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展历程:风雨兼程三十余载,铸就工程机械王者之师
营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智能制造水平引领行业。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了一流的服务网络和管理体系。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推出“6S”中心服务模式和“一键式”服务,提供24小时7天全年全球客户门户系统订购零部件及售后服务,快速有效地将备用零部件运至客户。目前,公司6S中心已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全球拥有1700多个服务中心、7000多名技术服务人员。
此外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企业控制中心ECC,依托物联网平台“云端+终端”建立了智能服务体系,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工程设备2小时到现场,24小时完工的服务承诺;推出客户云2.0,实现设备互联、设备数据共享、工况查询、设备导航、设备保养提醒。公司推广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物联网、视觉识别、AI等技术,提升制造工艺水平、生产效率,大幅改善制造成本;依托SCM项目实施及MES升级优化实现制造管理过程数字化;运用智能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质量检测过程的数字化、在线化。
各项业务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毛利率分别为28.94%/24.99%/19.59%/40.71%/28.57%,分别同比降低5.73/2.31/2.08/4.24/2.49个百分点。受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加大对代理商的扶植力度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同比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1.3、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充分,激励机制完善
公司管理层持股充分,员工持股计划持续推进。向文波先生现任公司董事长、三一集团董事,持有三一集团8%的股份,曾获评《福布斯》2010中国最佳CEO、2011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最佳CEO。唐修国先生现任公司董事、三一集团董事兼总裁,持有三一集团8.75%的股份,为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201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毛中吾和袁金华先生分别持有三一集团8%、4.75%的股份,均为公司主要创始人。
1.4、财务情况:公司经营质量夯实稳健
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承压,出口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动力源。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068.7亿元,同比增长6.82%;实现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降低22.04%。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2.8亿元,同比降低39.49%;实现归母净利润15.90亿元,同比降低71.29%。工程机械行业在2012-2016年经历了长达5年的深度调整,在此期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至较低水平。在海外出口强劲增长、存量设备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以及工程机械机器代人等因素的拉动下,工程机械行业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迹象,2017-2020年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攀升。2021年下半年以来,工程机械下游需求减弱,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但伴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公司海外收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出口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动力源。
公司营运能力逐步增强。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16次,同比提升0.57次;存货周转率为4.18次,同比提升0.01次。近年来,公司加强存货的科学管理、分类管理,存货周转率不断攀升。公司高度注重经营质量与风险管控,坚持价值销售,保持良好的成交条件与客户资信条件,公司各主要产品事业部的货款逾期率持续下降,新增价值销售逾期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且持续下降。公司整体营运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9.04亿元,同比降低11.29%。自2016年至2020年工程机械行业复苏以来,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向好,目前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经营质量夯实稳健。
2、稳增长政策之“风”已至,工程机械基本面之“幡”何时动
2.1、稳增长政策之“风”已至,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作用凸显
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工业稳增长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宏观经济“压舱石”作用,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联合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4月26-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会,指向意义重大。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6个方面33项措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
PMI指数位于荣枯线下方,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提升,或将进一步催生稳增长政策出台。2022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4.8%。2022年5月,我国PMI指数回落至49.6%,位于荣枯线下方,指向制造业景气水平延续下降。5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5.9%,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8.4%,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有望持续发力。
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中国中铁一季度基建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长。2022年1-5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8.2%,增速逐步回升。4月7日,中国中铁发布2022年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中铁一季度基建新签合同额达5434.5亿元,同比增长94.1%,一季度基建新签合同额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中铁基建新签合同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二季度和四季度相对较高;今年一季度中铁基建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长进一步反映出基建领域稳增长的预期。
专项债提前下发,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持续凸显。1-4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达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大型项目开工有望提速。截至2022年3月末,各省份基本都已组织开展了提前下达额度的发行工作,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其中,各地安排超过11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各地加快发债进度,以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今年3.6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发,将带动更多社会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稳经济稳就业关键作用。
2.2、房地产供需端的调控政策持续放松
房地产作为工程机械的重要下游,对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较高影响。2016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开始回升,房地产行业的回暖直接带动了2016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工程机械行业的景气上行。2021年4月份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疲软。2022年初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宽松,分别从支持合理购房需求及扩大土地市场项目盈利着手,双方面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弱的下行趋势。2022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降低4.0%,新开工面积同比降低30.6%,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房地产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下游领域,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有望进一步带动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回暖。
需求端:行政调控与金融政策双重发力。年初至今以来,我们陆续在购房政策和土地出让政策看到地产的持续放松。从需求端来看,调控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地方调控的行政手段持续宽松,因城施策下,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首要执行部门,陆续出台购房支持政策。第二,从房贷政策上,部分非限购城市持续下调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第三,在房地产销售下行的过程中,受宽松的按揭投放额度、叠加快速下行的销售规模影响,整体商品房按揭需求不足。在资金供需关系影响下,按揭利率持续下行。
供给端:融资规模与土拍制度改善显著。除需求端政策持续宽松外,头部房地产企业在供给端环境同样持续改善。一方面,融资环境持续宽松,信用债发行规模提升明显;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头部房企信用债净融资规模自2021年10月以来持续回升。2、3月后,净融资规模自去年下半年行业下行压力增加以来,首次回正。此外,首轮集中供地供应土地的质量大幅改善,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土地出让规模占比提升。
2.3、工程机械基本面之“幡”何时动
工程机械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022年挖机销售或将好于预期。2009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政策,以挖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销量大幅提升,挖机销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2012年,行业需求急速下滑,并随之进入长达5年的深度调整期。受下游需求复苏及老旧设备迎来更新高峰期等多重因素的持续发力,自2016年下半年起行业持续回暖,高景气持续到2021年一季度。去年二季度以来,行业逐步进入下行调整期,但本轮周期下滑幅度预计将相对有限。
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或将呈现“需求后移、淡季不淡”的特征。2022年1-5月,挖机销售12.2万台,同比降低39.1%;其中5月销售2.1万台,同比降低24.2%。挖机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而言,2-5月是传统的开工旺季,而7、8月为淡季,年末的11、12月是新的旺季。全国多地疫情爆发导致今年传统旺季开工延迟,3、4月挖机销售出现较大下滑。若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停滞项目将有序开工,行业需求出现后移,叠加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预计今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挖机销量增速有望实现转正,行业或将呈现出“需求后移,淡季不淡”的特征。
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月度销量延续下滑趋势,下半年改善可期。通过观察工程机械产品的月度数据,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月度销量从2021年5月开始同比出现下滑,2022年一季度依然延续下滑趋势。2022年1-5月,挖掘机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0.4%、13.5%、53.1%、47.3%、24.2%;2022年1-4月,汽车起重机分别同比下滑58.6%、40.4%、-61.4%、-67.8%;下半年销售有望迎来改善。
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体力劳动者的替代作用逐步凸显。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对小挖、微挖等工程机械的需求持续提升,挖掘机逐步向农村市场渗透。微挖体型小巧,可以在比较狭窄的空间作业,被广泛的应用在大棚土地修整、除草挖沟、果园的施肥松土等农业领域和一些室内装修或道路施工的作业场景。而且微挖价格一般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更容易使下游用户接受。目前小微挖占挖机国内市场销量的比例较2009年明显提升;2021年,小挖(18.5吨以下)占比达到59.4%,微挖(6吨以下)占比达到24.1%,虽然占比明显提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工程机械对体力劳动者的替代作用逐步凸显,小微挖等工程机械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应用逐步增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也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2.4、对标卡特等海外巨头,国产品牌走出国门可期
海外龙头在世界各地的业务较为均衡,有效减弱了区域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同步的现象,某一国家出现周期性下滑对于全球布局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影响较小。小松、卡特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北美、日本、拉美、欧洲、澳洲、中国等地的业务较为均衡,有效缓解了本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带来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的特征,2012-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长达5年的深度调整;自2016年底开始,行业逐步回暖,2017年至今延续了四年多的景气周期。我们认为未来伴随着国内主机厂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工程机械出口海外有望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平滑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力量。
国内各大主机厂海外业务收入持续攀升,但海外收入占比依然较低。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龙头海外业务收入均不断增加,但海外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景气度持续高涨,国内市场销售大幅增加,导致海外收入占比有所降低。而国内龙头三一近十年来海外业务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7.4%。与海外龙头相比,国内龙头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依然较低,未来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工程机械海外出口未来或将持续增加。以挖掘机为例,2021年,挖掘机出口6.8万台,同比增长97.0%。2022年1-5月,挖掘机出口4.2万台,同比增长76.0%,出口数量占比达34.5%。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海外市场布局收效显著。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在全球的市占率逐步提升。英国KHL集团发布的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三一重工位列第4位,名次分别较2020年提升1位,在全球的市占率分别为7.5%。伴随着中国龙头主机制造商更加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021年,对比全球主要国家,中国取代美国,以26.48%工程机械TOP50销售占比由全球第三升至全球第一;美国企业销售额为420.21亿美元,占比21.93%,位居第二;日本企业销售额为398.98亿美元,占比为20.83%,排名第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的地位逐步增强。
3、“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布局打造全球工程机械龙头
3.1、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全球布局逐步完善
国际化布局初步成型。公司通过“三步走”(设立海外办事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海外制造基地)的国际化战略,基本实现研发、制造、销售的全方位全球化布局,形成了四大产业园+十二个海外销售大区+德国普斯迈斯特的形式。公司在欧洲、美国成立研发生产中心,在巴西、印度成立制造基地,完成亚、南北美、欧、非五大洲覆盖,形成三一较为全面的全球产业链格局,以点(研发、制造产业园)带面(销售大区)效应明显。国际化研发,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生产国际化,降低成本,扩充产能,享受新兴市场发展红利。
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3.4%;2021年下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高达34.5%。2022年1-5月,挖机出口数量达4.2万台,出口同比增长76.0%,出口占比达34.5%。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将提升至35%左右。伴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拓展,公司未来三年出口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达到50%左右。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有望逐步接近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出口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动力源。
3.2、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国家战略,均旨在构建自身的智能制造体系,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作为重工领域的标杆,三一集团以其18号厂房作为智能制造应用基础的示范,建成了行业内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
公司大力推进“灯塔工厂”建设与“流程四化”。公司灯塔工厂广泛采用视觉识别、工艺仿真、重载机器人等前沿工业技术和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机协同效率与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公司灯塔工厂的建设,突破无人下料等八大核心关键技术,整体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聚焦概念到产品、线索到回款、订单到交付、问题到解决等四大主线,进行流程的标准化、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四化建设,实现业务规范化;通过工业软件将标准化的流程固化,实现流程活动和节点的在线化管控,进而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四化建设,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标准化率、在线化率大幅提升。
公司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三现数据、设备互联、PLM(研发信息化)、CRM(营销信息化)、SCM(产销存一体化)等一批数字化项目并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各项业务在线化与智能化。推进生产设备、物料及人员在线化,对生产组织方式、工艺路线、机器运维、辅料消耗等进行透明化、精细化管理,消除制造黑洞;推进客户及客户设备的在线化,实时收集油耗、开工率、地理位臵、服务路径,为客户创造价值,探索数字化营销与服务,大幅提升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效率。
公司将研发投入视为最有效的投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6.97亿元,同比增长23.0%,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7.3%。公司实施研发人员倍增计划,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达7231人,同比增长35%。公司全面开展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投入先进的研发工具,推进快速设计、快速验证,研发质量与效率大幅提升,研发周期降低20%以上。国内外上市产品、客户青睐的爆款产品、欧美主要产品、技术项目、专利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通过数字化转型,公司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均实现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人均创收达451.04万元,人均创利达50.78万元。通过数字化转型,公司经营能力大幅提升,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均处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先水平。
3.3、电动化进程不断提速,公司新能源产品行业领先
大力布局电动核心零部件与技术。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对外战略合作在电动化领域针对电芯、电驱桥技术、VCU集控平台、充换电站、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技术等五大方向布局,为公司抢占电动化赛道先发优势提供有力支持。2021年,公司开发24项电动化技术项目,涉及电动挖掘机多合一集成控制器开发、电驱控制策略、动力电池技术、高压安全研究、多电机协同控制、搅拌车上装电动化、集成电驱桥技术研究、智能充电调度系统等。
4、盈利预测
4.1、公司如何动
几次稳增长政策均带动公司股价上扬。回顾过去十多年,我国大致经历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2012年(房地产调控和欧债危机)、2014-2015年(地产下行周期)、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五轮稳增长时期。公司股价在上述五个时期的最高涨跌幅分别为89.5%、22.3%、118.0%、60.3%、148.2%,区间涨跌幅分别为49.3%、-13.9%、-24.2%、52.7%、146.9%。可以发现,稳增长政策对公司的股价均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对公司股价起到积极催化效应。我们重点分析2012-2016年的工程机械行业下行周期中公司的股价表现,在5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涵盖了2012年和2015-2016年两轮的稳增长时期。虽然行业下行周期中,公司整体股价表现较为低迷,但稳增长政策对公司的股价均起到积极催化效应,阶段性表现依然相对可观,对现阶段公司的投资或具备参考意义。在下行周期中依然可以捕捉到较好的投资窗口期。
4.2、盈利预测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