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同比下降比亚迪

12月4日,中国质量协会在北京发布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

中国质量协会指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为79分(满分100分),同比下降1分,连续两年下降。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得分78分,混动汽车(含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用户满意度得分79分,同比均下降1分。

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户对于质量的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是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牌形象对用户满意度影响程度最高,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形象得分80.2分,同比下降0.8分,连续2年下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更新迭代周期逐步缩短,行业频发“背刺”情况,产品和服务痛点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降低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的满意程度。

用户对于当前新能源行业个性化质量供给水平的满意度同比下降,影响行业用户满意度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感知质量得分79.4分,同比下降1分。其中,用户对于个性化质量的满意度同比下降2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时代,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产销量达到新高度。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多次突破50%,直接拉高用户对于行业满足个性化质量需求的期待,但在智能化板块等高度个性化方面的用车体验尚未有效满足用户个性化预期,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故障(问题)次数仍处于各因子前列。

智能座舱故障(问题)次数居首位,产品故障集中度有所降低。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百辆新车故障(问题)次数为91次,同比有所下降。故障次数最高的前三个系统故障(问题)分别是智能座舱(16次)、内饰(13次)和车身外观(12次),前三个系统故障(问题)次数占总体故障(问题)次数的45%,相较于2023年下降10个百分点,产品故障集中度有所下降。

纯电动汽车故障(问题)前五位与混动汽车相同,但故障(问题)集中度高于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故障(问题)次数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智能座舱(22次)、内饰(14次)、车身外观(12次)、智能驾驶辅助(11次)和行驶转向制动(11次),前五项故障(问题)次数占总体故障(问题)72%;混动汽车故障(问题)次数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车身外观(12次)、行驶转向和制动(12次)、智能座舱(11次)、内饰(11次)和智能驾驶辅助(10次),前五项故障(问题)次数占总体故障(问题)67%。

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板块相较于燃油汽车优势更明显。性能设计方面,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性能设计满意度位列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两位。燃油汽车行业中,智能驾驶辅助位列性能设计满意度第一位,智能座舱位列第五位。质量可靠性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含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故障(问题)次数为27次,燃油汽车为85次。

噪音、异味等故障(问题)仍有待行业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百辆新车故障(问题)次数前十位分别是:“风噪声大”“内饰异味重”“行驶中轮胎噪音大”“车内手势控制”“指纹识别”“导航死机/误差大/错误”“抬头显示(HUD)”“刹车有异响”“系统远程升级(OTA)”“车载智能助手”,前十位故障(问题)中“风噪声大”“内饰异味重”“行驶中轮胎噪音大”连续三年位列十大故障(问题)前三位。

中国质量协会指出,行业用户满意度水平同比下降应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仅要在产品制造、服务设计等方面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更要在企业经营层面切实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倾听用户、尊重用户,切实解决用户实际体验过程中的质量痛点,以质量增强用户信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质量需求,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此外,研究还发现汽车性能好、舒适性高、质量可靠性高是购车原因的前三位。其中,“质量可靠性高”连续三年上涨,与第一位“汽车性能好”的提及率差距由2022年16个百分点缩小至2024年6个百分点。“厂商信誉好”提及率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处于用户购车考虑的二十个要素中增幅第一位。时尚、年轻、绿色环保是用户购车看重的主要品牌特征,时尚品牌特征提及率由2023年第三位上升至2024年第一位,实用品牌特征提及率由2023年第一位下降4个百分点,位列2024年第七位。

CACSI采用了先进的全球统一标准测评模型,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统计显著性较强,无论对用户选购汽车,还是对生产企业改进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新能源类别及车型结构类别综合划分细分市场车型,各细分市场NEV-CACSI(新能源汽车综合满意度指数)第一(含并列第一)的车型是:

纯电动中大型轿车:华晨宝马i5

新能源汽车行业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第一的是:特斯拉、蔚来

THE END
1.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一、内容描述2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概述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4/8134060072007004.shtm
2.锂离子电动车行业分析报告:总规模细分市场及头部厂商占有率2024-2029年中国锂离子电动车市场报告对国内锂离子电动车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与预测。报告共包含12章节,涵盖了中国锂离子电动车市场环境、进出口贸易情况、市场规模及增长率、业内龙头企业最新进展等市场相关信息。此外,该报告按产品类型、应用进行细分,分析了各细分市场规模与占比、发展趋势、驱动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https://www.gelonghui.com/p/1439625
3.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回顾&2024年展望(二):细分市场篇疫情防控全放开后的第一个复苏之年已落下帷幕,新能源汽车(以下略称为NEV)市场连同车市整体的表现,已不仅仅牵动着汽车产业链相关人士的心弦,更是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后能否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各车型的竞相降价到以政府为主导推出的各类促消费措施,从积极导入一体化铸造技术到各类辅助驾驶系统的迭代升级,在https://zhuanlan.zhihu.com/p/677653111
4.文旅体业望江文旅体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信息公开在国内大力推进双循环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望江县从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康养升级转型,提供综合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标准。一方面要求旅游品牌更加突出市场属性,同时兼顾传统资源和产品的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品牌体系建设,针对细分市场形成丰富产品及体验线路。擦亮文化资https://www.wangjiang.gov.cn/public/19635638/2021193831.html
5.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趋势及发展前景AET目前,自主品牌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2023年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占市场份额49.4%,批发销量占市场份额52.4%,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初步赶超。在2022年新能源厂商销量榜Top10中,除去特斯拉,头部企业均为中国品牌。比亚迪、吉利表现强劲,2022年1-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79.99万辆,同比增长208.2%,成为民营自主销量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61522
6.NOA深度: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市痴间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从需求挖掘角度,汽车行业陆续出现跑车、平民车、大型轿车、皮卡、气泡车、经济型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一些市场反应敏捷的企业享受到细分市场快速成长的红利。近年来家庭用车,女性用车,越野车等细分市场的需求挖掘给一些企业带来机会,但随着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新的细分市场的挖掘难度加大,目前处于在各种细分市场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95747486482760211
7.创业基础乐训课堂李家华答案创新创业基础李家华章节测试答案12, 团队是最重要的因素。创业机会和项目是载体。资金是必需品。 有了优秀的团队,就会抓住机会,困难会迎刃而解,会顺势而为,资金也可以筹集,并恰当地利用。 仅有好的项目和充足的资金,但没好的团队,整个创业团队也会乱成一锅粥。? 1.9-拓展学习-学会从失败中学习.实战篇(下)–课后作业 https://blog.csdn.net/qq_41292420/article/details/106456410
8.两万字长文!管清友团队: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展望1.资本市场表现:估值抬升,盈利修复,上演α与β共振 (1)整体走势:α与β齐飞,2021是汽车行业资本大年 在观察对象的选取上,我们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进行梳理,并纳入氢燃料电池等热门赛道进行分析。从产业链划分上,我们将新能源产业链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下游,即新能源整车(EV、PHEV)与相关充电设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184
9.深度解析市场细分的4大维度2.市场细分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机会,确定最有潜力的目标市场,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这些市场中。 其他优势,这里就不一个一个赘述了。 一.地理维度:不同地域的差异 区域划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经济和消费习惯。 比如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形象较为看重,追求高端、时尚的产https://m.cifnews.com/article/16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