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从每年27辆到93286辆,今年是保时捷进入中国的第22个年头。
中国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全世界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是中国人买的,而在购买保时捷的中国车主中,大部分年纪在40岁以下。
这正是保时捷如此焦虑的原因。
进入2023年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前三季度的交付量比去年少了12%,与之相比,保时捷在北美市场增长14%、在欧洲市场增长23%。
单个季度的数据滑落更严重,第一季度交付2.14万辆,第二季度2.25万辆,第三季度1.69万辆,比去年相比,从增长21%到下滑2%,第三季度比去年少了整整40%。
一夜之间,中国人不爱买保时捷了。
#01
第三代Panamera,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吗?
用保时捷销售的话说是:「消费者认可保时捷的油车,但是不认可保时捷电车,花20-30万买个电车可以,花100万买电车就没必要了。」
与此同时,中国豪华市场在不断扩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售价超过30万元的细分市场在9月零售销量达到27.91万辆,比去年增加40%,1-9月累计卖出210.83万辆,比去年增长33%。
其中,中国豪华新能源市场增速更快,今年前三季度卖出58万辆豪华新能源车,比去年增长89%,是今年豪华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背后是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众多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型区间的上探,蚕食包括保时捷的豪华市场份额。
肉眼可见的变化,来自内饰的12.6英寸全液晶曲面屏仪表,保时捷甚至把变速箱换档杆从中控台下面放到方向盘旁边,这种源自特斯拉的换挡方式,已经是新势力的标配,如今保时捷也加入其中。
「从全球背景来考虑,设计一款所有市场通用的车型也许不再适用,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在数字化和互联性方面,中国与其他市场有很大的差异。」保时捷中国CEO柯时迈(MichaelKirsch)表示。
因地制宜、灵活应对向来是保时捷能够保持极高盈利的核心能力,正如当年第一代Panamera首发时,曾有记者问Panamera会不会推出加长版?
保时捷当时说「不会」,因为Panamera是一辆运动型车。
随后第二代Panamera,便有了加长版。
保时捷认识到,在中国市场,传统豪华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在逐渐减弱,一旦被消费者抛弃,保时捷想要重回增长将不太容易。
#02
前20年,保时捷过得顺风顺水
回顾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称得上顺风顺水。
2002年,保时捷在北京天安门向东一公里处、开设了第一家经销商店,短短8年内,年销量实现突破1万辆,那时在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才29748元。
也是从那年起,保时捷在国内销量年年攀升,平均每年增速超过17%。
2013年,中国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甚至在2018年汽车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保时捷逆势增长,一年卖出80108辆汽车,同比增长12%。
这一切展示出保时捷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深刻。
下滑趋势从去年开始,去年中国市场是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也是保时捷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柯时迈认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是消费信心的问题,「70%的保时捷客户是私营企业主或者自由职业者,他们现在也更加审慎。」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或许是早期发展过于顺风顺水,保时捷逐渐「傲慢」起来。
不仅车型更新缓慢,还发生了数起口碑下滑的事件。
比如去年4月发生的「减配门事件」,消费者购车时,在标配或选装电子转向柱时接受了延迟补装的方案,后来却被告知将不再提供补装。
之后官方给出的补偿方式是只能在保时捷4S店消费的2300元代金券,但在4S店单独加装电子转向柱要3万元。
此外,保时捷唯一的纯电车型Taycan在今年因电池原因、安全隐患等原因被多次召回。
#03
不买保时捷,中国人在买什么?
在中国新能源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保时捷的下滑并不意外。
而买得起保时捷的人,几乎买得起所有中国本土豪华品牌新能源车的顶配车型,尽管在驾驶体验上还有差距,但在智能体验上绝对领先。
如果消费者出于代步或家庭需要,特别对于「咬咬牙」入门超豪华品牌的消费群体来说,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并不差。
那么,不买保时捷之后,中国消费者会选择哪些品牌?
用脚投票的话,有人跑去买了理想。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可能是王思聪,网传一张「客户支付订单提醒」截图显示,王思聪买了一辆理想L9,后来又有人在理想销售门店拍到王思聪,工作人员晒出合影,基本坐实了这件事。
这件事引发的留言中,能看出消费者对进口豪华车品牌的态度比以前更理性,更追求实用性:有人说「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和王思聪做车友,快感动哭了」、「将来某一天校长应该也会从理想MEGA上下来吧」。
另外在今年上市的自主品牌中,比亚迪的仰望U8豪华版售价109万起,订单超过3万单,相当于巅峰期保时捷在中国一年交付的1/3。
另外,在性能、超跑等类别上,广汽埃安、吉利极氪打造的昊铂、极氪001FR版售价也在50万元以上。
而保时捷的电动化规划最早是到2025年交付一半电动车。
#04
结语
当年费利·保时捷环顾四周,找不到他的梦想之车,他决定亲手打造一台,保时捷由此诞生。
2002年卡宴问世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骂保时捷为了市场和利润,背弃了跑车制造商的初衷,但保时捷仍果断转型,同时生产跑车和SUV。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具远见的决定,抓住SUV市场爆发的契机、卡宴成为销量主力,帮保时捷赚得盆满钵满。
同样的情节再次发生在2009年,当保时捷推出四门轿跑Panamera,又一次遭到「离经叛道」的批评,最后却让保时捷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汽车品牌。
到了2023年,以「在中国、为中国、创造出更多符合中国需求的车型」的第三代Panamera的推出为节点,保时捷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