
有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有资源和能力尝试“多生孩子好打架”,并以内部“赛马”的方式鼓励子品牌之间相互竞争,然后择优推新。但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投放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持续的价格战之下,很多企业的资源和宣传费用并不能够支持多品牌战略。
通俗来讲,车企的整合,就是为了节约成本,重新配置研发、架构、销售等资源,并避免同业竞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需要走上整合的道路。《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传统车企热火朝天地开启“分久必合”的“剧本”时,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在演绎“合久必分”的“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