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关于品牌与用户的几个重要发现。
时隔半年多,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活力持续,角逐激烈,新品牌与新产品层出不穷,尾部品牌开始淘汰,市场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新一年度的针对新能源汽车品牌与用户的广泛调研,本期研究共覆盖了47个汽车品牌,通过询问超过4,000位新能源车主用户的意见,探寻他们对这些品牌的感知状态与变更。
通过2023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杰兰路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发现。
我们把首要提及率作为衡量品牌知名度的核心指标,即代表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提起新能源汽车,用户第一个想到的品牌。
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品牌认知的头部效应正在愈发显著,目前特斯拉与比亚迪被首要提及的合计比例已超过77%,去年这一值为55%。
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外,第一提及知名度依次为蔚来、理想、小鹏、极氪,合计比例接近15%,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提示后知名度意即在出示品牌名称与标识的情况下,用户是否能够认识这个品牌。相较2022年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①头部品牌知名度企稳。比亚迪、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品牌知名度均已稳定在95%以上,变动均小于1个pct,是新能源领域公认的头部品牌。
②新创品牌知名度提升。知名度在90%以下尤其是80%以下的新能源新创品牌中,除欧拉、埃安、哪吒外,知名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智己、阿维塔、AITO、深蓝提升显著。
③传统品牌知名度下降。日产、本田、别克等传统品牌知名度均出现下降,这表明其品牌核心资产之一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开始被消耗,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来提升影响力刻不容缓。
我们使用“知名度×熟悉度×美誉度”来分析品牌的美誉转化情况,这一数值代表了这个品牌被喜欢的可能性,意即“每100人中有多少人可能会喜欢这个品牌”(百人青睐)。
可以发现,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均获得了超过一半的百人青睐。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头部的新创品牌最大的用户流失出现在品牌知名度环节,即有更多的用户尚不能够认识这个品牌,而众多传统品牌最大的用户流失出现在熟悉度和美誉度环节,用户可能对这些品牌仅停留在“认识”阶段,但“不熟悉”,甚至“不喜欢”。
我们通过品牌净推荐度(NPS)来衡量用户整体体验的满意程度与品牌忠诚情况。
蔚来、特斯拉的品牌推荐度稳定在80%以上的高水平,是用户满意与忠诚的证明,亦是优秀的品牌价值体现。
阿维塔、智己、飞凡均存在新车效应,但其中智己的老车型L7的推荐度也接近70%,处于领先水平。
极氪品牌在去年的调研中推荐度超过90%,位居榜首,本期推荐度已明显回调,上期峰值受短期事件影响(8155免费升级)。
AITO推荐度下滑显著,较去年下降了超过20个pct。
产品体验是影响用户作出推荐选择的首要考虑,提及比例近80%,其次是品牌销量赋予的信心背书、以及用车过程中的服务体验,提及比例均超过50%。
基于杰兰路品牌档次指数,本期调研的47个品牌共划分为5档,包括5个豪华品牌、4个高档品牌、17个中高档品牌、12个中档品牌、9个经济品牌。
保时捷、仰望等品牌的入局使得主流品牌整体档次出现下滑,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档次的上限正在提升,同时迈入豪华的门槛也将不断提高。
从排名和档次变动来看,飞凡、极星、理想的排名有显著提升,但档次本身没有变动。特斯拉和凯迪拉克是下跌最明显的品牌,均从高档品牌变为了中高档品牌,特斯拉受价格调整影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从豪华品牌变成了高档品牌,我们认为其电动产品的价格下探(终端折扣)是关键因素。进一步来看,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产品尚不能诠释出新的豪华内涵,通过以价换量来换取市场势必会对品牌产生伤害。
从信息指数变动来看,发展信心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诸多新创品牌的发展信心不足所致。
腾势也是发展信心提升最显著的品牌,其次是理想。而蔚来和小鹏则是发展信心下跌最多的品牌,均从强信心变为了较弱信心。
首先,用户选择新能源而不是燃油车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产品吸引、经济和趋势影响。
30%的用户选择新能源最关键的原因是产品吸引,尤其是产品的智能化属性,使用费用低和新能源趋势影响的用户比例分别为24和18%。
整体来看,新能源市场首、增、换购比例依次约为34%、37%、28%,其中增换购用户近50%来自于合资品牌,近30%来自于豪华品牌。
以用户基数最大的比亚迪和特斯拉为例,二者增换购用户的前车品牌类别差异显著。
比亚迪增换购用户有57%来自于合资品牌,29%来自于自主品牌;而特斯拉增换购用户来自于合资品牌的比例为47%,来自于豪华品牌的比例为42%,其中ABB合计比例为32%。
从具体品牌来看,大众、别克、丰田、本田是流出最多的合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